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戀,許 飛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江西 南昌 330000)
支氣管哮喘是以氣道高反應性和可逆阻塞為特征的慢性氣道炎性反應,多種炎性細胞參與其發(fā)生發(fā)展[1-2]。流行病學顯示,全球范圍內(nèi)支氣管哮喘發(fā)病率逐年上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3]。與哮喘相關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明確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研究多認為與機體固有及適應性免疫應答相關。維生素D作為一類營養(yǎng)元素,亦可作為激素參與人體的免疫調(diào)節(jié)[4-5]?;诖耍P于維生素D在支氣管哮喘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的研究也越來越多,更多是針對兒童哮喘的治療研究。明確維生素D對免疫水平的調(diào)控在支氣管哮喘治療中作用,有助于完善臨床治療方案。本研究從臨床研究出發(fā),對維生素D在支氣管哮喘治療中作用和機制進行探討,以期明確其治療作用。
1.1研究對象: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8例支氣管哮喘患者,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低劑量組、高劑量組,每組36例。常規(guī)組中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齡(37.50±6.15)歲,病程2~16年,包括輕、中、重度患者8例、11例、17例;低劑量組中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齡(38.25±5.40)歲,病程3~15年,輕、中、重度患者為9例、20例、17例。高劑量組中男18例,女18例,平均年齡(37.80±6.20)歲,病程2~14年,輕、中、重度患者為10例、9例、17例。三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選取健康體檢者30例為健康組,包括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35.50±4.50)歲,比較與哮喘患者維生素D受體水平(VDR)差異。本次研究經(jīng)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研究對象符合GIAN診斷標準[6],均有哮喘癥狀和體征,且可變氣流受限的客觀檢查陽性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②有過敏性疾病或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者;③有維生素D使用禁忌證者;④有嚴重肝腎疾病及精神性疾病者。
1.3研究方案:常規(guī)組給予布的奈德福模特羅粉劑(信必可)160/4.5 μg×60吸,2次/d;不包括期間急性加重用藥情況;孟魯司特10 mg每晚1片×4周(此類藥物均由醫(yī)院開出及正規(guī)途徑活動)。低劑量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服維生素D(青島雙鯨藥業(yè),國藥準字H20113033)400 U,1次/d;高劑量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服維生素D(青島雙鯨藥業(yè),國藥準字H20113033)800 U,1次/d。治療療程均為9周。
1.4觀察指標:分離血清,利用ELISA法檢測維生素D受體(VDR)水平(試劑盒由滬崢生物生產(chǎn));經(jīng)哮喘控制(ACT)檢測治療前后評分比較哮喘控制情況;利用免疫散色比濁法測定血清IgE與ELISA法測定IL-10水平。
1.5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使用SPSS18.0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經(jīng)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維生素D受體水平比較:比較健康人群和哮喘患者血淋巴細胞VDR水平,健康組VDR為(19.92±4.61)ng/ml,哮喘組VDR水平為(15.62±5.63)ng/ml,明顯低于健康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17,P<0.05)。
2.2ACT評分控制情況:哮喘患者分組治療后,支氣管哮喘癥狀均有明顯控制。常規(guī)組患者支氣管哮喘總控制率約為69.44%,低劑量組總控制率約為88.89%,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3,P<0.05);高劑量組總控制率為91.67%,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χ2=5.67,P<0.05);而低劑量組與高劑量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6,P>0.05)。見表1。
2.3血清炎性因子比較:治療后,三組患者血清IgE水平均明顯降低,IL-10水平均明顯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低劑量組IgE水平低于常規(guī)組,而IL-10水平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劑量組IgE水平低于常規(guī)組,IL-10水平明顯高于低劑量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三組患者ACT評分控制情況[例(%)]
表2 三組患者血清IgE和IL-10水平比較
維生素D作為營養(yǎng)元素參與人體的鈣吸收和骨代謝,同時能通過維生素D受體(VDR)發(fā)揮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7]。哮喘作為呼吸道炎性疾病,與免疫功能的平衡密切相關,因此維生素D對哮喘的發(fā)展可能有一定影響。目前已有的研究多針對兒童哮喘,維生素D在成人哮喘中的作用有待于明確。
已有研究認為,維生素D能抑制氣道平滑肌細胞的生長和趨化因子的釋放,具有降低氣道高反應的作用[8]。Freishtat等發(fā)現(xiàn)非裔美國人群維生素D缺乏與哮喘的患病有相關性[9];Litonjua等發(fā)現(xiàn)可能生出哮喘患兒的孕婦補充維生素D能降低兒童哮喘或者喘息發(fā)生率[10]。國內(nèi)也有研究證實兒童補充維生素D對哮喘的治療效果良好[11-12]。由此推測補充維生素D對成人哮喘也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我們首先分析了哮喘患者VDR表達情況,結果提示哮喘患者有較低的VDR水平,這也表明了補充維生素D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分析補充維生素D在成人哮喘的輔助治療效果,結果顯示,常規(guī)用藥+維生素D方案能提高支氣管哮喘總控制率,而加服大劑量維生素D并不能顯著提高總控制率。這肯定了維生素D對哮喘的治療效果,這與針對兒童哮喘的研究一致。為分析維生素D治療哮喘的作用機制,本研究檢測血清IgE和IL-10水平探討對炎性因子的影響,結果顯示維生素D能降低哮喘患者血清IgE水平,同時升高IL-10。而高劑量維生素對IgE和IL-10的影響更為顯著,這提示維生素D對炎性介質(zhì)變化的抑制可能是發(fā)揮治療作用的機制。本研究中使用的維生素D劑量相對較為安全,治療過程中無明顯不良反應,提示患者對補充維生素D有較好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明確了不同劑量維生素D對支氣管哮喘的治療效果及其對炎性介質(zhì)的調(diào)控作用,希望能為維生素D在支氣管哮喘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