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蓉 武慧欣 蔡 樂 宋 瑩 楊 瑤 孫承歡 崔文龍※
2018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5億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67億人,占總?cè)丝诘?1.9%[1]。未來10年,中國仍將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fā)展的階段。隨著老齡化問題嚴重,老年人很多常見的健康問題也隨之加劇,比如說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造成了巨大的社會經(jīng)濟負擔。有研究顯示,老年人口的慢性病患病率在性別上是存在差異的,性別也是導致老年人口患病率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2]。因此,性別差異對于有針對性地預防老年人慢性病的發(fā)生有著重要意義。近年來針對納西族老年人性別與慢性病關系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對麗江地區(qū)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情況進行調(diào)查,分析其影響因素,為麗江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不同性別老年人口慢性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2019年1月采用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方法進行抽樣。第1階段:按經(jīng)濟水平將玉龍縣鄉(xiāng)鎮(zhèn)分為好和差2個層次,隨機抽取每層中1個鄉(xiāng)鎮(zhèn),共抽取2個鄉(xiāng)鎮(zhèn);第2階段:采用按比例概率抽樣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sampling,PPS)對抽中的鄉(xiāng)鎮(zhèn)各抽取2個行政村,共抽取4個行政村;第3階段:每行政村中隨機抽取250位60歲以上納西族老年人。共抽取1060人,被調(diào)查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最終以完成問卷調(diào)查和體格檢查的1040人為研究對象,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8.1%。在調(diào)查前、調(diào)查中、調(diào)查后均嚴格進行質(zhì)量控制。
1.2 調(diào)查內(nèi)容 問卷調(diào)查由經(jīng)統(tǒng)一培訓并考察合格的調(diào)查員進行面對面詢問調(diào)查,問卷當場收回。問卷采用自行設計的調(diào)查表,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人口學特征指標(性別、年齡、讀過書、貧困);生活特征指標(吸煙、飲酒、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食用白肉、睡眠狀況);體格檢查指標(中心性肥胖、肥胖,通過測量身高體重、腰圍、臀圍獲得);慢性病患病情況。
1.3 診斷標準 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要求被測者坐位休息5分鐘后測量其右上臂血壓,采用臺式水銀柱血壓計測量血壓,測量3次后取平均值,將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或者不論調(diào)查時血壓是否異常者既往確診為高血壓的患者或目前正在服用降壓藥均定義為高血壓。其他心腦血管疾病判斷標準為,調(diào)查1年內(nèi)經(jīng)縣級以上醫(yī)院診斷的心腦血管慢性病[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e 3.0建立數(shù)據(jù)庫,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分析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不同性別納西族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因素。檢驗水準α=0.05。
2.1 不同性別納西族老年人基本情況描述 此次調(diào)查中,納西族老年男性和女性基本情況(是否受過文化教育、是否吸煙、睡眠質(zhì)量、是否肥胖、是否患有中心性肥胖)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此外,年齡、是否貧困、是否飲酒、是否食用白肉、是否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納西族老年人基本情況 單位:例(%)
續(xù)表1
2.2 納西族女性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況 納西族女性老年人所患慢性病中,高血壓患病率最高,為52.8%,其次為心腦血管共病(6.8%)、冠心病(4.1%)、高血脂(3.4%)、中風(2.5%)。未受過教育者中風、高血脂、心腦血管共病的患病率高于受過教育者(χ2=4.639,P<0.05;χ2=8.169,P<0.05;χ2=21.254,P<0.01);吸煙者中風、冠心病、心腦血管共病的患病率高于不吸煙者(χ2=6.523,P<0.05;χ2=27.007,P<0.01;χ2=21.254,P<0.01);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者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無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者(高血壓、中風χ2=5.375,5.291;P<0.05,冠心病、高血脂、心腦血管共患病χ2=12.91,10.252,21.254;P<0.01);肥胖者高血壓、高血脂、心腦血管共病的患病率高于非肥胖患者(χ2=25.521,29.053,22.158;P<0.01);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心腦血管共患病的患病率高于非中心性肥胖者(冠心病、高血脂、心腦血管共患病χ2=4.4,6.928,7.395,P<0.05;中心性肥胖χ2=13.846,P<0.01),見表2。
