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
以下根據莊卉家口述整理:
因為家庭血緣的關系,以及那個年代中國臺灣地區(qū)受到日本文化影響,我從小生活的環(huán)境都是偏日式的,每天在榻榻米上爬來爬去,嗅覺范圍最接近的就是那片地方,好像有點兒草的芳香,但又不全是。這是我有比較清晰的記憶當中的第一種熟悉的氣味,但它并不能代表真正的臺灣氣味。
長大一點兒后,我想要和小姐妹出門玩,女孩子都是愛漂亮的,大概是看見過很多次媽媽用香水的時刻,而香水放置的高度我是怎么也夠不著的,我開始想象自己身上散發(fā)香味的樣子??赡芫拖腼@出一些特別,又或者是不經意間地討好別人,受到“好香啊”這樣的贊美時,這一日里發(fā)生的許多事情似乎都不同尋常了,像是掀起一場化學反應。
在臺灣,一年四季濕度都非常高。春季開始之后,陽光變得尤其強烈,鄰居家的花在墻內盛開,白色花瓣的中心是一點兒淡淡的黃,生命力旺盛,花期也長。我每次路過見著,都覺得開心。很想要湊近聞一聞,但我也不能去摘別人家種植的花草啊,剛好碰到掉落到墻外的花瓣,這下它們就屬于公共區(qū)域的物品了。第一次撿起來,我發(fā)現它們怎么可以那么香,興奮地全部放進口袋里。一起玩耍的女生也好奇這個味道,我們都覺得它不光好聞,還有一點兒親切和溫暖的感覺。直到很久之后我才明白,這就是我擁有的第一份香。媽媽告訴我,它是雞蛋花。
自那之后,我對花花草草的東西更有興趣了。從家里到學校,沿路所及的植物都會被我仔細觀察,輕輕地摘一兩朵放進鉛筆盒。等到進了教室,我會非常得意地將鉛筆盒擺出來,面積不大的小課桌上常常出現雞蛋花或是茉莉花,我一邊欣賞一邊想象著被花香環(huán)繞的場景,立刻覺得自己是一個特別的小女孩。
雞蛋花香是我心中不愿舍棄的臺灣味道,是它讓我第一次感覺到香味原來那么重要,重要到人和人之間的距離能因此變得親密。我非常不確定是什么樣的東西給出了這樣的機遇,一種我特別感興趣的東西在自己很小的時候被毫不費力地找到了,而后來我還一直在做與之相關的事情。
長大之后,我從臺北搬到紐約讀書、生活,之后又到過赫爾辛基、巴黎,現在生活在洛桑。我好像一直處在移動的狀態(tài),生活的地理中心和樣貌也各不相同,這種經緯度的位移從沒動搖過我的心。我知道自己一直喜歡的那一件事,就像再次在巴厘島遇見雞蛋花的時候,我才知道它不是中國臺灣獨有的花類。實際上在其他地方,人們更愿意稱它為素馨花。
第一次聽到素馨花的時候,忽然間我的腦子里再一次閃現出小時候上學走的那條小路,鄰居家院子里伸出的那一片片樸素的植物,那些味道、樣子和感覺都是最純樸的,好像只有那里的雞蛋花才是原汁原味的???,我還是愿意叫它“雞蛋花”。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氣味偏好,不管從小到大對氣味和香氛極有興趣且終究有緣在這個行當里做事的我,還是一座城市里尚未意識到氣味與人有著多么緊密聯系的個體。如果我們愿意將香水的藝術拉回生活的層次,我們會更關注氣味本身的存在。那是一種純粹的感受,你可以放空、放松,全然不理會它在空氣中如何散播或發(fā)酵,又可以多花些心思,使用得有所分別,而后細細感知那看似摸不著、抓不住的妙處。
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和機會從氣味里感知生活的意義,我更愿意認為這是一種經驗的累積,而不是某種靠訓練得出的能力。如果說我有什么特殊的功力和技藝,大概它只是我從來不曾抹掉的記憶和內心的純粹:輪轉在不同城市里,堅持做同樣一件事情,找到似曾相識又從未有過的新鮮和奇妙感。
