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茶與壺器的關(guān)系"/>
姚樹賽
(廣西欽州圓盈堂陶藝制作有限公司,廣西 欽州 535000)
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我們的祖先是崇尚自然,信奉天人合一的境界和情趣[1-2]。飲茶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悠久的記錄,人們已經(jīng)不能確定飲茶的確切年代,但大致年代還是有的。陸羽《茶經(jīng)》:“以茶為飲,以神農(nóng)氏飲之。歷史和文化發(fā)展中,中國人常常將與農(nóng)業(yè)、植物有關(guān)的事物的起源歸結(jié)為神農(nóng)氏。與中國飲茶起源于神農(nóng)氏的說法一樣,也因民間傳說而有不同的說法。
長期以來,中國茶文化在禮、凡、儀、藝、俗、會、道、德等方面的形成與發(fā)展留下了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在中國古代,文人推崇茶道,講究相會、親和、禮讓、飲茶。如今,茶不僅是人們?nèi)粘I畹谋匦杵罚彩莻鬟f感情的媒介,人們把喝茶看作是一種物質(zhì)享受,把品茶看作是一種精神享受。用茶代酒,敬茶道情隨處可見。在日常生活中,茶隨處可見。它既不像酒一樣熱情,又不像水一般柔情。茶可苦可甜,一杯茶能讓你看懂自己,感悟人生。當心情煩躁,喝一口茶或許能解決煩惱,并讓你靜心。喝茶、品茶亦可養(yǎng)性,這是諸多人愛茶的一大原因。常言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醋茶?!笨梢?,在實際生活中,茶也占據(jù)著重要地位。茶可為生活必須品,也可為奢侈品,所謂茶道,在于品賞茶的美感。俗有俗的茶道,禪有禪的茶道,道有道的茶道,皇家有皇家的茶道,凡人有凡人的茶道??傊煌似凡煌璧?,悟不一樣的人生。
茶既是雅物,亦是俗物,行于江湖之中,染江湖之氣;行于官場之中,染官之氣;行于商場之中,染銅臭之氣。貴族茶道源于“茶之品”,為富貴之意;雅士茶道源于“茶之韻”,意在藝術(shù)欣賞;禪宗茶道源于“茶之德”,意在參禪悟道,世俗茶道源于“茶之味”,意在品味人生。在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漢代以前人們主要茶中成分治病,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茶逐漸發(fā)展成為日常飲品,且茶的益處也被人們所挖掘。茶的凝神靜氣、解渴生津,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四年九月,詔建中發(fā)貢上貢茶,罷造龍團,聽茶戶唯采芽以進,有司勿。天下茶額,惟建寧為上,其品有四,日:探春、先書,次舂、紫筍?!睆脑摃r期起,餅茶衰落,散茶興起,飲茶也逐漸變?yōu)榕莶琛?/p>
古語云,‘美食不如美器’。說的是食美器美,美食配美器,是一種和諧追求[3]。從粗獷式飲具發(fā)展到慢品式飲用,人們飲茶方式有著一定的歷史階段發(fā)展。飲茶方式多樣,自然產(chǎn)生了相應的茶具,在茶文化發(fā)展史上起著最主要的載體作用,為我們解讀古人的飲茶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物質(zhì)依據(jù)。如果沒有好的茶具,那怎么能品嘗到清香好茶呢!
