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鶯
上海市寶山區(qū)高境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海 200435
慢阻肺是臨床常見肺部疾病,以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且呈進行性發(fā)展趨勢,以咳嗽、咳痰、氣短、胸悶為典型癥狀,伴隨病情反復發(fā)作,可造成肺功能下降,不僅會影響患者正常生活與工作,嚴重時還可危及生命[1]。老年人群是慢阻肺的高發(fā)群體,由于其同時合并多種基礎疾病,當其發(fā)生慢阻肺,病情嚴重程度、治療難度均會進一步增加,進而為患者帶來較大心理負擔、壓力,因此,加強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干預至關重要[2]。本文以80例全科治療老年慢阻肺病例樣本為觀察對象,探析在臨床護理中配合心理疏導的應用價值。
2.1一般資料 入選時限:2019年1月-2020年6月,觀察對象:80例全科治療老年慢阻肺病例樣本,以電腦Excel表格將觀察對象按照1:1比例分組,40例設置為對比組:男29例、女11例,年齡60~88歲,均值數(shù)(74.1±10.3)歲,病程3~10年,均值數(shù)(6.5±1.3)年;40例設置為研究組:男30例、女10例,年齡60~89歲,均值數(shù)(74.5±10.5)歲,病程3~11年,均值數(shù)(7.1±1.4)年;統(tǒng)計分析2組樣本一般資料,P>0.05。
2.2方法 對比組(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按照慢阻肺疾病護理常規(guī)、醫(yī)囑給予患者用藥、飲食以及運動指導等基礎護理服務。
研究組(配合心理疏導):(1)心理評估,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全面了解和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引導和鼓勵其說出內(nèi)心真實想法、存在困惑,找出導致心理問題、情緒障礙的真實原因,以此為基礎制定針對性、個體化的心理干預計劃。(2)心理暗示,護理人員以通俗易懂語言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引導其正確認知自身病情,及時予以正面反饋,讓其看到治療效果,同時,主動與患者多進行交流溝通,使其能夠獲得重視感,從而提升其治療信心。(3)心理疏導,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存在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個體化的疏導、安慰及鼓勵,同時,也可借助音樂、視頻等療法分散其注意力,起到緩解不良心理和負性情緒效果。4)心理支持,家屬是患者的心理、精神依靠,護理人員可通過引導家屬多給予患者關心、陪伴,共同為其營造舒適、輕松的治療環(huán)境,使其獲得精神支持。
2.3觀察指標 觀察分析心理狀態(tài)、滿意度。心理狀態(tài)以心理狀態(tài)量表評價,包括心理資本、希望水平,得分高心理狀態(tài)好;護理滿意度以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diào)查表評價,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度和基本滿意度和。
3.1心理狀態(tài) 心理狀態(tài):干預前,心理資本、希望水平評分無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更優(yōu)(P<0.05),見表1。
表1 心理狀態(tài)分)
3.2滿意度 滿意度:研究組更高(P<0.05),見表2。
表2 滿意度(n,%)
目前,臨床對于慢阻肺病因、發(fā)病機制尚處于研究階段,諸多試驗、研究認為,疾病發(fā)生可能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值得肯定的是,疾病的發(fā)生與進展和吸煙有直接關系[3]。近年來,在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慢阻肺發(fā)病率在全球范圍內(nèi)出現(xiàn)持續(xù)大幅提升,由于疾病病因、病機尚未完全闡明,缺乏病因治療,臨床以綜合治療為主,雖無法實現(xiàn)治愈效果,但是,經(jīng)積極治療與控制,可延緩疾病進展,維持正常生活質(zhì)量。
既往常規(guī)護理重視對癥治療,忽略患者個體化需求,導致護理效果不佳,在現(xiàn)代護理學科、護理理念發(fā)展背景下,衍生出多種新興護理模式,心理護理被提出并應用于各種疾病臨床護理中取得確切效果。本次研究:研究組較對比組,干預前,心理資本、希望水平評分無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更優(yōu),護理滿意度均更高(P<0.05);結果說明心理疏導在全科治療老年慢阻肺中的應用效果卓著,分析原因在于心理護理為新興干預模式,護理過程護理人員通過各種方式、途徑影響患者心理活動,幫助患者獲得最佳身心狀態(tài),從而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促進疾病康復。
綜上,在全科治療老年慢阻肺期間,配合心理疏導,能夠幫助提升患者心理資本、希望水平,建立良好護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