馬春業(yè) 孟凡奇 王 清 張勇躍 秦素研 趙月強 劉會霞 劉志堅
(1 河南省漯河市農業(yè)科學院,漯河 462000;2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qū)農業(yè)農村局,漯河 462000)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又名甜薯,營養(yǎng)豐富,富含淀粉、糖類、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以及各種氨基酸[1],是我國第四大糧食作物及重要的飼料和食品加工原料。相關研究表明,甘薯具有抗癌、抗糖尿病、增強免疫等保健功能[2]。甘薯根據肉色主要分為三類:白肉甘薯(白薯)、紅肉甘薯(紅薯)和紫肉甘薯(紫薯)[3]。紅肉甘薯富含類胡蘿卜素,類胡蘿卜素中的β-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對于預防維生素A缺乏癥和保護視力具有重要作用[3];類胡蘿卜素中的α-胡蘿卜素具有抗癌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功能[2]。同時紅肉甘薯甜度大、質地柔軟、口感佳,是最適合蒸煮和烘烤食用的食用甘薯。普薯32 是豫中南地區(qū)廣泛種植的紅肉甘薯品種,色澤好、口感佳,但產量不高,由于連年單一種植,品種退化嚴重。本研究從外地引進幾個不同的紅肉甘薯品種,鑒定其適應性和豐產性,為食用甘薯在本地的推廣和種植結構優(yōu)化提供科學依據。
1.1 試驗材料引進紅肉甘薯品種名稱及選育單位見表1,普薯32 為對照品種(CK)。
表1 參試品種及選育單位
1.2 試驗設計試驗于2018 年6-10 月在漯河市郾城區(qū)五里崗村漯河市農業(yè)科學院試驗基地內進行。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 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1.6m2,4 行區(qū),行長5.4m,每行種植21 株。6月10 日栽插,10 月18 日收獲。其他栽培管理同大田。
收獲時調查各品種薯塊地下部結薯性狀和大中薯率。計量方式為:薯塊重100~250g 為中薯,大于250g 為大薯,大中薯率為大、中薯塊重占總薯塊重的百分比。收獲鮮薯塊切干測定干率。根據淀粉率=干率×0.86945-6.34587 測定淀粉率[4]。
收獲完對各品種紅薯色澤、質地、顆粒感、香味、甜味、粘度、面度等進行綜合評價打分,滿分100分,平均成績?yōu)樵撈贩N食味評價綜合得分。
1.3 數據處理和分析采用Excel 進行基礎數據整理,SPSS 軟件進行顯著性分析。
2.1 不同品種薯塊性狀和食味比較分析由表2可知,所有參試品種的薯肉色均為桔紅色,廣薯79和鄭紅28 為黃皮品種,其余品種為紅皮品種。巖薯5 號薯形為球形,普薯32 和廣薯79 薯形為短紡形,其他5 個品種薯形均為紡錘形。參試品種大中薯率介于60.45%~100%之間。巖薯5 號、鄭紅28 和川薯228 大中薯率高于普薯32(CK),分別為100%、98.24%和89.76%。廣薯79 和龍薯601 的大中薯率較低。8 個品種食味得分不同,煙薯25、巖薯5號、蘇薯16、川薯228 和鄭紅28 得分在80 分以上,食味較好,龍薯601 和廣薯79 兩個品種食味得分較低。
表2 不同品種薯塊性狀和食味比較
2.2 不同品種鮮薯產量比較分析由表3 可知,8 個參試品種中,除去廣薯79 比對照普薯32 減產6.60%外,其余品種均比對照增產。川薯228 產量最高,為2977.02kg/667m2,比對照極顯著增產153.16%,與其他品種存在極顯著差異;煙薯25 比對照增產82.71%,與其他品種存在顯著差異;龍薯601、鄭紅28、蘇薯16、巖薯5 號比對照顯著增產35.81%~51.43%,但品種間差異不顯著。
表3 不同品種鮮薯產量比較
2.3 不同品種薯干產量比較分析由表4 可知,不同品種的干率存在差異。干率由高到低排列為:普薯32(CK)、廣薯79、巖薯5 號、蘇薯16、煙薯25、龍薯601、鄭紅28、川薯228。普薯32、廣薯79、鄭紅28 和川薯228 與其他各品種相比存在極顯著性差異。干產比普薯32(CK)增產的品種有4 個,按照增產高低排列為川薯228、煙薯25、巖薯5 號和蘇薯16,增產幅度為11.68%~34.75%,其中川薯228 和煙薯25 每667m2干產分別為515.98kg 和500.74kg,與普薯32(CK)存在顯著差異。廣薯79、鄭紅28和龍薯601 3 個品種干產低于對照,減產幅度在6.18%~17.24%之間,但減產不顯著。
表4 不同品種薯干產量比較
2.4 不同品種淀粉產量比較分析由表5 可知,各品種間淀粉率表現與干率表現一致。普薯32(CK)淀粉率最高,為21.97%,極顯著高于其他品種。川薯228 淀粉率為8.72%,極顯著低于其他品種。煙薯25、巖薯5 號、蘇薯16、川薯228 淀粉產量分別比普薯32(CK)增產15.76%、11.70%、2.63%和0.54%。鄭紅28、廣薯79、龍薯601 分別比普薯32(CK)減產31.27%、20.32%、18.31%。鄭紅28 和廣薯79 淀粉產量較普薯32(CK)減產幅度達到顯著水平。
表5 不同品種淀粉產量比較
綜合以上試驗結果,新引進的7 個紅肉甘薯品種中,廣薯79 和龍薯601 食味評分較低,豐產性不強,干產和淀粉產量均較低,不建議在本地推廣種植。川薯228、煙薯25、巖薯5 號、蘇薯16、鄭紅28和龍薯601 6 個品種鮮產均顯著高于對照品種普薯32,干率均比對照低,說明含水量大,口感質地柔軟。川薯228、煙薯25、巖薯5 號和蘇薯16 薯干產量和淀粉產量高于對照,大中薯率高,食味評分也較高。因此,川薯228、煙薯25、巖薯5 號和蘇薯16 這4 個品種適合在本地大面積推廣種植。鄭紅28 豐產性較強,大中薯率較高,但干率和淀粉率較低,口味一般,建議作為搭配品種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