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澳大利亞工業(yè)、科學、能源與資源部在其2020年12月發(fā)布的資源與能源季度報告中稱,近期,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鐵礦石價格瘋漲的新聞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與消費國,鐵礦石的價格上升增加了進口成本,對我國鋼鐵企業(yè)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平穩(wěn)運行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進口鐵礦價格讓我國鋼鐵企業(yè)面臨較大的成本上漲壓力,其背后反應了供需變化因素、金融因素以及國際貿易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本文旨在分析此輪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的原因。
關鍵詞:需求上漲;貨幣政策寬松;鐵礦石價格
一、瘋漲的鐵礦價格
2020年鐵礦石價格對需求變化非常敏感。由于中國需求增長以及巴西供應持續(xù)中斷,鐵礦石價格在2020年年中飆升,隨后一直穩(wěn)定在高位,但在11月下旬開始再次上漲。
在2020年之前,許多大型鐵礦石生產商削減投資,關閉礦山,這導致該行業(yè)沒有大量閑置產能,放大了供應中斷和近期中國鐵礦石需求增長的影響。作為重要的大宗原材料商品,鐵礦石對我國工業(yè)以及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存在重要影響。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鐵礦石的需求量顯著上升。受限于規(guī)模經濟較差、礦山開發(fā)成本較低、再生鋼鐵資源規(guī)模有限等資源稟賦的約束,我國鐵礦石進口依賴度較高,在此背景下,鐵礦石價格波動牽動著我國鋼鐵產業(yè)的神經。
雖然早在2017年,中國進口鐵礦石就已經占全球海運鐵礦石貿易量的75%以上,但我國在鐵礦石定價方面一直缺乏與消費地位相匹配的影響力。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這三個鐵礦石巨頭通過增產和收購逐漸壟斷了70%以上的鐵礦石市場(潘昭帥等,2020)。2008年以來,為了獲取更多的壟斷利潤,三大礦山逐漸打破了長期協(xié)議定價機制,形成了以指數(shù)為主的定價機制。長期協(xié)議定價機制是20世紀70年代末在供需雙方的博弈下,由“三巨頭”、亞洲和歐洲等主要市場形成的以年度合同定價為主要原則的定價模式。由于長協(xié)定價模式對市場信息反映敏感性低、忽略采購量以及現(xiàn)貨價與長協(xié)價的巨大差距,2010年開始三大礦山開始基于現(xiàn)貨價的普氏指數(shù)為定價依據(jù)。然而,被迫接受的“普氏定價”也存在著許多弊端。近段時間以來,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受到控制,經濟出現(xiàn)復蘇跡象。過去的一個半月時間里,鐵礦石價格瘋漲,一舉突破170美元/噸,創(chuàng)近9年來新高,直逼2010年時最高峰193美元/噸。同時,大連商品交易所的鐵礦石期貨價格也創(chuàng)上市以來的新高,各方面的風險防控壓力陡增。進口鐵礦石的價格瘋漲極大增加了我國的工業(yè)成本,增加了我國鋼鐵工業(yè)的虧損壓力。為了使各方理性地對待此輪鐵價的瘋漲,更有針對性的應對各方面的風險,有必要加強對瘋漲背后原因的剖析。
二、“飛起的石頭”背后的原因
參考邵留國等(2018)對鐵礦石價格波動影響因素的分析,本文從供需基本面、金融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進行分析,揭示了本輪鐵價瘋漲背后的邏輯。
1.供需基本面
從需求方來講,隨著疫苗利好的推動,全球經濟復蘇在即。12月中國經濟出口需求進一步加強,北方國際集裝箱運價指數(shù)(TCI)增勢顯著(圖3)。經濟的復蘇增加了對鐵礦石的需求,需求的上升推動了鐵礦石價格的上漲。盡管鋼企到了季節(jié)性減產的時機,其進口需求量依然巨大。12月鐵價的瘋漲明顯與第四季度鐵礦進口需求的增加呈現(xiàn)一致性。
從供給方來講,我國進口鐵礦石高度依賴澳大利亞和巴西——占比超過進口總量的80%。由于澳大利亞颶風登陸西澳三大港和主流礦區(qū),造成了鐵礦石的發(fā)貨量大幅下滑。此外,鐵礦石庫存反映了鐵礦石供需的均衡狀態(tài)(部慧&何亞男,2011),庫存體現(xiàn)的是市場的潛在供應量,庫存的降低將會給鐵礦石價格帶來上漲壓力。從港口庫存情況來看,在國內旺盛的鐵礦石需求的帶動以及外礦發(fā)貨量降低的影響下,2020年我國鐵礦石港口庫存保持較低水平,6月中旬最低降至10617萬噸。下半年隨著壓港緩解以及海外鐵礦石供應的好轉有所提升,11月初最高升至12812萬噸。近期港口庫存持續(xù)下降,截至12月4日,降至12447萬噸,反映出鐵礦石供需偏緊的格局,對鐵礦石價格形成向上支撐。近期來,鐵礦石的港口庫存存在明顯的下降。
