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孟飛
摘 要:話題情景在英語教學中優(yōu)勢顯著,在人教版初中英語的“Go for it!”單元,也是基于話題討論進行內容編排。所以,教師在進行話題情景創(chuàng)設上,應當圍繞教材文本,以其內容、主題、背景及教學目標為基礎,進行話題情景設計,讓學生在適合的話題情景中,完成英語知識學習與應用,從而促進其語言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話題,同步對學生知識面進行拓展以及其他能力進行培養(yǎng)。
關鍵詞:基于文本;教學目標;話題情景
教育部于2012年出臺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下文簡稱“課標”),明確提到在英語的學習上,能夠通過真實情景創(chuàng)設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話題情景作為教學情景的一種,側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對于英語教學效果明顯。在人教版初中英語里,“Go for it!”單元就是基于話題進行聽說內容的編排,因此,英語教師在以話題情景作為教學輔助時,應圍繞教材文本的內容、主題以及教學目標等,建立教學話題情景。本文將從導入式話題、任務型話題、體驗式話題以及發(fā)散型話題四個類型,結合人教版初中英語的“Go for it!”單元,對最佳話題情景的設計策略展開闡述。
一、有效識別文本素材,創(chuàng)設導入式話題情景
人教版初中英語的“Go for it!”的單元,其編寫的內容具有緊跟時代、體現(xiàn)生活、貼近學生等特點,因此英語教師在利用話題情景開展教學時,首先要對文本進行解讀,識別適合學生的素材,并以此開展話題情景創(chuàng)設。其次,在話題設計上,要充分融合趣味性、教育性以及知識性,讓導入話題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同時使話題充分體現(xiàn)英語語言學習特點,使創(chuàng)設的話題情景更能讓學生接受并充分發(fā)揮,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另外,話題情景創(chuàng)設要求英語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充分解讀文本內容,將話題內容與教學目標充分結合。創(chuàng)設的話題情景要能夠與學生年齡、學情以及心理特征等有效結合,通過情景教學,能夠讓抽象語言更具生動性及可視化,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時,迅速進入創(chuàng)設的話題情景之中,跟隨教學節(jié)奏開展語言學習。
當話題導入完成后,大部分學生的思維已被調動,此時就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方式參照老師的話題,圍繞英語學習的認識與體會開展互動練習。對于導入話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教師可以利用英語課外讀物、英文視頻等物品或資料來豐富導入形式。對于話題導入,英語教師還應注重導入的自然性,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話題情景中自然而然地進入話題場景,以愉悅的狀態(tài)進行語言學習或者練習。對此,就需要教師對文本的語言素材進行深入解讀和有效挖掘,找到契合點,將教學目標和話題有機結合,這樣創(chuàng)設出的話題情景才最適合學生,也才能充分發(fā)揮話題情景的教學作用。
二、抓住文本目標語言,創(chuàng)設任務型話題情景
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之中的“Go for it!”單元體現(xiàn)了“話題與功能,結構和任務”的語言能力教學策略,同時“話題”線索貫穿于整個單元,體現(xiàn)了任務型教學驅動力的本質。另外該單元的教材文本注重語言學習過程的把握,目的就是推動學生語言能力穩(wěn)步提升。所以,英語教師在進行備課時,必須以《課標》為教學綱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分解并提煉目標語言,然后根據目標語言進行任務型話題情景的設計。這種基于文本目標語言創(chuàng)設的話題情景,能夠有效防止教學重心偏離課標要求以及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有所增強。另外,基于任務型的教學,能夠讓教學目標更加明確,讓學生能夠抓住學習重點,同時也增強了英語教學的針對性。任務型話題教學在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上,能夠讓語言的輸入與輸出保持很強的對等性,利于語言能力目標培養(yǎng);基于該原則下的話題情景,在教學上也能讓學生的思維在教學目標框架內發(fā)散,不會產生混亂以及大的偏差,也能夠防止教學實踐中為了話題而話題的形式化問題出現(xiàn)。
三、圍繞文本內容主題,創(chuàng)設體驗式話題情景
體驗式英語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基于任務型的一種教學方式,目的就是通過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程度,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能夠感悟語言應用原則,并通過活動的互動來掌握語言的應用和實踐。對于該教學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教師做好體驗情景的設計,讓學生通過體驗情景的引導,增強對教材語言情景的過程體驗;同時話題情景的驅動效果還能促進學生圍繞教學自主創(chuàng)設一些新的話題情景,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對于體驗式話題情景,最常用的就是角色扮演。在英語教學上,角色扮演通常使用于英語的會話練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文本里的人物,按照文本進行模仿對話。這種教學方式對于扮演者來說,由于有了角色體驗這一因素,他們在學習上能夠讓靜態(tài)的文本語言更加生動,所以在文本內容與目標語言的認知和理解上會更加深刻,學習效率會提高不少。另外,對于未參加扮演的學生而言,在活動中也充當了觀眾角色,雖然視角不一樣,但也是一種體驗,這種體驗會讓其學習熱情有所增加,也有利于學習效果提升。對于角色扮演,筆者就經常讓學生扮演和創(chuàng)設話題情景里的角色來完成會話練習,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這種體驗式話題情景,對于英語會話練習效果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生活元素,更能讓學生快速進入話題,借題發(fā)揮,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四、基于文本內容背景,創(chuàng)設發(fā)散型話題情景
無論是各種學科的教學,都能關聯(lián)到學生發(fā)散思維與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英語學科也不例外。雖然英語教學重點是掌握英語語言相關知識,如單詞、語法、會話、翻譯等等,但除了這些語言知識學習,文本內容也是進一步拓展學生知識面、幫助學生理解其他學科知識的一個載體,如民俗文化、科學文化等等。因此,基于語言教學基本目標的同時,進一步激活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以及想象力,也是幫助學生綜合素養(yǎng)持續(xù)增強的關鍵途徑,在學生知識面擴展上,也是提高學生英語詞匯量增加的一種方式。所以在利用話題情景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嘗試一些發(fā)散型話題的創(chuàng)設,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以及學生學習熱情,拓展知識面或者加深學生其他知識的掌握,以此提升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以及想象力。對于發(fā)散型話題,筆者大多使用在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本身就是增加學生理解能力以及知識面的一個教學單元,對此采取發(fā)散型話題更為合適。
總之,在語言學習過程,適合學生的情景創(chuàng)設和應用,能夠有效推進語言學習。人教版初中英語的“Go for it!”單元,以“話題”為綱要,圍繞單元的目標語言,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利用日常生活情景進行文本學習,提升英語能力,實現(xiàn)英語教學本質。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進行話題情景設計時,應發(fā)揮教材本義,對文本進行有效解讀和應用,創(chuàng)設出更為有效的話題情景,綜合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也可以借助話題,進一步地拓展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此要注意的是,對于情景設計,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只要適合學生,那就是最好的教學情景,因此還需教師不斷地去探索與實踐,讓話題情景發(fā)揮出更大的教學作用與意義。
參考文獻
[1]孟碧君. “話題·情景·體驗式學習”模式在聽說讀寫課中的運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7(02):53-56.
[2]王憲靈.話題體驗式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初中生優(yōu)秀作文,2015(17):1.
[3]沈序興.主題情景在初中英語課堂上的實踐應用[J].中學生英語,2017(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