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明,胡凱文,張可睿,范毅南,王子卿,王玥慧,張燕娜,王芬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 100029; 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北京 100078; 3.山西中醫(yī)藥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肺癌是當今世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2]。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目前肺癌的發(fā)病率以每年26.9%的速度增長,每10~15年肺癌患者的人數(shù)就會增加一倍;在過去30年間,肺癌的死亡率上升高達46.5%[3]。盡管針對肺癌的各類化療藥、靶向藥、免疫抑制劑等不斷問世,肺癌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仍未得到明顯遏制,不能手術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有15%[4]。肺癌作為亟需攻克的難題之一,引起了腫瘤界的廣泛關注。
王沛為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方醫(yī)院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首都國醫(yī)名師,第四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王沛教授從事中醫(yī)藥防治惡性腫瘤工作30余年,重視從病因病機出發(fā),探究惡性腫瘤的本質;在肺癌防治方面,辨治經(jīng)驗豐富,臨床療效顯著,患者認可度高。吾師王芬教授繼承其學術思想,善于從痰證論治肺部惡性腫瘤,臨床應用二陳湯加減化裁施治,患者多有獲益。受兩位前輩啟發(fā),筆者概述了王沛教授從中醫(yī)角度對肺癌病因病機的認識,以及其“痰證論治肺癌”的辨證思維;并總結王芬教授應用二陳湯防治肺癌的臨床觀察與實驗研究,客觀闡釋中醫(yī)痰證學說與惡性腫瘤發(fā)展、轉移的相關性,論證二陳湯作為基礎方治療肺部惡性腫瘤的可行性。
中醫(yī)學認為,肺為“華蓋”,居于胸腔之中,覆于五臟之上,為五臟之長。從形態(tài)結構看,其“虛如蜂窠”“熟而復沉”,為“清虛之體”,具有“主氣司呼吸”“主宣肅”“主行水”等生理功能。王沛教授指出,肺臟獨特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使其存在痰證的易感性。
肺為清虛之體,“空空如也”,故最易受“有形實邪”侵襲。王沛教授認為,肺臟與自然界天氣相通,外感六淫邪氣襲肺,最易“生痰停飲”而致病。諸有形實邪之中,又以痰濁最為多見。
肺主氣,司呼吸。肺臟通過主司呼吸運動,來調暢全身氣機的升降出入。若六淫邪氣襲肺,干擾肺臟的呼吸運動,則全身氣機升降失常,易出現(xiàn)氣郁、氣滯、氣結、氣逆等變證。氣能行津、布津,若氣機郁滯結逆,則津液不能正常敷布,停留于局部而變生痰證、飲證。肺主宣發(fā)與肅降。肺氣宣發(fā)津液至皮膚腠理,以調節(jié)汗液排泄;肅降津液至腎臟,以促進尿液生成。若肺失宣發(fā),則汗液不得正常排泄;肺失肅降,則尿液不得正常生成。水液結聚停留于內而難以外泄,則易并發(fā)痰飲、水腫等變證?;诖?,王沛教授有如下認識:肺臟“以通為補”,肺氣一旦郁滯不通,最易引發(fā)“痰證”這一變證。故化痰法當是調暢肺氣、改善肺臟生理功能的基本治法。
肺主行水,為水之上源,具有通調水道的關鍵作用?!端貑枴そ?jīng)脈別論》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若肺主行水功能失常,則水道不得通調、水精不得輸布,流竄四散于五經(jīng)而變生他病。王沛教授認為,痰邪走竄不定的致病性即基于此。肺臟行水無權,則全身津液運行失常,結聚而生痰邪。痰邪隨五經(jīng)流竄四散,走竄于何處則何處致病。王沛教授認為,痰邪的流竄性可能與肺癌細胞轉移有著重要的關系。
綜上所述,王沛教授從肺臟的生理功能出發(fā),提出肺臟具有痰證易感性。各種致病因素侵襲肺臟,易出現(xiàn)以“痰證”為基本證候的常見臨床變證。追本溯源,治療肺部疾患若從“痰證”著手,當可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
筆者總結王沛教授關于肺癌發(fā)病機制的論述,可歸納為:各種病因影響下,肺臟生理功能失調,氣血津液運行失常,產(chǎn)生以“痰邪”為主的常見病理產(chǎn)物,以及“痰證”為主的基本病理變證。病理產(chǎn)物蘊結于肺臟組織,日久漸積難消而惡變,發(fā)展為肺癌。
2.1 痰證是肺癌的基本證候中醫(yī)古籍中尚無“肺癌”這一病名的記載,根據(jù)其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可歸屬于中醫(yī)學的“肺積”“息賁”范疇?!峨y經(jīng)·論五臟積病》云:“肺之積,名息賁,在右脅下,復大如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fā)肺壅。”《素問·奇病論》云:“病脅下滿氣上逆,二三歲不已……病名曰息積?!薄稘健吩疲骸跋①S之狀,在右脅下,復大如杯……喘息奔溢,是為肺積?!睔v代醫(yī)家對“肺癌”的成因亦做了詳細的論述。清代沈金鰲在《雜病源流犀燭》中云:“邪積胸中,阻塞氣道,氣不得通,為痰……皆邪正相搏,邪氣勝,正不得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認為痰邪是肺積的重要致病因素,并認為“痰之為物,流動不測,故其為害,上至巔頂,下至涌泉,隨氣升降,周身內外皆到,五臟六腑俱有”,從病因學闡釋了肺癌易發(fā)生全身轉移的機理。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也提到:“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备鶕?jù)各醫(yī)家的論述,結合肺臟的生理特性,可得出推論:肺癌的形成與痰證密切相關,痰證是肺癌的基本證候。
