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焦楊帆
老馬今年36了,辭職是34歲那年春節(jié)后的事兒。辭職的原因有二:一是工資5年沒漲;二是公司那年年終獎只發(fā)了兩桶洗衣液,外加200元錢。
走的時候老板苦勸:“這么大歲數(shù)了,外邊工作可不好找,要不要再考慮考慮?”老馬想到兩桶洗衣液,頭都沒回。
可如今老馬36了,他的求職之旅看似光明,實際卻拐到了一條崎嶇小道上。兩個月里,老馬投了30份簡歷,面試通知只有5個,還全是銷售。凡是老馬看上眼的崗位,無一例外都附加了年齡要求——35歲以下,所以簡歷投出去,基本石沉大海。
老馬很上火,他找到一個HR朋友,發(fā)出了一連串質問:“我有經驗、有閱歷,為什么都不要我?36很老嗎?這不是年齡歧視嗎?”
老馬的HR朋友還算夠朋友, 他沒用冠冕堂皇的客套話敷衍他:“老馬啊,在很多公司眼里,35歲意味著你的知識、能力、社會關系已經積累到了巔峰的狀態(tài)。如果這個年齡段你不是借助人脈內推,還在海投求職,很多公司都有理由懷疑你的能力存在欠缺?!?/p>
“25歲的人可以隨時出差,35歲你得考慮孩子誰接,父母病了怎么辦?25歲你基本可以一心撲在工作上,35歲你的主要精力恐怕還要花在輔導孩子作業(yè)上了?!盚R朋友直擊要害,家庭負擔太重,工作精力不足,經驗跟不上時代,所以不敢輕易錄用。
2018年第四季度,國內某中部城市對全市人才市場交流情況進行了抽樣統(tǒng)計。在抽樣時間段內,當?shù)?5-44歲年齡段求職者占總求職人數(shù)的46%。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用人單位對35歲以上人才的需求人數(shù)僅為3421人, 但該年齡段的求職人數(shù)卻高達13719人。
更具體的“年齡歧視”例子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2017年,國內某IT科技巨頭將大批34歲以上員工派駐海外,被外界解讀為變相逼迫辭職;同年,國內某家電行業(yè)大佬表示,要消滅中層,因為很多中層高薪且無用,是企業(yè)的最大負擔。傳說中高薪的程序員日子也不好過,有數(shù)據(jù)顯示,國內工作10年以內的程序員,收入確實一直在攀升,但只要過了35歲,很多程序員的收入就會快速遞減。
年紀大了,重回職場,談何容易!
3.3.1 海馬組織DG區(qū)病理檢測結果 光鏡下觀察小鼠海馬DG區(qū)神經元,對照組神經元呈顆粒狀,細胞排列整齊有序,胞體飽滿,間隙正常,邊緣結構清晰。與對照組比較,乳腺癌組神經元未見明顯異常;抑郁癥組細胞出現(xiàn)萎縮,有一定程度的核深染,而BCRD組神經元出現(xiàn)胞漿濃縮,細胞核體積變小或者消失,核深染程度加重,甚至出現(xiàn)破裂狀態(tài)。結果見圖3。
看清了現(xiàn)實,老馬像泄了氣的皮球。斟酌再三,老馬給對方發(fā)了個年輕人最喜歡用的“捂臉哭”表情,外帶一句話:“感謝哥們兒坦誠相告,有機會內推一下,多謝!”