房地產、家電等終端行業(yè)用鋼需求旺盛,建材成交活躍,鋼材庫存持續(xù)下降。根據(jù)中國鋼鐵工業(yè)協(xié)會市場調研部的最新報告顯示,12月上旬,20個城市5大品種鋼材社會庫存僅為760萬噸,與今年3月上旬峰值2021萬噸相比,下降62.4%。
國內疫情步入常態(tài)化后企業(yè)復工復產進度加快。前10月制造業(yè)PMI指數(shù)以52.1%創(chuàng)過去三年以來最高值,原材料補庫存需求也在不斷增強。統(tǒng)計銷售,1-10月的全國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3%、5.5%和6.5%。
此外,近期多個國外投行發(fā)布了對鐵礦石市場的研究報告表示2021年全球鐵礦石市場供應仍將短缺。高盛、摩根士丹利以及瑞銀預計2021年全球鐵礦石市場將出現(xiàn)900-3500萬噸的短缺。當前市場的供不應求以及對未來市場短缺的預期使得鋼鐵企業(yè)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搶購推高了市場價格。
2.金融因素的影響
在供需基本面之外,金融要素對鐵礦石的價格也有重要的影響。隨著鐵礦石價格的定價機制轉變?yōu)橐袁F(xiàn)貨指數(shù)定價為主的模式,鐵礦石的金融屬性不斷增強。
鐵礦石作為世界重要資源類商品,其價格不可避免的將受到美元匯率走勢的影響。從數(shù)據(jù)上看,鐵礦石價格走勢和美元匯率基本上成負相關的關系,負相關度超過了85%。和其他大宗商品一樣,當美元走強的時候,鐵礦石價格趨于下降,當美元回落的時候,鐵礦石價格通常會上漲。由于國際市場中鐵礦石是以美元計價的,因此,鐵礦石價格將不可避免的受到美元匯率的影響。2020年,各國為了應對疫情影響采取了財政刺激以及量化寬松等措施為本國經濟注入流動性。隨著全球經濟開始復蘇,全球央行也將繼續(xù)推行貨幣寬松的政策。12月10日歐洲央行將緊急購債計劃規(guī)模從5000億歐元提升至1.85萬億歐元。貨幣寬松政策的推行和維持增加了美元貶值的壓力,推動了風險資產價格的上漲。圖6繪示了鐵礦石價格與美元指數(shù)的變動趨勢。由圖可知,美元指數(shù)與鐵礦石價格的變動趨勢呈現(xiàn)明顯的聯(lián)動性,表現(xiàn)為美元指數(shù)跌,鐵礦石價格隨之上漲。美元指數(shù)在4月以后出現(xiàn)了明顯的貶值趨勢,截至12月22日已經跌破90點大關。美元的貶值進一步加大了鐵礦石價格上升的壓力。
其次,主要鐵礦石出口國的匯率變化也會影響鐵礦石價格的走勢。世界上出口鐵礦石最多的國家是澳大利亞和巴西,以澳大利亞為例,當澳元趨向于升值,一方面會提高礦山的采礦成本,以美元計價的鐵礦石價格自然也將上漲,當澳元趨向于貶值,情況則正好相反。從數(shù)據(jù)上看,鐵礦石價格走勢和澳元匯率成較強的正相關關系,相關度超過80%。巴西幣值的影響也相類似。
3.國際貿易因素
我國鐵礦石資源主要從巴西和澳大利亞進口,在2019年中國海外鐵礦石進口貿易中,澳大利亞進口量占比超過60%。據(jù)彭博新聞社網(wǎng)站12月10日報道,中國將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加征關稅,這是針對澳大利亞出口商品的一系列行動中的最新一個。隨著兩國關系惡化,今年中澳貿易關系緊張一定程度上也對鐵礦石交易產生了影響。外媒甚至刊登了評論員文章鼓吹澳大利亞將中澳貿易的核心產品的鐵礦石作為“卡脖子”工具。貿易的存在促進了關稅等貿易壁壘的上升。貿易壁壘無疑將對鐵礦石的進出口產生一定的限制作用,容易促進鐵礦石價格的波動。
市場對今年來鐵礦石價格波動根源在于基本面因素及失衡的產業(yè)格局已有共識,新的貿易價格形成機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從市場分析看,基本面因素的變化是今年鐵礦石價格變動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深受鐵礦石賣方集中和買方分散的產業(yè)格局影響,特別是在產業(yè)競爭格局中,買方尚未形成合力,議價能力弱。要改變現(xiàn)有市場格局和定價機制,需要期現(xiàn)行業(yè)相向而行,形成合力,完善市場平衡機制,通過期貨市場建立新的貿易價格形成機制。
參考文獻:
[1] 部慧,何亞男.考慮投機活動和庫存信息沖擊的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短期波動[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1,31(4):691-701
[2] 潘昭帥,張照志,楊巍,張?zhí)m英.鐵礦石主流定價工具的比較研究——兼析鐵礦石定價機制的演進發(fā)展[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0,(7):85-88
[3] 邵留國,許自花,張世璟.新市場格局下鐵礦石價格影響因素研究[J].管理評論,2018,30(2):13-24
江西省井岡山大學? 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