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雪蓮
我們常說家庭教育要避免把孩子培養(yǎng)成毫無生存能力的巨嬰。閱讀課程更應該避免把學生培養(yǎng)成閱讀巨嬰。
下面我對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成為獨立的閱讀者進行五個方面的闡述。
一、選書標準,以少為多
本文探討的整本書閱讀并非學生自主進行的休閑類閱讀,而是在學校課堂教學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師生閱讀。
面對市場上大量的童書和各種機構紛繁復雜的書單,教師很容易產生焦慮感和無助感。為了不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很多教師草率地定下了學生課程書,它們往往來自兒童閱讀推廣人的某次推薦、出版社的某次宣傳和偶然在朋友圈看到的書單。教師對課程書單選擇的混亂性、無序性、隨意性造成了整本書閱讀課程的重復和繁重。做一個簡單的算術題。如果一個教師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教同一班學生,按照每個月讀一本課程書、三本拓展書,六年不間斷的情況下,他可以帶領學生讀48本課程書、144本拓展書。這個數(shù)字相較于浩如煙海的童書數(shù)目,簡直九牛一毛。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能夠真正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書目很少。
我們經常覺得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最大的浪費是買書費用。其實書目選擇的隨意性、無序性和混亂性,造成學生閱讀時間和精力的浪費才是最大的浪費。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課程書選擇應該具有學理性,大量同質書目的堆砌,不但不會提高學生的閱讀力,反而會窄化學生的閱讀視野,破壞學生的閱讀口味。
教師作為比學生更有經驗的閱讀者,有義務也更有能力去選擇更適合學生閱讀的課程書目。課程書目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其書目的經典性、課程性、連續(xù)性,更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性別差距、家庭背景、地域文化等。
綜合多種因素,教師絕不能貪圖方便,隨便拿一本書就作為學生的課程書目。教師必須自己博覽群書,同時參考各方專家意見,為自己的學生量身定做,精心打造一份少而精、閱讀難度螺旋式上升的分級閱讀課程書目。
二、教學目標,以“力”為準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目標確定和課程書目的選擇應該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選擇的書只是例子,我們借助課程書這一抓手,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力、表達力和思維力。
通過梳理,我們可以清晰感受到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課程核心不是零散的書目,而是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生閱讀力、表達力、思維力的螺旋式上升,才是我們的教學目標和準則。
三、實現(xiàn)路徑,以慢為快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思維還局限在語文課文的教學,把整本書當作課文來教,師生都覺得好像一下子多出了好幾本教材。于是就出現(xiàn)了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識字環(huán)節(jié),用關聯(lián)詞語造句環(huán)節(jié),概括段意環(huán)節(jié)。教師覺得時間不夠,學生覺得閱讀無趣。
其實整本書閱讀教學并不承擔教材里的字、詞、句、段。它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閱讀力、表達力和思維力。所以我們在和學生聊書的過程中,要發(fā)現(xiàn)和解決學生在閱讀中的真實困難。
以六年級上學期課程書《童年》為例,里面的人物有很多個,同一個人的姓名也有很多種叫法,人物姓名的混淆造成學生的理解障礙。
教師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時,要看到學生的閱讀困難,并及時想辦法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這時候教師應該停下來指導學生制作人物姓名卡,在姓名卡的幫助下繼續(xù)閱讀。同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同的姓名叫法代表說話人對主人公不同的態(tài)度,從而深入理解文本內容。
這樣的閱讀教學指導,看似學生并沒有在《童年》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生字,學會更多的修辭方法,積累更多的好詞好句,但學生在離開學校后,再進行譯文作品閱讀,卻可以通過這樣有效的閱讀策略,實現(xiàn)更順暢、更深入的閱讀。這便是以慢為快,幫助學生逐漸成為獨立的閱讀者。
當然,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年級、不同的閱讀推廣氛圍,教師選擇的整本書閱讀周期也應有所不同。但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一般流程路徑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基本流程如表2所示。
四、文體意識,以例及類
閱讀單篇文章要有文體意識,整本書閱讀同樣要有文體意識。兒童故事、詩歌、童話、小說、非虛構類文本等,不同文體的閱讀要采用不同的閱讀策略。
以奇幻兒童文學為例,童書市場上的書目數(shù)不勝數(shù)。我們可選擇最經典的《綠野仙蹤》《五個孩子和一個怪物》進行奇幻兒童文學閱讀策略教學。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指導中,要引導學生關注奇幻兒童文學中的出口和入口。
《綠野仙蹤》通過一場龍卷風把多蘿西從現(xiàn)實世界卷入到奇幻的奧茲國。《五個孩子和一個怪物》中的孩子通過沙坑把奇幻世界中的沙精拽到了現(xiàn)實世界。龍卷風和沙坑就是神奇的入口和出口。正是因為有了它們,現(xiàn)實世界中的孩子才有了精彩的奇幻之旅。
掌握了入口和出口的方法,學生自讀《納尼亞傳奇》的時候,便會發(fā)現(xiàn)魔衣櫥就是那個通往納尼亞的神奇入口,《愛麗絲夢游仙境》的兔子洞是愛麗絲進入夢幻世界的入口,9■站臺是哈利·波特進入霍格沃茲的入口,阿拉丁的神燈是燈神進入到現(xiàn)實世界的出口。
兒童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借助這些入口和出口,在奇幻世界中獲得智慧、勇氣與愛,并把這些寶貴的品質帶回到現(xiàn)實世界中,解決現(xiàn)實世界中的難題,形成了經典的在家—離家—歸家的圓形結構。
讓學生具有文體意識,掌握整本書閱讀的規(guī)律和策略,以例及類進行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獨立閱讀者的重要途徑。
五、評價方法,以生為本
根據(jù)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中評價所發(fā)揮的不同作用,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
診斷性評價主要是為了查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知識儲備和可能遇到的閱讀困難。我們最常用的“BEFORE-AFTER”表格(如表3)就非常適合幫助老師和學生進行診斷性評價,它不僅為教師課堂的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也讓學生清楚地觀測到自己閱讀前后的變化。
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類型是非常豐富的,其目的是確定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自我提問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閱讀策略,不僅可以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還可以不斷促進讀者對文本的深入解讀。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用便利貼進行問題書寫、搜集和主次排序。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形成性評價,學生在小組內互相回答問題,不僅可以促進學生進行回讀,還可以通過同伴學習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最后全班共同根據(jù)情節(jié)、人物、主題、表達、風格等方面進行重要問題選擇,然后集中交流。
總結性評價是評定整個學習過程的重要部分,我們要根據(jù)基本學力要求(如表4)關注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雙向評價。
例如書冊知識部分,很多人認為是毫無用處的,其實書冊知識的學習恰恰是幫助學生成為獨立閱讀者的必經之路。
整本書閱讀教學能力的測評,參考“快樂讀書吧”基本學力要求。
選書,以少為多。目標,以“力”為準。路徑,以慢為快。文體,以例及類。評價,以生為本。引導兒童從學習閱讀走向用閱讀學習,幫助兒童成為獨立閱讀者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最重要的目標。
(作者單位:廣東珠海市高新區(qū)金鳳小學)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