王芬教授對中晚期肺癌的中醫(yī)證候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其通過聚類分型發(fā)現(xiàn),痰證是肺癌最主要的中醫(yī)證候[5],證實了上述推論?;诖?,結合王沛教授臨證經(jīng)驗,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原則,化痰法應當是肺部惡性腫瘤最基本的治療原則。
2.2 二陳湯是治療痰證的經(jīng)典方劑二陳湯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痰飲為患,或嘔吐惡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fā)為寒熱,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原方用“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兩、白茯苓三兩、甘草(炙) 一兩半”,用法為“上為呚咀,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生姜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此方雖出自宋代,但清代張璐《張氏醫(yī)通》中提到:“此方可追溯至《黃帝內經(jīng)》與《金匱要略》,根據(jù)《靈樞·邪客》中半夏湯及《金匱要略》中的小半夏湯、小半夏加茯苓湯等方而出,加甘草、橘紅行氣,烏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濕之專劑也”。元代朱丹溪《金匱鉤玄·痰》中云:“二陳湯,一身之痰都能管,如在下,加下引藥,如在上,加上引藥”。《丹溪心法附余》指出:“二陳湯為治痰之主藥也”“此方補脾則不生濕,燥濕滲濕則不生痰,利氣降氣則痰消解,可謂體用兼賅,標本兩盡”?!夺t(yī)方集解》云:“治痰通用二陳”。
從二陳湯方解看,君藥半夏辛溫性燥,功善燥濕化痰,和胃降逆;《藥性論》云:“半夏能消痰涎,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下肺氣,主咳結……能除瘤癭氣?!薄兜门浔静荨吩疲骸鞍胂臑槌凉窕?、開郁止嘔之圣藥?!薄侗静菝审堋吩疲骸鞍胂目傊髦T痰?;鹛岛?,老痰膠……寒痰清,濕痰白……風痰卒中昏迷……痰核延生腫突……”半夏為化痰之佳品,可通治各種痰證。臣藥橘紅性辛苦溫,功善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端幤坊x》云:“(橘紅)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諸痰藥之上”,評價了橘紅的化痰效果?!侗静菝审堋す俊吩疲骸靶虏烧呙偌t,久藏者名陳皮,氣味辛烈,痰食氣壅服妙”,認為久藏陳皮化痰療效更著。君臣二藥相配,皆選陳久者為佳,取其無過燥之弊,燥濕化痰而不傷陰?!岸悺敝从纱硕鴣怼W羲庈蜍咝愿实?,功善健脾利水滲濕?!侗静菀鬃x》云:“(茯苓)健胃暖脾,利水燥濕,泄飲消痰……破氣結,利水道,消水腫”。《世補齋醫(yī)書》云:“茯苓一味,為治痰主藥。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動,濕也,茯苓又可行濕”。選用健脾滲濕之茯苓,旨在顧護“生痰之源”,使?jié)駸o所聚,痰無由生。加生姜以助半夏化痰降逆,又制半夏之毒;少許烏梅收斂肺氣,以防燥散傷正。甘草為使藥,健脾和中,調和諸藥。
綜上可知,二陳湯的用藥辨證思路旨在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藥少而力專,為治療痰證的經(jīng)典方劑,這與肺部惡性腫瘤“痰證”的病理本質相契合,符合中醫(yī)辨證論治原則。
2.3 二陳湯通過調節(jié)細胞免疫防治肺部惡性腫瘤張海燕等[6]通過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二陳湯可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功能(如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等),緩解臨床癥狀(如消化道癥狀、呼吸道癥狀、疼痛等)。王芬教授認為,二陳湯可能對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產(chǎn)生積極的正向調節(jié)作用?;诖耍鯉煂χ型砥诜切〖毎伟?NSCLC)患者的細胞免疫進行進一步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NSCLC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值較健康人明顯更低,提示該類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差,對疾病的抵御能力較弱,存在疾病易感性。