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執(zhí)行/陳一竹 劉國昇 喬禹 張嘉楠 陳夢媛 傅昭儀
年度記憶的背后 2020 年與往年一樣,誕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流行語和關鍵詞,這些流行語實際上是時代側面的體現(xiàn)。本期“頭條”,編輯部同仁為大家整理了2020 年的年度流行語與關鍵詞,帶領讀者朋友們一起回顧2020 年那些難以忘懷的年度記憶。同期,本刊還評選出了年度醫(yī)學人物、創(chuàng)新醫(yī)藥與醫(yī)學進步系列,讓我們一起領略他們的風采。
從本刊評選出的年度十大關鍵詞中,可見關于疫情的內(nèi)容占據(jù)半壁江山。2020 的我們整年都被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之下,從年初出現(xiàn)的“口罩”“拒絕野味”,到年中的“健康碼”“無癥狀感染者”,再到年末引起廣泛探討的“疫苗”,這些反映著人與自然、與健康之間的認知升級。
這一年我們還看到類似“早安打工人”的流行語出現(xiàn),其實折射出很多人面對工作與生活的真實感受,帶有幽默調侃、自我解壓的色彩。企業(yè)“996”文化盛行,“打工人”實際為企業(yè)人性化管理提出更高的挑戰(zhàn)與要求。除此之外,今年還出現(xiàn)了“凡爾賽文學”“一起爬山嗎”等褒貶含義不一的年度記憶。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反映了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同時,許多新的心理問題也同時產(chǎn)生。這些年度記憶的出現(xiàn)也揭示了人們開始關注心理健康問題。流行語與關鍵詞可以看作是語言現(xiàn)象,但同樣也是社會現(xiàn)象。一句話想要成為流行語,必須要具有深厚的傳播能力與感染能力。
在本刊評選的十大健康人物中,吹哨人李文亮成為我們年度記憶中深刻的一部分,為社會開展反思提供了種子,時刻警醒著我們,只有還原真相才能穩(wěn)定人心,只有捍衛(wèi)法治正義,才能凝聚團結。除了李文亮之外,在疫情中作出重大貢獻的鐘南山、李蘭娟、王辰等人同樣值得我們獻上最深的敬意,正是因為他們,我們才能在病毒的猛烈攻勢下平安健康的活著。
站在2021 年的起始回望,這些年度記憶都在2020 年出現(xiàn)、流行,并且沉淀成為我們文化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