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玲
【摘要】農村的高中作文教學,一直都是研究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尤其從國家實施了新課改后,對作文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分析農村高中作文寫作教學現(xiàn)狀,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制定適合學生發(fā)展的作文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技巧、寫作思路,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寫作水平。本文主要對農村高中作文寫作現(xiàn)狀以及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行淺析。
【關鍵詞】農村高中? 作文寫作現(xiàn)狀? 教學策略
【課題項目】本文系2020年慶陽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課題《農村高中作文寫作現(xiàn)狀及教學策略研究》系列成果(QYLX(2020)056號)。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34-0109-02
這些年國家對人才要求較高,并制定了新的教學標準,要求教師在農村高中寫作教學中,需要及時分析寫作教學現(xiàn)狀,根據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通過多樣引導方式,幫助學生找到恰當?shù)膶懽魉悸?,提升學生寫作的技巧,促使學生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
一、農村高中作文寫作現(xiàn)狀
1.學生方面
首先,學生對作文沒有寫作興趣。語文教學中,作文就是一個最讓學生頭疼的事,每當老師布置一個作文題目時,學生不是東拼西湊,就是胡編亂造,有時甚至寫出了笑話。最終,得到評語是“想象力不夠豐富,事件不夠典型”等。學生在作文中寫不出真實的情感,把作文和編故事等同了起來,越來越乏味,越來越空洞,最后失去了興趣,拒絕寫作文。同時,學生的課程比較多,作文訓練時間少。學生在學校有限的時間內,課程排得滿滿的,文科的背誦,理科的計算,一天下來,精疲力盡,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再用心作文。其次,學生的寫作中,沒有典型的實例,也沒有好的句子,自己能想到的觀點沒有能力去說服讀者、感染讀者,也沒有豐厚的語言功底能把自己內心微妙的情感表達出來,提起抒情,學生除了用“哭了、笑了、淚眼濕……”等語句外,再不會用其他方法表情達意。最后,學生審題不夠準確。大部分學生審題不夠精準,囫圇吞棗,似是而非,近幾年高考作文材料的綜合性較強,大多是幾則有關聯(lián)材料放在一起,學生審題時盲人摸象,以其中的一則大談闊論,結果偏離主題。
2.教師方面
首先,教師注重結果而輕視作文訓練過程。在現(xiàn)今的農村高中作文教學中,絕大多數(shù)教師都已經習慣了采用“分析題目+寫作訓練”的模式,在寫作課堂上通常先帶領全體學生講解題目的中心思想,然后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自由寫作?;旧蠈⒕Ψ诺皆u價學生寫作的文章上,忽視了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困難,從而導致學生在寫作方面的問題不能及時得到有效解決,寫作水平一直原地踏步。其次,教師對學生作文寫作素材的積累重視不夠。學生沒有典型事例,沒有優(yōu)美得體的語言,這和平時的積累密不可分。不僅積累課內外經典素材的人、事、精神內涵,還要積累當下的時事政治,關注社會熱點,提升思想素養(yǎng),培養(yǎng)愛國情懷,這是高中生必須具備的品質。
二、解決農村高中作文寫作問題的教學策略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農村高中生的寫作能力普遍較低,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興趣不濃,大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在較長時間內,經常會出現(xiàn)止步不前的狀態(tài)。為了提升學生作文寫作質量,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想要表達情感,才能表達真情感,才能寫出好作文[1]。針對目前農村高中學生作文水平較低,沒有寫作興趣,我們應該在教學策略上要有針對性。
1.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夯實作文基本功
課堂上開展多種活動,可以活躍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意義。
(1)講故事
高中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已經發(fā)展得較為完善,但是農村的學生說話寫作文方言較多,句子不通,所以,有針對性地開展講故事的這種訓練形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要求學生講名人事跡和當下社會焦點人物的經歷,并且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語言,思維都能有所進步。
(2)辯論賽
辯論賽的綜合性較強,不僅要求學生語言表達通順、簡潔,而且有邏輯辯證性。在辯論前督促學生大量搜集資料,對于辯題進行全面分析,提高學生分析整合問題的能力;在辯論中通過正反方思維的碰撞,激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使他們的思維更加嚴密、敏捷;辯論后組織學生對辯論的優(yōu)缺點進行分析,并且讓學生在堅持自己的觀點的基礎上寫一篇文章,有理有據,條理分明,這樣學生不僅有興趣,而且有話可說,避免了作文的畏難情緒。
(3)素材積累評比活動
給學生限定一個時間段,比如兩周或一個月之內,組織素材積累評比活動,按照素材的不同主題評選出優(yōu)秀學生,進行表揚、獎勵等。
