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民
有一副名氣頗大的楹聯(lián),聯(lián)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鼻О倌陙恚瑥浝辗鸲谴筮^人、笑容可掬的形象,甚為迷人。而真正讓人心所向的,恐怕是能容一切的度量。
度量的大小,可以決定人心的向背。
一個鼠腹雞腸,胸狹量窄的人,凡事錙銖必較,自然容不得不同意見,受不得他人批評、指摘。如若為君,定然容不下忠諫直臣,因忠言逆耳;如若為官,定然容不得下屬挑毛病、指失誤,因事關(guān)誰說了算的權(quán)威。對這樣的人,大家只得“敬而遠之”,心口不一,應(yīng)付了事。
倘若一個人度量如彌勒佛,那結(jié)果就大不一樣了——身邊定然會人心凝聚,人才也會不請自來。大家各盡所能,暢所欲言,獻計獻策,形成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關(guān)鍵時刻,奮不顧身。
歷史上,有兩個人因度量大小之異,形成鮮明對比。一個是戰(zhàn)國時期的魏無忌,一個是隋末唐初的王世充。
魏無忌是戰(zhàn)國時魏昭王的兒子,魏安釐(xi)王的弟弟,被封為信陵君,可謂身世顯赫,地位特殊。按俗理,魏無忌身為王室之胄,完全可以不把平民百姓放在眼里,倘若誰敢跟他玩傲慢,那還有好果子吃?然而,信陵君的度量大得很,《史記·魏公子列傳》里,《謙請侯嬴》一段,就很說明問題。
魏國有位隱士叫侯嬴,年已古稀,家境貧寒,在都城大梁(今開封)看東城門。魏無忌聽說后,前去拜訪,欲送其一些東西,不料被侯嬴拒絕。爾后,魏無忌舉辦盛大宴會,請來滿堂將相宗室的貴賓,賓客就座后,魏無忌駕馭馬車,空著上座,親自去接侯嬴。侯嬴也不謙讓,一屁股坐到尊位上。侯嬴偷眼瞄著魏無忌,見他牽著韁繩,態(tài)度謙和。不想侯嬴登鼻子上臉,說:“我去市場的肉店看一個朋友,麻煩繞道過去?!蔽簾o忌二話不說,趕著車到市場。侯嬴見到朋友朱亥,嘮個沒完沒了。倘若度量小些的人,家里有眾多貴客在等著,早火了??墒牵鎸θ藗兘活^接耳,議論紛紛,侯嬴偷看魏無忌,竟神態(tài)自若,比先前還平靜溫和。侯嬴告訴魏無忌:“朱亥是個賢人,他隱于屠戶里,是因為沒人了解他。他可是個大力士!”魏無忌一連幾次去拜訪朱亥,而朱亥一次也不回拜,魏無忌雖感覺奇怪,但不計較。后來,侯嬴、朱亥在魏無忌“竊符救趙”中,起了重大作用,甚至以命相報。
魏無忌的寬厚大度,引來縱橫幾千里內(nèi)的游士們投奔他,歸到他門下的食客達三千人,不乏方方面面的人才和干將,以致各國諸侯十幾年都不敢出兵招惹魏國。
而王世充因度量狹小,暴虐多疑,搞得內(nèi)部明爭暗斗,人懷異心,最后眾叛親離?!杜f唐書·王世充傳》有詳細記載。本來,在唐王朝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后期,王世充是唯一有資格與李家分庭抗禮的力量。然而,一手好牌,被他打得稀爛。誰有不同意見,誰否定他的主張,誰對他稍失恭敬,就把其一家人拘捕下獄。搞得雞犬不寧,人人自危。即便將軍在外領(lǐng)兵作戰(zhàn),也把他的親屬當(dāng)作人質(zhì)看管。
王世充眼見人心離散,便用嚴刑酷法遏制。哪家只要有一人逃跑,全家男女老幼格殺勿論,并鼓勵父子、兄弟、夫妻相互告發(fā)而免罪。又下令每五戶人家相互監(jiān)督,凡有人家外逃而鄰人未察覺者,便誅殺另四戶鄰人。即便如此,逃亡的人卻越來越多??杀氖牵攘开M小的王世充,竟不懂得心不容人,人將棄之;心不容言,人便緘口。王世充更不明白,強權(quán)壓迫,以命相逼,只能逼散人心的道理,敗亡的命運便注定了。
俗語云:“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庇纱笫抡?,首先須有大度量。很難想象,斤斤計較的小人湊在一塊兒,個個三心二意,只管算計私利,能干成什么事呢?“窩里斗”即為此類。唐太宗因度量大,成就了敢于直諫的一代名臣魏徵;反過來,因忠直敢諫的魏徵,塑造了唐太宗這個賢明之君。因唐太宗聽得進不同意見,允許批評甚至尖銳批評,讓言者無罪形成了氣候,才減少了許多決策失誤,凝聚起人心,從而創(chuàng)造出至今仍令人稱頌的貞觀之治。
“要團結(jié)一切可以團結(jié)的人,尤其要團結(jié)曾經(jīng)反對過我們、批評過我們的人”,倘若做到這一點,且明辨是非,弄清該包容什么,該摒棄什么,便是一個有度量的人,一個脫離了小人行列的人,一個可以凝聚人心的人,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度量取決于人的品格操守,取決于人的自我修為境界,取決于人“三觀”的正誤。無論是誰,也無論職位高低,倘若行事始終將利國、利民、利他置于首位,那么,必然“大肚能容”,而受歡迎的程度,彌勒佛又何足道哉,所謂人心所向大抵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