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姬
前不久,表妹帶6歲的兒子鬧鬧來北京旅行,我們兩家人順便聚個餐。沒想到一見面表妹就打開了話匣子,抱怨鬧鬧像小猴子一樣,總是停不下來:在幼兒園里,上課時不能安靜地坐在位置上,全身扭來扭去,小動作特別多;一進游樂場就不斷地跑啊跳啊,精力充沛地玩遍各種設施,渾身是勁,都不需要休息……表妹擔心鬧鬧是不是有多動癥,特別是馬上就要上小學一年級了,想讓這只“孫猴子”老老實實在教室坐上45分鐘,簡直太難了!
聽了她的抱怨和擔心,我不禁笑了起來。因為,我的女兒和鬧鬧一樣,都是活動量大的孩子,也是人們常說的精力充沛、鬧騰好動的“孫猴子”。
活動量大的孩子,無論是睡著,還是醒著,他們的身體動作都會明顯多于同齡人,因為他們的內部充滿了能量。當外界環(huán)境合適時(如游樂場、動物園),這種孩子就是“活潑可愛”的;當外界環(huán)境不適合時(如教室、高級餐廳),他們就成了“調皮搗蛋”的;所以,有問題的從來不是孩子“好動”,而是孩子與外界環(huán)境的匹配。
那么,如何讓孩子與環(huán)境適應呢?
◆精力合理釋放。好動的孩子需要的活動量比一般的孩子大很多,可以在放學后再帶他去公園或室內游樂場讓他撒歡,也可以尋求其他家人的支持和協(xié)助。
◆提前做好準備。好動的孩子最怕無聊,排隊、在餐廳等候就餐這樣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玩詞語接龍、撲克牌、飛行棋、猜謎語和腦筋急轉彎這樣的小游戲,或者準備一些玩具,讓好動的孩子暫時有宣泄能量的出口。此外,說話也是一種發(fā)泄能量的渠道,好動的孩子通常很愛講話,所以,如果父母手邊實在沒有其他玩具,引導孩子說話、表演,也是一種應急的做法。
◆針對問題行為做約定。若是孩子還沒有學會自我控制,但父母又必須帶他去安靜的場合,在進入場所前,要先約法三章,針對問題行為做出約定。這樣,才不至于重復批評同樣的行為。
好動的孩子渾身上下充滿了能量,隨時都要“爆發(fā)”,如果能適當引導孩子的能量,反而可以把“好動”變成一個優(yōu)點。第一,幫孩子培養(yǎng)對運動的興趣。游泳、騎自行車、打球、街舞等項目,都是很適合多動孩子的選擇,既可以發(fā)泄精力,又可以強身健體,孩子還能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積極的自我價值感。第二,以有趣的方式引導孩子做家務。好動的孩子因為隨時準備要行動,而且動作很快,所以,只要方法得當,他們比一般孩子要勤快得多。第三,鼓勵孩子擔任老師的小幫手。比如,申請做晨讀帶讀人,幫老師擦黑板、發(fā)作業(yè)本,放學時當個小小引導員。第四,在動態(tài)中提高學習效果。通常在靜態(tài)情境下,好動的孩子會煩躁不安,而在動態(tài)情境下,他們比較能夠專心地思考,學習狀態(tài)比較好。家長可以在孩子幼年時,運用一些活動肢體的學習方式,來提升學習效果。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好動的孩子并不意味著“麻煩”。只要我們想辦法,讓孩子慢慢認識到自己精力充沛的特點,對自己的旺盛精力適度運用和發(fā)揮,找到在靜態(tài)環(huán)境下的能量“出口”,那么,終有一天,我們的“小猴子”,一定會成為能力超強的“齊天大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