據(jù)陸羽《茶經(jīng)》評述、古代飲茶的茶具分八類28 種品類之多,世界第一。從狹義上講,茶具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器具[4-5]。中國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yōu)美,除了實用性之外,還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因此馳名中外,深受歷代茶友的喜愛。談到茶不得不說的茶器——茶壺。茶壺和茶器,中國各地都有地方特點,材質(zhì)之多。陶器和瓷器居多。金、銀材質(zhì)也有。茶與壺的藝術(shù)是天作之合,作為壺型的歷史源流演化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定位。使用較多的是以紫砂陶壺或瓷器茶壺。即有壺身、壺流、壺把、壺蓋、壺的子基本五大要素就是一把壺,我作為做壺藝者。鐘情于茶道,更加鐘情于各種壺或賞或用。皆可化釋壺心妙覺,或求古,或問今,無不得無窮樂處。于是我說,遺心雅養(yǎng),唯和樂心。
從紫砂陶壺方面上談,紫砂陶壺由紫砂制作,“自古泥屬土,五行金木水火土,火燒或能令其堅”,紫砂作為一種特殊的泥料,蘊涵著東方智慧的五大元素,擁有強大的生命例。在茶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紫砂陶壺與茶的關(guān)系密切,且紫砂陶壺泡養(yǎng)越久,壺身色澤就越加古雅光潤。
紫砂茶具始于宋代,當時紫砂茶具主要作為烹茶器具,使用范圍并不廣泛。
明代紫砂茶具初步繁榮。明代期間的徐友泉,有著造型藝術(shù)方面的天賦,他對紫砂茶壺工藝有著獨特的見解。在紫砂茶壺制作方面,徐友泉在泥色品種豐富多彩方面有著杰出貢獻,且十分擅長仿古銅器壺,手工精細。徐友泉所制的長爪獸形態(tài)紫砂茶壺,主要仿青銅器的形制,具有獨特的古拙味道。在配合色土方面,他的作品變化多端、別出心裁,泥色應用主要包括海棠紅、朱砂紫、淡墨、沉香、水碧、葵黃等色調(diào)。他的作品包括漢方、扁觶、菱花、鵝蛋、索耳、大頂蓮、美人睡蓮、六子等款式。
隨著紫砂茶壺的進一步發(fā)展,到了清代,在茶文化的快速發(fā)展下紫砂茶具的工藝制作水平進一步提高,且裝飾受到也越加豐富,人文內(nèi)涵提升,賦予了紫砂茶具新的生命。
茶葉專業(yè)人員品嘗茶湯時,一般用陶質(zhì)或瓷質(zhì)的茶具沖泡,茶汁能保持較好的色、香、味、這些茶具既是實用品又是藝術(shù)品,深受廣大愛茶人士和收藏界青來。
筆者從事中國四大名陶,紫砂和坭興陶兩個領(lǐng)域。茶道作為愛茶人士。茶道中上上陶壺也。除了天賜之,砂性,透氣宣茶外,壺色濕潤,養(yǎng)眼和心,給文人雅士帶來了極大的“靜和以安逸,滋養(yǎng)以去煩?!敝硎?。高士雅集時、飲茗化理,閑談融智。
當代的陶藝家發(fā)揮砂泥可塑性強的優(yōu)點,將壺藝師豐富的藝術(shù)意象立體化。壺,厚而薄,端握順手,注茗流暢,用起來得心應手。壺器集造型藝術(shù)與裝飾藝術(shù)于一身。茶壺圓器珠圓玉潤;方器線條挺拔,清晰的輪廓;有筋紋的紋理。造型上有形體的趣味性,體現(xiàn)出高度的審美規(guī)律。裝飾性多姿多彩的詩歌調(diào)歌:花鳥山水及圖案,人物等,將文學,書法,繪畫,篆刻和壺藝融合在一起,更添了跡外傳神神韻。使人在飲茶之余,悠然產(chǎn)生,陶情情操。當代壺藝的制作技藝及裝飾藝術(shù),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chǔ)上獲得了空前的發(fā)展。充分顯示了中國壺藝的藝術(shù)特點。每一位做壺者或傳承者, 更應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和創(chuàng)新更多的新時代作品,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壺藝和茶藝,這樣我能更好的傳承下去,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茶出天下廣,壺因茶而生。人生于世到底何得是真?權(quán)衡比較?!昂托摹倍帧H舻靡簧霞褜殙?,品茗潤養(yǎng)悟“彈茶一味”度“太極虛實”合“中庸持衡”賞“方圓演機”為茶人養(yǎng)心,藏器度真。藝以壺傳,美以器載。茶壺,即泡茶的一種用具,有的人對它的了解僅局限于此,而有的人將它分成“茶”和“壺”來看待。
