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萌 徐 赫
1.吉林省 一汽總醫(yī)院ICU科,吉林 長春 130000;2.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二部呼吸科,吉林 長春 130000
呼吸機相關肺炎是患者進行肺炎機械通氣時導致的肺部感染并發(fā)癥,是難以避免的并發(fā)癥,該病治療難度大,且在應用機械通氣時較為常見,對應用呼吸機的患者形成較大威脅。目前臨床使用抗感染方式進行治療,通過抗生素和吸痰對該病進行針對治療[1]。纖維支氣管鏡是臨床診斷器材,主要應用于診斷肺部、支氣管等呼吸道疾病。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重癥治療輔用纖維支氣管鏡的效果,現(xiàn)進行如下報道。
1.1常規(guī)資料 以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治療的30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單雙排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例。對照組男性8例,女性7例,患者年齡45~81歲,平均(64.25±7.35)歲;觀察組男9例,女6例,患者年齡44~82歲,平均(65.01±7.6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無其他臟器的功能障礙或疾病。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利用抗生素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實施吸痰操作。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輔用纖維支氣管鏡。具體操作為:患者取仰臥位,充分鎮(zhèn)靜鎮(zhèn)痛,經(jīng)人工氣道插入纖維支氣管鏡(型號FB-15BS,日本PENTAX公司生產(chǎn)),實時檢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患者的支氣管黏膜,依據(jù)肺部影像學經(jīng)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生理鹽水肺泡灌洗,充分清理氣道后,撤鏡。所有患者均3d進行一次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含量,并進行對比。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計算患者的總有效率。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2.1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水平 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的炎癥因子(C反應蛋白、白介素-8和前降鈣素)水平,都有所下降,觀察組患者的下降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含量對比
2.2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后的有效率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3.3%)顯著高于對照組(60.0%)(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n,(%)]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由于建立人工氣道、機械通氣、或吸痰的過程中對人體的呼吸道保護屏障、氣管黏膜造成損傷導致發(fā)生肺部感染,是機械通氣的并發(fā)癥,一般認為發(fā)生在機械通氣48小時后的肺炎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其可導致患者脫機困難,滯留ICU時間延長,甚至感染難以控制,進一步導致ARDS等嚴重后果。增加患者治療時間及治療費用。
纖維支氣管鏡主要通過深入人體的支氣管內(nèi)部,通過影像觀察支氣管內(nèi)部情況,直視下清除黏液、黏痰,并進行氣道疏通,并可行可行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等操作,對患處直接進行處理,能夠輔助機械通氣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分泌物清除[2]、局部藥物噴灑治療等。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的炎癥因子(C反應蛋白、白介素-8和前降鈣素)水平,都有所下降,觀察組的下降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3.3%)顯著高于對照組(60.0%)(P<0.05)。說明纖維支氣管鏡的輔助治療不僅能夠清除內(nèi)分泌物,也能顯著抑制身體內(nèi)的炎癥因子釋放。張英民[3]等研究的46例使用纖維支氣管鏡輔助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C反應蛋白、白介素-8和前降鈣素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與本次研究結(jié)果一致。
綜上所述,應用纖維支氣管鏡輔助治療重癥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顯著提升的療效,降低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促進患者的康復,提升治療的有效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