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春 魯成凱 宋曉峰 高曉東 姜言生
(山東省濰坊市農業(yè)科學院,濰坊 261071)
花生(Arachis hypogaeaL.)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1],對保障我國食用油戰(zhàn)略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濰坊市是山東省花生主產區(qū),常年種植面積在4 萬hm2左右。濰花20 號是濰坊市農業(yè)科學院于2007 年以高產、優(yōu)質、抗病、廣適大花生濰花8 號作母本,早熟、優(yōu)質大花生濰41-11A 作父本配制雜交組合,通過改良系譜法選育而成。2014-2015 年參加濰坊市農業(yè)科學院品種比較試驗,2016-2018 年參加山東省新品種互助試驗和國家北方片區(qū)新品種測試。2019 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
1.1 農藝性狀濰花20 號屬中間型早熟大花生,春播生育期125d。株型直立,主莖高40.0cm,側枝長44.8cm,總分枝數(shù)8.6 條,結實枝6.9 條,葉片長橢圓形、深綠色,出苗快、苗勢強,開花早、連續(xù)開花,結實性好。結果集中,單株結果數(shù)17.6 個,飽果率80%以上,莢果普通型,籽仁橢圓形、粉紅色,百果重248g,百仁重114g,果殼薄、出米率77%以上。
1.2 品質性狀濰花20 號品質優(yōu)良,可油食兼用。2018 年經農業(yè)農村部油料及其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驗,含油量為53.09%,蛋白質含量為22.8%,油酸含量為53.7%,亞油酸含量為26.5%,O/L(油亞比)比值為2.03,品質優(yōu)良、耐儲性較好,能滿足多種產后加工需求。該品種在繼承了濰花8 號高出米率等優(yōu)良性狀的基礎上,其含油量、油酸含量,果、仁商品及加工性狀均得到顯著改進,果殼韌性好、不易破碎,更適于機械化收獲、晾曬和烤果類加工等。
2014-2015 年參加濰坊市農業(yè)科學院品種比較試驗,2 年平均每667m2莢果產量406.9kg,籽仁產量317.6kg,比對照品種花育25 號分別增產10.81%和16.23%,比濰花8 號分別增產5.75%和4.65%。2016 年參加山東省新品種互助試驗,平均每667m2莢果產量376.91kg,籽仁產量294.99kg,比對照品種花育25 號分別增產10.02%和16.13%,居參試品種第1 位,增產點率100%,其豐產性和穩(wěn)產性綜合評價為很好。2017-2018 年參加國家北方片區(qū)新品種測試,2 年平均每667m2莢果產量321.45kg,籽仁產量233.66kg,分別比對照品種花育33 號增產1.32%和5.16%。各地生產示范表明,該品種春播栽培一般每667m2產500kg 左右,高產潛力700kg 以上。
3.1 配方施肥選擇排灌條件良好、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增施有機肥,每667m2施尿素30kg、過磷酸鈣100kg、硫酸鉀18kg,或同等肥效的三元復合肥,中微量元素肥25kg。有機肥和過磷酸鈣冬耕前鋪施作底肥,其他化肥集中條施,采用滴灌技術的地塊,化肥最好采用基肥和液體肥滴灌各占50%的施肥方案。
3.2 規(guī)格播種采用大壟雙行覆膜種植方式,適宜密度:雙粒播種,9500 墩/667m2左右;單粒精播:12000 粒/667m2左右;采用壟上筑土或打孔播種聯(lián)合播種技術,播深3cm 左右;采用膜下滴灌技術的地塊,播種深度以不超過3cm 為宜。
3.3 防病、治蟲播種前選用噻蟲嗪或銳勝等種衣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可選用噻呋酰胺100mL 與除草劑混合噴施防治白絹病;苗期選用艾綠士和阿維菌素等防治蚜蟲、薊馬、紅蜘蛛和粉虱,兼防病毒??;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用甲維鹽或氯蟲本甲酰胺等防治棉鈴蟲和斜紋夜蛾等[2];生育中、后期用凱潤或戊唑醇等新型殺菌劑噴灑葉面,防治葉斑病,間隔10~15d,共噴2~3 次。
3.4 適時化控于盛花30d 后,大部分果針入土、主莖高度達30cm 左右時,葉面噴施壯飽安或花生寶等矮壯素[3],對有旺長趨勢的高產田及雨水充足年份,宜采用“減量增次”化控法,達到控制株高、增加產量的目的。
3.5 適期收獲生育后期,當花生植株下部葉片開始變黃、脫落,80%以上莢果成熟時,應進行收刨。特別是生育后期久旱遇雨或降水偏多、土壤濕度過大時更應注意,以防發(fā)芽和爛果,實現(xiàn)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