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靜
(河南省鄧州市中心醫(yī)院 護理部, 河南 鄧州474150)
心肌梗死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 該病發(fā)病隱匿、 進展快,及時就診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但患者多在發(fā)病后出現(xiàn)恐懼、 焦慮等應激心理, 加之需長時間臥床靜養(yǎng), 極易擴大負性情緒, 不利于疾病治療和預后[1]。 常規(guī)護理多只關注患者病情進展, 往往忽略了患者內(nèi)心訴求。 研究[2-3]表明, 全方位護理干預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取得了不錯的應用效果。 鑒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討全方位護理干預對心肌梗死患者應對方式及自護能力的影響,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心肌梗死患者, 均符合心肌梗死診斷標準[4], 根據(jù)護理干預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 (n =38) 和觀察組 (n =42)。觀察組男24 例, 女18 例; 年齡47 ~74 歲, 平均年齡 (60.59± 5.32) 歲; 發(fā)病至入院時間3 ~21 h, 平均 (12.03 ± 2.41)h。 對 照 組 男22 例, 女16 例; 年 齡46 ~75 歲, 平 均 年 齡(60.48 ± 5.29) 歲; 發(fā)病至入院時間4 ~20 h, 平均 (12.05 ±2.38) h。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 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予以健康宣教、 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全方位護理干預, 具體措施如下: ①加強健康宣教: 針對疾病相關知識、 治療辦法、 注意事項等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詳細介紹,強調(diào)遵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 ②心理護理: 與患者深入交流, 耐心傾聽其講述, 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案例, 增加其治療信心。③疼痛護理: 詢問患者是否有疼痛部位, 協(xié)助其進行體位調(diào)整, 幫助患者按摩四肢、 翻身等, 并根據(jù)患者胸痛程度遵醫(yī)囑為其確定吸氧流量及疼痛藥物。 ④環(huán)境護理: 對病房進行定期打掃、 通風, 及時更換病床用品, 并要求護士出入病房動作輕微, 以確?;颊咝菹⒘己谩?⑤飲食、 鍛煉、 排便護理: 根據(jù)患者飲食習慣指導其進行健康膳食, 養(yǎng)成合理飲食習慣, 叮囑患者以低脂肪、 高纖維等食物為主, 并告知患者排便方法和注意事項, 提醒其便秘的危害, 在其排便時隔離無關人員, 排便后用溫水清洗肛周, 涂抹凡士林油。 根據(jù)患者體質(zhì)指導其進行床邊站立、 步行等鍛煉。 ⑥出院護理: 建立患者、 家屬、 醫(yī)護人員微信群, 以指導家屬在患者出院后對患者開展良好家庭護理, 護理人員在群內(nèi)更新相關護理知識及護理注意事項, 告知家屬復診時間、 藥物不良反應處理方法等, 并引導家屬多給予患者關心和陪伴, 監(jiān)督患者日常飲食、 鍛煉恢復等情況, 促使患者積極面對疾病, 提高自護能力。
1.3 評價指標于干預前及干預4 周后采用醫(yī)學應對問卷(MCMQ)[5]評估兩組患者的應對方式, 該問卷包括回避 (7~28 分)、 屈服 (5 ~20 分)、 面對 (8 ~32 分) 3 個維度, 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該維度應對方式越強烈。 采用自護能力量表(ESCA)[6]評估兩組患者的自護能力, 該量表包括自我護理技能 (0 ~48 分)、 自我概念 (0 ~32 分)、 自護責任感 (0 ~24 分)、 健康知識水平 (0 ~68 分) 4 個維度, 總分172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自護能力越強。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應對方式干預后, 兩組的回避、 屈服評分低于干預前,面對評分高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的回避、 屈服、 面對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MCMQ 評分比較 ( ± s, 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MCMQ 評分比較 ( ± s, 分)
注: 與該組干預前比較, *P <0.05。
時間 組別 n 回避 屈服 面對干預前 觀察組 42 20.51±3.18 15.69±2.34 16.29±2.45對照組 38 20.46±3.23 15.62±2.25 16.34±2.36 t 0.070 0.136 0.093 P 0.945 0.892 0.926干預后 觀察組 42 12.27±2.13* 10.16±1.58* 24.63±4.28*對照組 38 15.69±2.78* 13.28±2.09* 20.21±3.52*t 6.210 7.575 5.014 P 0.000 0.000 0.000
2.2 自護能力干預后, 兩組的ESCA 評分高于干預前, 且觀察組的ESCA 評分高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ESCA 評分比較 ( ± s, 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ESCA 評分比較 ( ± s, 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觀察組 42 75.31±8.69 108.57±11.38 15.054 0.000對照組 38 74.95±8.73 96.42±10.51 9.687 0.000 t 0.185 4.944 P 0.854 0.000
心肌梗死屬于臨床常見重癥疾病, 具有發(fā)病率高、 病情進展快等特點。 雖然及時治療可挽救患者生命, 但患者往往需長時間臥床靜養(yǎng), 易出現(xiàn)褥瘡等多種并發(fā)癥, 且易擴大患者消極情緒, 不利于疾病預后[7]。 因此, 在治療中輔以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患者早期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全方位護理干預是一種以舒適護理理念為基礎, 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開展多維度護理干預的護理辦法, 可促進患者以積極心態(tài)面對疾病, 加快病情康復[8-9]。 本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后,觀察組回避、 屈服評分低于對照組, 面對評分及ESCA 評分高于對照組, 表明全方位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應對方式, 提高其自護能力。 分析其原因在于: 通過加強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疾病相關知識、 治療辦法, 利于提升其對疾病的正確認知水平, 強調(diào)遵醫(yī)用藥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可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 通過密切關注患者心理變化, 分享治療成功案例, 可增加患者康復信心, 從而改變疾病應對方式,使其更加積極面對疾??; 通過詢問患者是否有疼痛部位, 根據(jù)患者胸痛程度遵醫(yī)囑為其確定吸氧流量及疼痛藥物, 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感, 利于配合治療; 協(xié)助患者進行體位調(diào)整, 幫助其按摩四肢、 翻身等, 能夠促進機體血液循環(huán), 增加患者舒適度, 利于保持良好心態(tài); 環(huán)境、 飲食、 鍛煉、 排便護理中,通過為患者營造干凈整潔的住院環(huán)境, 指導其進行合理飲食,可減少便秘發(fā)生, 從而預防排便用力增加心肌耗氧量, 在患者排便時隔離無關人員, 排便后用溫水清洗肛周, 涂抹凡士林油, 可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 利于提高其治療配合度; 出院護理中, 通過創(chuàng)建患者、 醫(yī)護人員、 家屬之間的微信溝通平臺,可及時提醒復診時間, 針對藥物不良反應處理辦法等知識為其提供專業(yè)指導, 提供多方面護理, 并引導家屬多給予患者關心和陪伴, 監(jiān)督患者日常飲食、 鍛煉恢復等情況, 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管理及自護能力, 促進疾病康復。
綜上所述, 對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全方位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其應對方式, 提高其自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