京都 | 丟棄與重拾
忘記那是我第十幾次去京都了,這之前,我大概是工作上有點兒拼命過頭了,壓力大到每晚我醒來后枕頭都濕漉漉的。老板很瀟灑地給了我兩周假期,從紐約飛過去需要十幾個小時,我沒有心情好好準備行李,隨意帶一只小包,在安靜的寺廟里住下。
獨身前往京都的一個習慣就是住進寺院,寺院里總有幾處空曠的平地,僧人們在那里做茶道,有時也安排一些活動。不太忙碌的平日,廟里總是安安靜靜。我一定會起得格外地早,因為想要趕上僧人們的早餐時間,在他們吃飯的地方排隊領餐。食物沒有什么特別,我也沒有被特殊對待。之后,我就在寺院里找一處喜歡的角落,什么事也不做。待著膩了想出去走走的時候,我就徑直往山林方向去,偶爾碰見幾個人,相互也不說什么。很難得這里多了一些“外面”的聲音,卻不雜亂。
有一天,留著大胡子的老和尚出現在面前,我至今也忘了怎么在空蕩蕩的廟里“隨機”遇上他的,遞來一杯水,我愣了一會兒,什么都沒想就一口氣喝下去,留下滿目淚水。
喝下這杯“京都之水”后,好像什么都變了,它如此特別,忽然點醒混沌的我。我回想起曾經讀過的禪宗《指月錄》,當中的三重境界不正是我眼中這杯水該有的形態(tài)嗎?一杯水沒有顏色,沒有形狀,裝進各式各樣的杯子中,它的狀態(tài)都一樣,你無法視而不見,更不會對它產生偏見,它終歸只是一杯水,在這種情況之下,我還要在意什么呢?從“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最后終于走進“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的境界當中,似乎只用了一杯水的時間。我終于明白,眼前看到的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像水一樣平靜地接受生活里的好與壞是恰如其分的頓悟。
回想起上飛機前一日,我還在為想不出的香水創(chuàng)意而焦慮不安,我告訴自己,也許這趟京都之行會改變些什么。我穿了一條常穿的牛仔褲,想要舒舒服服地過幾天一個人的日子,不用顧及辦公室里的瑣事,更不會花時間和精力照顧旅伴的情緒,而那一刻,我真正做到了自由自在,心里的安寧無論如何不會再被干擾了。
京都是克制的,我卻在這座城市里給了自己一次宣泄的機會,丟掉身體里超載負荷的所有,也給了新東西裝進來的機會。
原來,空是最美的狀態(tài)。
阿爾卑斯山 | 自然的饋贈
瑞士人不愛待在家里,夏季騎車,冬日滑雪,他們熱愛大自然,每一天都要與之親近。搬到這里生活之后,我也被這種“與自然做朋友”的氣氛所影響。
原始森林中的動物糞便夾雜著阿爾卑斯山的草香、木頭香、樹和花香,那種混合在一起的味道真是棒極了。在這之前,我絕對不敢想象,最好聞的味道竟然和糞便有關??諝獾那逍轮袔Я藥追謱哟胃校耗绢^被埋在雪堆里一陣后散發(fā)出的木質香調、時而飄來的不明花香、忽濃忽淡的牛糞味,它們結合在一起的特別味道讓人只在這里聞得到。上山滑雪的途中,我常??匆姶迕裨谑占迈r牛糞,他們將經過處理的牛糞撒在田野間,強烈的味道撲鼻而來,不適應只是暫時的,沒過多久你就會陶醉其中。那種感覺完全是不可復制的,是只有大自然帶來的愜意與舒適,不再是鄉(xiāng)村生活獨有的狀態(tài),甚至伴隨你回到城市,如果你真的熱愛大自然,它一定融入了你的生活,好像也成為日常生活中本該散發(fā)出的熟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