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寒松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我們要謹記這一囑托,引導年輕干部以“樹立大志、尊崇大德、爭做大事”為己任,用理想之光照亮奮斗之路,用信仰之力矢志復興偉業(yè),在大有可為的時代奮發(fā)有為。
樹立大志,賡續(xù)紅色血脈,鼓起邁進新征程的蓬勃斗志。毛澤東17歲出韶山讀書,寫下了“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表達了他一心向學和志在四方的決心。毛澤東非常了解窮苦人民的生活狀況,年少時就立志為中國窮苦人民謀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指出,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yè)接班人,要將“我的夢”融入“強國夢”,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的忠實傳人,傳承紅色基因,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在邁進新征程的道路上昂揚奮進。
尊崇大德,堅守初心使命,堅定奮進新時代的理想信念。古之成大業(yè)者必先養(yǎng)大德,儒家思想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可見,成大事的前提是先涵養(yǎng)品德。品德對于個人、對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習近平總書記說過,選人用人的標準是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因為德是首要、是方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才能用得其所,才能德配其位、才配其職。年輕干部要豐富精神修養(yǎng),規(guī)范思想品德,樹立正確的三觀,“崇德向善、明德惟馨”,時刻牢記“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宗旨,把人民的幸福和國家的復興作為自己終生奮斗的理想。
爭做大事,踐行服務宗旨,展現筑夢新征程的擔當作為。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夢想,每代人也肩負著不同的時代使命。梁啟超作《少年中國說》,喚起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激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勵了無數中國少年投身到戰(zhàn)斗中。建黨之初,李大釗等老一輩共產黨人正值桃李年華、意氣風發(fā),義無反顧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譜寫了“星火燎原”的壯美篇章,讓共產主義扎根中國,讓共產主義信念深入人心。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歷史規(guī)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年輕干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勇于爭做大事,主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增強并熟練運用“七種能力”破解難題,用“三?!本耖_創(chuàng)新局,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yè),爭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