李志明等[7]進行二陳湯干預中晚期NSCLC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在給藥前后對T淋巴細胞亞群表達情況進行指標量化,治療前后檢測結果對比顯示:治療后CD3+、CD4+、CD4/CD8的表達水平較治療前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二陳湯可有效提高中晚期NSCLC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對防治肺癌進一步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張弘[8]對二陳湯提高細胞免疫的微觀調控機制展開進一步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二陳湯參與免疫調節(jié)的靶點可能在CD4+T淋巴細胞上,其調控機制可能是二陳湯干預I型輔助性T細胞(Th1)、II型輔助性T細胞(Th2)分泌IL-2、IL-10 等細胞因子,同時抑制Th17的表達。
《黃帝內經(jīng)》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二陳湯可改善肺癌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患者正氣足,則抗邪、祛邪能力強,腫瘤不容易發(fā)生發(fā)展。故二陳湯在增強肺癌患者體質、改善腫瘤內環(huán)境方面具有肯定的臨床價值。
2.4 二陳湯可提高肺癌鉑類化療方案的療效王芬教授通過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二陳湯加減方配合肺癌鉑類化療方案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在控制原發(fā)病灶、減輕化療后副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具備一定治療優(yōu)勢。李金澤[9]研究證實,二陳湯加減方可降低鉑類化療藥引起的免疫抑制或免疫損傷,能起到促進免疫損傷修復的作用。二陳湯加減方可減輕肺癌化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如呼吸困難、咳嗽、咯血等,同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腫瘤標志物NSE的表達。二陳湯配合肺癌一線化療方案,在保證化療效果的同時,可減輕患者的痛苦,符合我院胡凱文教授提出的“腫瘤綠色治療模式”[10]。
2.5 二陳湯對肺癌轉移具有抑制作用腫瘤轉移是惡性腫瘤的特征和標志,也是腫瘤臨床防治必須面對和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約2/3肺癌患者確診時已發(fā)生遠處轉移,失去手術機會。即使分期較早的肺癌患者,及早給予手術治療,多數(shù)仍會在術后出現(xiàn)腫瘤復發(fā)及轉移[11]。受王沛教授“痰邪”理論啟發(fā),王芬教授認為,腫瘤的轉移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腫瘤細胞發(fā)生擴散;二是腫瘤細胞在新的部位停留。痰的流竄性正好與這兩點相契合,故痰濁內阻應是肺癌發(fā)生轉移的重要條件。
內皮細胞黏附分子(ICAM-1)的表達與肺癌轉移呈正相關性,其在肺癌病程進展、轉移與預后判斷方面,具有潛在的診斷價值與指導意義。王芬教授等[12]設計了相關動物實驗,應用二陳湯干預ICAM-1高表達的肺癌A549細胞。結果發(fā)現(xiàn),二陳湯可有效抑制ICAM-1的表達,且給藥時間越長,抑制作用越明顯,提示二陳湯可通過干預 ICAM-1 的表達來發(fā)揮抑制肺癌轉移的作用。王芬等[13]對二陳湯抑制肺癌轉移的分子機制進一步挖掘探索,發(fā)現(xiàn)其可能的干預機制是通過阻斷p38/MAPK信號通路,抑制ICAM-1的表達,從而實現(xiàn)對肺癌轉移的調控。這說明了化痰法在防治肺癌轉移方面的確切作用。
古人素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的病因學認識。針對瘰疬癭瘤、癥瘕積聚,古人有“頑痰死血,遂成窠囊”的學術觀點,并提出“疑難怪病,從痰論治”的學術思想。臨床從“痰”論治腫瘤,亦是歷代醫(yī)家的共識。王沛教授從肺的生理特性出發(fā),認為肺具有痰證的易感性,痰證當是肺部惡性腫瘤的基本證候。受王沛教授啟發(fā),吾師王芬選擇化痰的經(jīng)典方劑二陳湯作為基礎方應用于肺癌的防治中,并開展相關臨床及實驗研究,以客觀證實其有效性。王芬通過回顧性研究發(fā)現(xiàn),痰證是中晚期肺癌最重要的中醫(yī)證候。二陳湯可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通過調節(jié)T淋巴細胞亞群的表達情況實現(xiàn)干預作用;二陳湯可有效降低肺癌鉑類化療藥物的免疫抑制等毒副反應,促進免疫損傷修復;二陳湯可通過阻斷p38/MAPK信號通路,抑制ICAM-1 表達,發(fā)揮抑制肺癌細胞轉移的作用;二陳湯可減輕肺癌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化療后的生活質量。綜上,臨床以二陳湯為基礎方加減治療肺部惡性腫瘤具有可行性。針對其深入的分子機制,尚有待進一步探索與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