表2 納西族老年女性慢性病患病及共病情況 單位:例(%)
2.3 納西族男性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況 納西族男性老年人所患慢性病中,高血壓患病率最高,為59.6%,其次為心腦血管共病(9.5%)、冠心病(5.8%)、中風(4.3%)、高血脂(3.5%)。隨著年齡的增加,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者高血脂患病率高于無家族史者(χ2=5.96,P<0.05);吸煙者心腦血管共病患病率高于不吸煙者(χ2=5.826,P<0.05);飲酒者冠心病患病率高于不飲酒者(χ2=5.46,P<0.05);不食用白肉者心腦血管共病患病率高于食用白肉者(χ2=3.876,P<0.05);肥胖者與患高血壓、高血脂的患病率高于非肥胖者(χ2=11.842,χ2=6.254,P<0.05);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壓患病率高于非中心性肥胖者(χ2=11.563,P<0.01),見表3。
表3 納西族老年男性慢性病患病及共病情況 單位:例(%)
2.4 不同性別納西族老年人心腦血管共患病影響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分別以心腦血管慢性病發(fā)生與否(0=否,1=是)為因變量,以年齡(60~64歲=0,65~69歲=1、70~74歲=2、75歲以上=3)、吸煙(0=否,1=是)、飲酒(0=否,1=是)、食用白肉(白肉是脂雞鴨及魚肉,0=否,1=是)、糖尿病(0=否,1=是)、參加體育運動(0=否,1=是)、讀書(0=否,1=是)、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0=否,1=是)、中心性肥胖(0=否,1=是)、食用植物油(0=否,1=是)、貧困(0=否,1=是)、有無伴侶(0=否,1=是)12個因素作為自變量對不同性別人群的影響因素進行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吸煙、沒有讀過書、中心性肥胖、有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均為納西族女性患心腦血管共患病的危險因素,有以上特征的女性患心腦血管共病的風險是不吸煙、讀過書、沒有中心性肥胖、沒有心腦血管家族史女性的8.395倍、2.205倍、3.336倍、1.075倍,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P<0.05,見表4)。患糖尿病和吸煙、不食用白肉均為納西族男性患心腦血管共患病的危險因素,有以上特征的男性患心腦血管共病的風險是不患糖尿病和不吸煙、食用白肉的男性的4.158倍、1.929倍、6.757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P<0.05,見表4)。
表4 納西族心腦血管共病影響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麗江納西族老年男性高血壓患病率為59.6%,老年女性高血壓患病率為52.8%,高于汪洋[4]等人在2015所調(diào)查的云南省納西族60歲以上居民的患病率(41.9%),也高于楊海濤[5]等人在2016所得出的云南省玉龍縣60歲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45%),這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于2019年進行,存在高血壓患病率增加的情況?;疾÷誓行愿哂谂裕@與眾多報道一致[6]。引起高血壓的機制和因素眾多,而女性為高血壓的保護因素。這可能由于農(nóng)村地區(qū)男性在飲食方面動物性食物的攝入要高于女性,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飲酒)也要多于女性,因此比女性更容易患高血壓[4]。提示應該加強對納西族老年人高血壓的健康教育,積極開展防治工作,要保證衛(wèi)生資源的充分供應以提高納西族老年人醫(yī)療服務的可及性,特別是納西族男性。
在多因素分析中顯示,在患有心腦血管慢性病的納西族老年女性中,與老年人患心腦血管共患病有關的主要是中心性肥胖,這與張小飛等人在調(diào)查云南省三個少數(shù)民族的肥胖流行情況與高血壓的關系中得出的結(jié)論一致,即女性是中心性肥胖的危險因素[7],提示女性應該重點預防和控制肥胖。此外,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也是納西族老年女性患心血管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提示應該重點關注有家族史的納西族女性,做好預防工作。
患糖尿病、不食用白肉均為納西族男性患心腦血管共患病的危險因素。有研究發(fā)現(xiàn),納西族高脂飲食存在性別差異,男性明顯高于女性[8]。日常生活中攝入動物性食物和食用油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較多,特別是男性居民較突出。研究表明,從飲食中攝入過量的脂肪破壞了腸道的菌群平衡,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發(fā)生[9],而白肉肌肉纖維細膩,脂肪含量較低,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食用后能夠降低心腦血管共患病的發(fā)生率,提示應該重視白肉在預防納西族老年人慢性病發(fā)生中的作用,鼓勵納西族老年人多食白肉,重點關注納西族男性糖尿病患者,做好慢性病管理工作。另外,是否吸煙是納西族老年人群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險因素,提示應該加強納西族人群的戒煙宣傳教育,做好戒煙防治工作。
綜上,麗江納西族60歲以上居民心腦血管慢性疾病患病率較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提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要關注男性,特別是納西族男性,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預防慢性疾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