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魯鈺
讀一頁書,呷一口茶。此之謂幸福;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中,漫步知識的森林里,亦是幸福。高山流水之間,偶遇知音,亦是幸福。我的幸福,乃讀詩論詞也。
詩詞的魅力,也許是在朗朗上口的旋律,亦可能是作者背后的不凡事跡。蘇東坡在塵滿面、鬢如霜的垂暮之年,能喊出“老夫聊發(fā)少年狂” “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千古絕句,不禁使我感慨他背后的辛酸,潸然淚下。
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的陶淵明辭官隱居,走向了“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生活,使吾心向往之?!皡倾^看了,把欄桿拍遍”的辛棄疾,大呼“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讓吾心潮澎湃!
不知為何,我從小就對詩詞有心靈感應(yīng)似的,讀上幾遍,即可背過。五歲,別的孩子在識字,我開始背詩詞,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背“慨當(dāng)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等等。不得不說,我是真幸福,由于幼兒園沒有作業(yè),每次周末晚上,媽媽會讓我看兩個小時的《中華好詩詞》,里面的人答題時,我就跟著答,有時候說對了,心里便翻起興奮的海浪。我漸漸長大了,《中華好詩詞》不常播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國詩詞大會》和《國學(xué)小名士》。我最愛看選手們玩“飛花令”,既刺激又有挑戰(zhàn)性。有一次,題目是“花”,一個高中生竟對上了二百多句詩,其實也不足為怪,因為還有許多詩句沒說上,比如膾炙人口的“西風(fēng)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揚(yáng)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等等。能看到這樣充滿古典文化的節(jié)目,真可謂天下第一等幸福!
前年,語文課本改版了,新增文言文和古詩文,這對其他學(xué)生來說是噩夢,對我而言只有“快樂”二字。因為我用不做作業(yè)的時間來背詩詞,多一份輕松,豈不樂哉?一次,我無意中看見了一個八年級朋友拿著語文書,借來一看,詩詞占全書一半,而我卻已背過大半?!拔羧艘殉它S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張嘴就來。能在他人背課內(nèi)詩詞時,自己背課外詩詞,又豈不幸福乎?
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能與它們相遇,是一種快樂,更是何等的幸福?。?/p>
(指導(dǎo)老師:于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