通過以上課堂活動的開展,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論證能力,同時也奠定了學生的寫作基礎,提高了寫作興趣。在學生具備了這些基本的能力的基礎上,我們還要采取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2.運用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寫作是一項實踐活動,不僅要有理論知識,還要進行實踐訓練,古人說:“讀十篇,不如寫一篇?!敝傅木褪菍嵺`訓練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1)教師主導,分階段訓練
第一個訓練階段針對語言基本功,這一階段要求學生隨心所欲地寫,寫自己喜歡的,寫記憶深刻的,不管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甚至是日記,只要學生愿意動筆即可,訓練的集中點是句子要通順、簡潔、優(yōu)美。
第二個訓練階段針對表現(xiàn)手法,要求學生能恰到好處地運用表達方式、修辭以及寫作技巧,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得動人,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清楚且具有說服力。
第三個訓練階段針對文章的篇章結構,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并列、對比、遞進、因果等結構方式,布局文章,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清晰。
第四個階段針對作文審題立意的綜合訓練,這是作文訓練的最后一個階段,從近幾年的高考作文來看,材料作文已經成為各地考試的普遍趨勢,所以,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對材料的審題立意的把握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語文老師要精心備課,把前面的學習內容綜合起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否則,會打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前功盡棄。
首先,要備學生,即了解學生的學情,因材施教。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選題,選取學生熟悉的或者感興趣的材料,同時,可以結合課本中的寫作訓練內容以及往年高考中的作文材料,由易到難,引導學生分析,立意,擬題,這一過程要防止學生在審題時就發(fā)現(xiàn)題目過難,影響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其次,備寫作內容。對于材料的不同類型進行專題訓練,近幾年的材料可以分為寓言故事、詩詞名言的組合、新聞報道、名人軼事等,根據材料的類型找到具體的方法,比如,有這么一則材料:
一頭老驢掉進井里了,主人試圖想把驢子救上來,可是,井太深,一時想不到辦法,便出了一個主意,把驢子埋掉算了,反正它已經老了,而且,這口井還得填起來。于是,讓人們拿著鐵鏟便開始往枯井里填土,當?shù)谝荤P土落下去時,驢子歇斯底里地嚎叫……當?shù)诙P土落下去時,驢子抖了抖身上的土,墊到腳下,接著,第三鏟土、第四……驢子就這樣慢慢地“升”起來,在眾人吃驚的目光中走出了枯井。
像這樣的寓言材料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找到故事里的“主人公”,即主要寫作對象,也可以理解為我們審題立意的角度。第二步確定“主人公”做得對不對?第三步分析做對或者做錯的原因,原因就是觀點,觀點就是題目。最后,指導寫作。從審題立意到擬定題目,然后著手寫作。為了有個清晰的思路,寫作之前可以構思寫作提綱。
(2)學生主體,互相講解評閱作文
作文教學中,除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外,還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分析問題,提高寫作能力。每個學生的寫作風格、寫作思路都不同,教師在農村進行高中作文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寫作實力,轉換教學思路,盡量將作文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主導課堂學習時間,通過學生互相講解評閱作文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理解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2]。首先,讓學生對作文的材料進行互相講解評比。教師在上作文課之前,把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根據不同的寫作實力進行混合搭配,這樣,可以使每組的評比有競爭性,提高興趣,激發(fā)思維。針對同一則材料讓學生分組討論,擬題,并且簡述寫作思路,這樣小組之間互相進行對比,互相參考。這樣,互相取長補短,互相進步,能夠達到最基本的要求即可。
三、結束語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這就對教師在農村進行高中作文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綜上所述,應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考慮,結合農村的實際教學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方法,重視積累,有意調動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改變傳統(tǒng)的作文課模式,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多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在活動中思考,在思考中進步,在進步中找到樂趣。這樣,農村的高中學生就會走出作文的困境,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翟金鳳.農村高中作文教學策略分析[J].教育教學研究,教學漫議.2020:72-72.
[2]楊秀國.我寫作,我快樂!——談談農村高中作文教學實踐[J].走進生活,202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