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郵報》4月10日文章,原題:50年前,一個嬉皮士、一個牙醫(yī)助理和一個15歲的少女用乒乓球幫助打開中國的大門朱迪·霍夫羅斯特當時15歲,穿著短裙,需要征得父母的同意才可以入境紅色中國。約翰·塔內希爾時年18歲,過關時,他穿著流行的藍色牛仔褲。格倫·考恩當時19歲,留著齊肩長發(fā),穿著紫色喇叭褲。
那是1971年4月10日,幾名青年乒乓球運動員不可思議地成為20年來第一批進入中國的美國人,并推動了一場影響未來50年的中美關系解凍。這場被稱為“乒乓外交”的訪問,是兩國之間激烈的、有時是血腥的競爭中的一個關鍵性突破,并促成了尼克松總統(tǒng)次年對中國的訪問。
1971年的那個星期六,一個由9名球員、4名球隊官員和2名家屬組成的美國代表團經香港進入中國內地,成為1949年以來第一批獲準入境的美國人。
他們進行了幾場表演賽。體育館里有1.8萬名觀眾。霍夫羅斯特說:“我總共打了4場比賽……贏了其中的3場。你可以把‘贏了加引號。”當他們從中國回到美國時,立刻成了明星,登上了《時代》雜志的封面。第二年,中國乒乓球隊應邀訪問了美國白宮。(作者邁克爾·約安)
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網站4月10日文章,原題:50年后,中美“乒乓外交”遺產面臨挑戰(zhàn)朱迪·霍夫羅斯特還記得半個世紀前她到中國的那一天。她當時15歲,是美國乒乓球隊中最年輕的隊員。美國乒乓球隊當時正在日本名古屋參加世錦賽。比賽結束前兩天,中國隊邀請美國隊到他們的國家去打幾場比賽。美國人深感意外。
當時正值冷戰(zhàn)高峰期,美國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沒有任何外交關系,美國人也不被允許去中國旅行。
4月10日是那次意外之旅的50周年紀念日。這段插曲也被稱為“乒乓外交”。分析人士說,在中國舉行的那些乒乓球比賽,使中美兩國之間的堅冰出現(xiàn)了第一道裂縫。
此后3個月,尼克松總統(tǒng)宣布將應邀訪問中國。到1972年初,北京被接納為聯(lián)合國會員國,并成為安全理事會成員。到70年代末,美國和中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從而為美國支持中國驚人的經濟崛起鋪平道路。
但如今,隨著太平洋地區(qū)的力量平衡發(fā)生變化,美中關系也處于幾十年來最糟糕的時期,分析人士表示,“乒乓外交”的遺產面臨嚴峻挑戰(zhàn)。隨著北京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壯大,美國兩黨支持對中國強硬的呼聲越來越高。特朗普政府拋棄了長期以來的接觸政策,并試圖使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脫鉤。到目前為止,拜登政府似乎采取了類似的策略。
就中國而言,1971年和今天可謂天壤之別。中國的人均GDP增長了80多倍。中國的軍隊迅速現(xiàn)代化,并能以50年前無法想象的方式投射力量。
最近,西方不斷出現(xiàn)抵制2022年中國冬奧會的言論。1971年訪華的美國球員之一康妮·斯韋里斯說:“抵制會阻礙普通人和運動員之間的交流,而我認為這(參加奧運會)是可以打破壁壘的方式?!被舴蛄_斯特表示贊同。她說:“這種健康的交流越多,當面對更大的問題時,我們就越有能力解決?!薄?/p>
(作者約翰·盧維奇,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