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蓮花 白會庭 瞿高霞
(上海星輝蔬菜有限公司,上海 201419)
為探明不同肥料運籌對露地青菜產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響,明確氮肥、磷肥、鉀肥的田間施用效果及土壤養(yǎng)分對青菜的產量貢獻率,筆者于2020年8月—10月在上海星輝蔬菜有限公司進行了青菜肥效監(jiān)測試驗,以期不斷提升蔬菜施肥水平,合理指導大面積蔬菜生產?,F(xiàn)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在光明食品集團星輝蔬菜燎原5隊13號地塊進行,前茬作物為青飼玉米。該地塊土壤肥力中等,田塊平整,地力均勻,土壤全氮含量為820 mg/kg、硝態(tài)氮含量為13.8 mg/kg、有效磷含量為23.0 mg/kg、速效鉀含量為234 mg/kg、有機質含量為13.6 g/kg,pH為8.69。
供試青菜品種為“華王”青菜。于8月23日翻耕,8月27日開溝、施肥、整地,8月30日移栽。
供試肥料為尿素(N含量為46%)、過磷酸鈣(P2O5含量為12%)、鉀肥(K2O含量為52%)。
試驗采用大區(qū)試驗,共設5個處理,分別為:(1)施用氮磷鉀肥,(2)施用磷鉀肥,(3)施用氮鉀肥,(4)施用氮磷肥,(5)不施肥(CK)。不設重復,各處理區(qū)面積為66 m2(5.0 m×13.2 m)。每667 m2田間施肥量為N肥11.51 kg、P2O53 kg、K2O 3 kg。其中,氮肥基肥每667 m2施3.00 kg、追肥每667 m2施8.51 kg(分兩次施用),磷肥、鉀肥全部作基肥施用?;视陂_溝后整地前施入,9月11日進行第1次追肥,9月24日進行第2次追肥。各試驗處理區(qū)采取單獨稱量施肥,具體試驗設計見表1。
表1 試驗處理設計 (單位:kg)
試驗前采集各處理區(qū)的耕層土樣,檢測土壤pH、有機質含量、全氮含量等;試驗結束后(10月21日),各處理區(qū)分別取植株樣,檢測其干物質重及氮、磷、鉀含量。10月16日,各處理區(qū)分別取3個樣點進行測產。
由表2可知,施用氮肥、磷肥、鉀肥對青菜當季生產有明顯的增產效果。其中,處理(1)的產量最產量增加,每667 m2為1 935.0 kg,比不施肥(CK)每667 m2產量增加1 438.7 kg、增幅為289.9%,比不施氮肥的處理(2) 每667 m2產量增加1 030.0 kg、增幅為113.8%,比不施鉀肥的處理(4) 每667 m2產量增加47.4 kg、增幅為2.5%,比不施磷肥的處理(3) 每667 m2產量增加179.0 kg、增幅為10.2%。說明氮肥對青菜的增產效果最好,磷肥對青菜的增產效果略高于鉀肥,但低于氮肥。
表2 不同處理對青菜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知,氮肥、磷肥、鉀肥對青菜的株高、葉片數(shù)、植株鮮重有一定的影響。不施氮肥的處理(2)和不施肥(CK)的株高、葉片數(shù)、單株鮮重均低于其他處理。處理(1)的株高、葉片數(shù)、單株鮮重均高于其他處理,其次是處理(4),再次是處理(3),CK的青菜植株性狀表現(xiàn)最差。
肥料的當季吸收率受上茬肥力、作物種類、施肥量、氣候條件等綜合因素的影響。試驗通過以正常施肥處理的植株養(yǎng)分含量扣除相應缺素處理的植株養(yǎng)分含量來測定青菜對三要素肥料養(yǎng)分的當季利用率。由于試驗期間雨水充沛,陽光充足,青菜生長周期長,故青菜長勢好,產量高,肥料利用率高,特別是氮肥和鉀肥的利用率較高,表現(xiàn)為氮肥>鉀肥>磷肥,具體為:氮肥利用率為40.65%、鉀肥利用率為34.79%、磷肥利用率為12.98%。見表4和表5。
表4 不同處理青菜植株養(yǎng)分含量
表5 青菜生長當季肥料利用率
試驗結果表明,氮肥、磷肥、鉀肥對青菜的增產效果表現(xiàn)為氮肥>磷肥>鉀肥,青菜對當季肥料的利用率表現(xiàn)為氮肥>鉀肥>磷肥,其中,氮肥利用率為40.65%、鉀肥利用率為34.79%、磷肥利用率為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