總之,對于茶和壺器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我們都不應該忽視了解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才能深入了解茶文化。常言道:“茶壺為父”。茶壺與人們生命有著不解之緣,且隨著茶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茶壺文化,為我國茶文化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茶壺制作中,會將極簡練的字句刻之于茶壺上,這被稱之為茶壺銘。茶壺銘融書法、文學于一體,蘊涵者深厚哲理。如孟襯壺銘:“水交以淡,銘戰(zhàn)而肥。香浮雀舌,助我詩人?!绷襞孱}壺銘:“壺中日月長,山窗無依樣?!弊右眽劂懀骸芭霚部陀?,得味有詩來?!边@些銘壺皆道出了茶助詩興的意趣。茶壺銘即可雋永清新,又可意蘊深邃、巧妙引典,能賦予茶壺更深的人文哲理,用茶壺泡茶則能品之味、思其人生。所謂茶助詩興,詩添壺趣。在歷朝歷代中,有不少詩人寫下詠茶壺的佳作。如宋朝歐陽修的《和梅公儀賞茶》:“喜共紫甌吟而酌,羨君蕭蕭灑不絕。”在《砂壺圖考》中有記載,清代鄭板橋自制的一只茶壺,曾親筆刻有:“口尖肚大耳高,才免得饑寒便驕傲。小量不堪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浪。
在茶壺制作中,壺的把、蓋、底、形會存在細微差別,茶壺的基本造型就有成千上萬多種。泡茶葉時,根據(jù)飲茶量、茶葉種類的不同,茶壺也不同。根據(jù)制茶方法的不同,中國茶葉可分為紅茶、綠茶、黃茶、白茶、黑茶、黃茶、青茶等,各大類茶中又包含了許多品種。所以茶與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壺深、肚大、豐滿圓潤的壺型可用于沖泡紅茶,可以充沛將茶香激起出來且不對茶葉形成損傷。黑茶歸于后發(fā)酵茶葉更適合選擇用肚大、口小、的壺型。綠茶、白茶、黃茶都對比新鮮,所以平常選用蓋碗、玻璃杯沖泡,也可選用壺壁較薄、口蓋較寬的壺則相對適合。
壺的造型變化萬千,體現(xiàn)出歷代藝人的匠心創(chuàng)造才能?,F(xiàn)在茗壺的制作技藝比比皆是,按照形制的不同特點,又可分為圓壺、方壺、塑壺、筋壺四種。茶與壺器的結(jié)合,不光局限于茶的種類,也可根據(jù)壺的顏色、泥料、個人喜好來選擇。所謂:“公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睕]有好的壺器又怎么能品味到到極近清香的茶呢?故經(jīng)過精心挑選,將茶與壺器有效融合,則能品茶之甘醇、清香,賞壺器之韻味。
總之,在茶與壺器中,茶之事,雅俗共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飲茶方式也從煮變?yōu)榕莶?。而泡茶會進一步增加壺器的需求量;且隨著多年的發(fā)展,壺器也逐漸呈現(xiàn)多樣化,并集壺藝、詩詞、書畫、篆刻為一體,成為了茶文化的重要標記。然而,如今的市場是物產(chǎn)過剩的時代,如果所有的從業(yè)者都去搞價格競爭,一味的仿制和抄襲,那么又何談未來可期。正如是顧景舟大師所說,“能傳世的作品寥寥無幾?!比缰皇呛炔?,茶杯可以喝,玻璃杯可以喝,碗也可以喝,一次性杯也可以喝。那么為什么還追求好的上上佳品茶壺,這就是趣味問題。工藝美術(shù),應該是給人精神的享受,既是美術(shù)品,也是實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