“今天這個又泡湯了,說我對現(xiàn)在的行業(yè)政策不了解……”何歡一邊跟老公打電話, 一邊淚如雨下。
這已經是她決定重回職場后,第22次碰壁,還沒算那些石沉大海的簡歷。
此前的4年,因母親生病無人照顧,她離職在家。再往前推4年,她從事的是人力資源工作,其中2年在外企任人事專員,2年在民企做薪酬福利。
按理說,憑著這樣的履歷,再找一份類似工作應該不難,但她的求職之路并不順利。
“第一次投簡歷是半年前,一周內在3個招聘網共投了20來份簡歷, 接到了9通電話,但簡單聊了工作經歷后,只有3家約了面試?!焙螝g的簡歷上, 工作經驗只填到2015年,因為之后的4年,她相當于沒工作。
當何歡去那三家公司面試時,果然談到了“職場空窗期”,面試官不約而同地拋出了“加班怎么辦?”“能否重新適應快節(jié)奏工作?”等一系列問題。雖然何歡早有準備,但她的答案顯然沒有令面試官滿意,第一輪求職以失敗告終。
之后一個月的經歷大同小異,直到一個朋友給她介紹了一份客戶服務的工作。因為有介紹人,面試官并沒有深究之前的工作經歷,只是重點考察了她的溝通能力和服務意識,便通知她入職了。
這回輪到何歡糾結了,因為她對這份工作并不滿意。一是公司剛成立2年,規(guī)模略小;二是客戶服務并不是她想要做的。但朋友勸她“先就業(yè),再擇業(yè),重新積累經驗后,再換工作也容易些?!?/p>
就這樣,何歡入職了。
因為公司規(guī)模小,所以同事間相處得很融洽,大家都一門心思往前沖、拼命干,“創(chuàng)業(yè)型公司”的特質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包括成天連夜的加班加點。
“有幾次我下班按時走了,領導第二天就找我談話,讓我‘合群’, 跟大家一起奮斗,也彌補這些年欠下的‘功課’?!?/p>
對此,何歡挺無奈:“年輕人熬到幾點都行,我得回家照顧老人啊。再加上每天都會遇上一些奇葩客戶,不是挨罵,就是被拒,好幾次我甚至把火氣帶回了家……不能再干了。”
回歸職場后的第一份工作只堅持了6周,何歡便選擇了離開,又過上了“每周必去招聘會、每天必在網上投簡歷”的日子。兩個多月后,她求得了一份外企人事助理的工作。
何歡的搭檔是一個入職3年的90后女孩,有幾分傲氣。第一天,發(fā)了一份1000多人的花名冊和一本員工手冊,讓其熟悉公司人員及發(fā)展狀況。接著,讓她整理了5天的員工資料和勞動合同,做了4天的報表。
相比滿負荷的工作,最讓何歡受不了的,是90后女孩總在大庭廣眾下斥責她,不是說她效率低,就是怪她沒做好?!皟蓚€人的工作量讓我一個人做,怎么可能100%無誤?”
雖然覺得委屈,但因為想盡早穩(wěn)定下來,所以她選擇了沉默,以為多做多練就能有收獲。
沒想到月底考核時,主管找到她,委婉地說她并不適合崗位需求。何歡的重回職場夢再一次破碎了。
離開職場時,王錚只是普通的業(yè)務員,時隔5年再回來,他連跳2級,直接成為了部門經理,而且還是在原來的公司。
王錚坦言,他辭職時根本沒想過再回來?!爱敃r是兒子早產多病, 我又常常加班、陪客戶,妻子天天跟我吵,產后抑郁差點兒自殺,我怕了,所以辭職去創(chuàng)業(yè),時間自由些,還能照顧他們母子?!?/p>
辭職后,王錚開了一家房產中介。前3年生意不錯,規(guī)模也不斷擴大,但隨著“限售限購”政策的出臺,交易數(shù)量銳減,他的店鋪有些入不敷出,更重要的是,經濟環(huán)境也每況愈下,這讓他萌生了重回職場的念頭。
一次,王錚遇到了一位以前的同事,得知原來公司蒸蒸日上,而且急需有經驗和人脈的業(yè)務人員。對于同事半玩笑地勸他回歸,王錚倒是很堅定:“絕不回去, 好馬還不吃回頭草呢。”
那之后,王錚應聘過幾家公司,都不合適。他跟妻子提起以前的公司,妻子態(tài)度同樣明確:“不能回去, 太丟人?!?/p>
知名人力資源服務企業(yè)前程無憂“關于職場回頭草的調查”顯示, 47.86%的人能夠接受回到原來的公司,36.95%的人堅持認為“回頭草”還是不吃為好, 覺得面子上實在掛不住。
轉折發(fā)生在5個月前,王錚的前主管約他見面。“我以前跟主管處得不錯,他直言知道我在找工作,而公司也希望我回去。”王錚對于老東家拋出的橄欖枝,有些心動,但也表達了對于“吃回頭草”的顧慮。
出乎意料的是,兩天后,公司老總親自致電王錚,開出“破格直升管理崗”的條件,薪資自然也高出普通員工一大截,但前提是,王錚要在一個月內達到現(xiàn)有員工的平均業(yè)績。
王錚所在公司的老總稱,如果員工跟公司是“和平分手”,且自身素質確實過硬,非常歡迎老員工回歸?!笆煜ば袠I(yè)背景、企業(yè)文化和同事,會省去磨合的麻煩,更快速進入角色,更容易開展工作?!?/p>
憑借在行業(yè)內積累7年多的資源和人脈,以及自己創(chuàng)業(yè)時摸索的管理經驗,王錚一個月內順利通過考核站穩(wěn)了腳跟,跳過普通員工和部門主管, 正式晉升為部門經理。(應要求文中人物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