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彩瑩
山東單縣東大醫(yī)院放射科,山東單縣 274300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屬于臨床較為多發(fā)的一種呼吸科疾病,常見癥狀為肺結核瘤、肺部炎性假瘤、周圍性肺癌等,分析患者病變的主要原因,認為與肺癌、結核球以及支氣管癌等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性,患者發(fā)病后需要及時接受有效的診斷方式,明確其具體病變情況,并以此為參考盡快對患者開展針對性治療,以保證患者的生命質量及安全[1-2]。 由此可見,探討可行性診療方案對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患者的治療及預后均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近年來因醫(yī)療技術快速發(fā)展,影像學技術的臨床應用日趨廣泛,其中常規(guī)的X 線、螺旋CT 均可有效顯現(xiàn)患者的具體病變類型[3]。 基于此, 該次納入該院于2019 年1—12 月時段內收治的118 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 以X線、螺旋CT 展開對比分析,報道如下。
納入該院收治的118 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具有較好掃描依從性的患者;②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為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的患者; ③患者或家屬對該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聲明。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②60 d存在胸部手術治療史的患者;③合并其他嚴重性臟器官疾病的患者;④合并嚴重性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⑥意識障礙、溝通障礙或是精神疾病患者等; 該研究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118 例患者中包含男性患者62 例,女性患者56 例;年齡23~73 歲,平均(48.10±23.65)歲;臨床表現(xiàn)均可見程度不一的高熱、胸痛、咳血等癥狀,手術病理檢查結果顯示118 例患者中, 有46 例為良性腫瘤,15 例為肺癌,33例為肺結核,21 例為炎性病變,3 例為其他。
普放診斷:取X 線掃描機診斷,具體參數(shù)設定如下:電壓值控制區(qū)間為50~70 kV,電流值為500 mAs,取患者正側位進行常規(guī)掃描,由3 名影像學醫(yī)師分析圖像,并進行診斷[4]。
螺旋CT 診斷:儀器為Radnext50 型號的螺旋CT,具體參數(shù)設定如下:電流值為100 mAs,電壓值為120 kV,重建間隔值為5 mm,以患者具體病灶類型、規(guī)格大小為參考,最后層厚值取5 mm,造影劑為優(yōu)維顯,取高壓注射器對患者肘前靜脈注射,劑量控制在70 mL 左右,速率控制在3 mL/s 左右,采集30 s 左右的圖像,整合所有檢查數(shù)據(jù)上傳工作站,由3 名影像學醫(yī)師分析圖像,并進行診斷[5]。
對比螺旋CT、 普放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臨床方面的檢出率與敏感度、特異性;判斷標準如下:CT圖像可見球形團塊狀或波浪狀,有清晰邊界,部分存在毛刺現(xiàn)象;普放圖像可見典型的球形團狀,
該次研究期間通過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對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患者不同診斷方式產生的觀察指標進行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普放檢查在良性腫瘤、肺癌、肺結核方面的檢出率與CT 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炎性病變與其他方面,與CT 檢出結果接近,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CT 診斷敏感度為96.23%, 高于普放診斷的82.47%;CT 診斷特異性為89.03%, 高于普放診斷的85.33%。 見表2。
表2 不同診斷方式敏感度與特異性對比(%)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相對而言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其主要病癥表現(xiàn)為良性腫瘤、肺結核、肺癌、肺部炎癥。 有研究資料[6-7]表明,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患者的病變分布情況缺乏典型性規(guī)律、特征,可能出現(xiàn)在患者肺葉上部、中部,也可能出現(xiàn)在肺葉下部,或是在患者肺葉左右部位存在局部表現(xiàn), 但一般情況下,患者的炎性病癥病灶、結核病癥病灶以上尖葉后段與下葉背段較為常見,若患者上尖葉前段可見明顯的病理性改變,認為患者有較大的風險概率為肺癌;此外,影像顯影直徑與患者的肺癌發(fā)生率呈現(xiàn)為正比關聯(lián)[8]。近年來因我國臨床醫(yī)療技術持續(xù)發(fā)展,針對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的診斷方案日益增加,但由于該疾病的病變較多,例如周圍性肺癌、肺結核瘤、肺部炎性假瘤等,且這些病變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表現(xiàn)趨同,臨床診斷難度較大,極易漏診、誤診,亟需探討有效的診斷方案為患者提供更好的確診效果。
基于此,該次納入該院收治的118 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以X 線、螺旋CT 展開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螺旋CT 良性腫瘤、肺癌、肺結核檢出率為95.65%、100.00%、93.94%, 普放良性腫瘤、肺癌、 肺結核檢出率為76.09%、60.00%、75.76%,CT檢查結果優(yōu)于普放結果 (P<0.05);CT 診斷敏感度為96.23%高于普放診斷的82.47%;CT 診斷特異性為89.03%,高于普放診斷的85.33%。 與姜勇恒[9]研究結果:CT 組影像良性腫瘤、 肺癌、 肺結核檢出率為100.00%、100.00%、100.00%高于普通放射組62.5%、78.95%、75.00%(P<0.05),具有較高的相似度。提示螺旋CT 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患者臨床診斷中有較好的應用價值,可以對患者病情作出準確診斷,漏診、誤診風險性較小。 分析原因,在對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 需要結合患者具體病情,包括病灶的鈣化情況、空洞情況、分葉情況以及大小等,同時觀察是否有毛刺存在,以此確診[10-11]。普通放射檢查方案雖然也能檢出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但有較高的漏診、誤診可能,無法為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有效性參考數(shù)據(jù)。 而螺旋CT 檢查可以準確反映出患者肺癌病灶的具體形狀,例如橢圓形、圓形,同時還能觀察球形肺炎病患者是否存在鋸齒樣、毛刺改變等,同時無分葉、邊緣毛躁模糊,會大面積覆蓋患者的胸膜[12-13]。簡言之,螺旋CT 具有較高的掃描密度以及較高的分辨率,很少出現(xiàn)重疊情況,可以準確反映患者病灶的具體形態(tài)、邊緣情況等,因此診斷準確性較高,漏診率、誤診率較低,可以為臨床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數(shù)據(jù),為患者的治療提供保障[14-15]。
綜上所述,相對比普放檢查而言,螺旋CT 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變患者臨床診斷中有較好的應用價值,可以對患者病情作出準確診斷,漏診、誤診風險性較小,可以為患者的治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