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加入頂級俱樂部是跨入名流階層的象征,也是印度的一種社交文化現象,”印度專欄作家喬蒂說,“早在殖民時代,英國人就將這種文化根植在了印度。”喬蒂是我來印度后認識的第一個朋友,我們第一次見面就在印度的一家會員制俱樂部。
對于多數印度人來說,終其一生可能只是在俱樂部門外看風景的人,因為“入會”門檻實在太高。就拿印度人居中心的俱樂部來說吧,本地人的“入門費”是15萬盧比(1盧比約合0.1元人民幣),每年的會費要7500盧比。這對月平均工資只有約3.2萬盧比的多數印度人來說,顯然有些遙不可及。
吉姆卡納俱樂部是我拜訪的第二家會員制俱樂部。這家俱樂部建于1913年,是新德里市內人氣最高的俱樂部之一。目前,吉姆卡納連鎖俱樂部共有約1.4萬名會員。國大黨前主席拉胡爾·甘地等政要是這里的???,印度陸軍南部戰(zhàn)區(qū)前司令索尼中將是俱樂部現任主席。當然,180萬盧比的入會費才“配得上”這樣的規(guī)格。吉姆卡納俱樂部每年僅招收60名會員,如果沒有特別“關照”,新會員資格需要等待37年,而等待期間還要繳納每年高達75萬盧比的等待費。據說,有人從1994年就開始申請會員,直到2017年仍在排期。不少富人在子女還是嬰兒時就遞交了申請,足見俱樂部在他們心中的地位。
百聞不如一見。坦率地講,吉姆卡納俱樂部的內部環(huán)境不算奢華,橋牌室的絨面桌布也不那么光鮮,甚至餐廳門廊的扶手還略顯斑駁,既沒有美輪美奐的裝潢,也沒有傳說中的“香車美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不如國內任何一家五星級酒店的行政酒廊。那為什么慕名者趨之若鶩呢?一來是“百年老店”,聲名斐然;二來想必也是因為名流薈萃,不失為一塊社交的“風水寶地”。在和其他會員喝酒聊天中,說不定就尋到了人生的機會。
不過,近年來,吉姆卡納俱樂部也爆出不少丑聞,導致俱樂部的聲譽江河日下。去年,一個名叫阿魯瓦利亞的人將吉姆卡納俱樂部告上法庭,聲稱該俱樂部某些永久會員將會員資格任意分配給子女,認為俱樂部運作中存在嚴重的欺詐和舞弊行為。2014年,德里稅務部門還指責吉姆卡納俱樂部未按規(guī)定繳納過去三年來總計2920萬盧比的奢侈稅。新德里另外一家頂級俱樂部——高爾夫俱樂部也曾發(fā)生過一起涉嫌歧視事件。2017年,一名卡西族(印度東北部地區(qū)少數民族)女教師在該俱樂部就餐時被工作人員要求離開餐廳,并說她當時穿的傳統(tǒng)服裝看起來像“垃圾桶”。該俱樂部的一名前主席在受訪時明確表示:“我們確實對著裝有嚴格要求。”
然而,這些事情并未影響富豪們入會的熱情?!八麄儫嶂杂诳粗忝曰蟮拿婵祝缓竽托慕忉?,我是去吉姆卡納俱樂部,而不是去健身房。”一個印度朋友說。吉姆卡納俱樂部簡稱“吉姆”,在英文中與“健身房”一詞同音,很多人習慣抬高聲調說,“我一會兒要去吉姆。”這是他們身份的象征。有人戲稱,印度中產階級過得好壞,看各俱樂部入會申請的多少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