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清亞,張春光
(重慶市開州區(qū)人民醫(yī)院,1.呼吸內科;2.普外二科,重慶 405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簡稱慢阻肺,是以氣流阻塞為特征的慢性氣管炎疾病,起病原因與有毒顆?;蛴泻怏w引起的異常炎癥問題相關[1]。臨床主要癥狀為慢性咳痰、胸悶喘息、呼吸困難等,若不能及時治療,病情可遷延發(fā)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等慢性疾病,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目前臨床上常以口服支氣管擴張藥物、氧療、理療等治療。其中,藥物干預是治療該疾病的首選方案。多索茶堿、氨茶堿為臨床支氣管擴張常用藥物。本文探究多索茶堿與氨茶堿治療COPD的臨床療效。
選取重慶市開州區(qū)人民醫(yī)院2017-01~2019-01收治的86例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數(shù)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39~71歲,平均(56.1±8.3)歲;病程2~6年,平均(3.92±0.98)年;觀察組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41~72歲,平均(56.8±7.8)歲;病程2~7年,平均(4.12±1.03)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入組患者均知情且同意,本項目經醫(yī)院倫理委員的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COPD診治指南[2]中的相關診斷標準;通過影像學檢查之后有肺紋理增粗紊亂,呈肺氣腫征;無茶堿類藥物史。排除標準:對本次研究涉及藥物有所禁忌或不耐受者;合并肝、腎功能不全等嚴重疾病或患其他惡性腫瘤;妊娠期與哺乳期女性;合并胃潰瘍病癥患者。
兩組患者均給予抗感染、祛痰、氧療、解痙平喘、糾正電解質平衡等常規(guī)基礎治療。對照組實施氨茶堿注射液(天津金耀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987,10mL:0.25g)治療,取0.25g氨茶堿加入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混勻后進行后靜脈滴注,1次/d。觀察組實施多索茶堿注射液(浙江北生藥業(yè)漢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407, 20mL:0.3g)治療,取0.2g多索茶堿與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混勻后靜脈滴注,1次/d。治療周期為14d。
(1)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指標變化,具體如下:①肺功能指標: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②動脈血氣指標: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2)臨床療效。參考COPD診治指南[3]擬定判定標準,顯效:患者咳嗽、氣促、發(fā)熱等癥狀基本消失,肺部干濕性啰音消失,影像學檢查顯示肺紋理好轉。有效:患者咳嗽、氣促、發(fā)熱等癥狀明顯緩解;肺部干濕性啰音減少;X線檢查顯示肺紋理減少。無效:上述臨床癥狀、影像學結果無改善甚至惡化??傆行?顯效+有效。(3)不良反應。
經治療后,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血氣指標顯著優(yōu)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肺功能指標高于對照組,動脈血氣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指標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顯效26例,有效16例,總有效率97.67%;對照組顯效16例,有效19例,總有效率81.40%,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43,n(%)]
觀察組中有1例心悸,1例頭暈頭痛,1例胃腸反應,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98%;對照組中有3例心悸,3例心律失常,2例胃腸反應,2例失眠,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26%,差異對比有顯著性(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43,n(%)]
COPD是臨床常見的慢性氣管疾病,其病理機制為氣道狹窄阻塞引起患者呼吸阻力增大,進而引發(fā)肺功能不全等疾病[4]。相關報道指出[5],COPD氣道狹窄與呼吸道平滑肌痙攣有一定相關性。臨床上常需選擇支氣管舒張劑藥物以糾正患者氣道狹窄,緩解患者氣道痙攣等癥狀,茶堿類藥物是支氣管擴張藥物的傳統(tǒng)用于平喘治療藥物。其中氨茶堿為典型處方用藥,但由于其有效治療劑量與致毒劑量相接近,治療窗小,臨床療效上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效果欠佳[6]。多索茶堿較氨茶堿有起效快、毒副反應少的優(yōu)點[7]。
患有COPD患者的肺功能存在損傷。FEV1是評價COPD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而FEV1/FVC是評價患者通氣氣流受限的敏感指標。臨床常用FEV1、FEV1/FVC均是COPD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可以代表肺部通氣的改善情況。COPD的患者會因為通氣下降造成低氧血癥,致使患者所需氧氣供應不足,造成PaO2下降、PaCO2上升,嚴重者導致高碳酸血癥。本組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的觀察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及動脈血氣指標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說明相比氨茶堿,多索茶堿能更有效降低氣道張力,緩解患者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推測原因為:茶堿類病理機制為通過抑制患者體內炎癥因子或炎癥細胞活性而起到控制呼吸道炎癥作用。多索茶堿和氨茶堿均屬于甲基黃嘌呤衍生物[7],有良好的消炎及緩解支氣管痙攣作用。氨茶堿是臨床常用的平喘藥,其通過抑制磷酸二酯酶生成進而實現(xiàn)緩解呼吸道平滑肌痙攣。與氨茶堿相比較,多索茶堿在藥物化學結構上多了3-二氧戊環(huán),可實現(xiàn)多種途徑達到呼吸道平滑肌的松弛,抑制體內平滑肌細胞磷酸二酯酶阻斷腺苷受體,進而間接減少平滑肌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達到解除呼吸道痙攣的治療效果[8]。此外多索茶堿能通過抑制炎癥介質因子的釋放來緩解呼吸道炎癥,解除呼吸道的痙攣。所以,多索茶堿可改善患者的通氣情況,進而起到改善肺功能和血氣分析的作用。
茶堿類藥物的中毒劑量和治療劑量較近,長期使用該類藥物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括約肌松弛,容易被多種藥物影響,出現(xiàn)心律失常、惡心等不良反應。有實驗證明[9],相比于氨茶堿,多索茶堿對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作用是氨茶堿的15倍,起效迅速,僅需30min,且藥效時間可持續(xù)維持為12 h之久,擴大了藥物使用的安全范圍。此外,有文獻報道[10],多索茶堿較氨茶堿對中樞神經、心血管等系統(tǒng)的腺苷受體的親和力要低,故多索茶堿在治療COPD期間藥副作用發(fā)生率低,療效確切,有較高的安全性。而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相比于氨茶堿,多索茶堿安全性更高,副作用少。
綜上所述,多索茶堿相比于氨茶堿在治療COPD上,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標和動脈血氣指標,具有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的優(yōu)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