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輝瓊
(北海市銀海區(qū)秉舜玉雕工作室,廣西 北海 536000)
隨著人們對精神需求的不斷追求,玉石文化成為眾多民眾的精神需求滿足載體。玉石文化的精髓在于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以及鬼斧神工的雕琢技藝,作為玉石文化中的重要組成,玉雕制品早已成為人們收藏的主要藝術品之一。所謂玉雕制品,是指采用相關工藝雕刻出不同圖案、形狀的玉石制品?,F(xiàn)階段常用玉雕制品包括擺件、掛件、器皿等,玉石雕刻的圖案種類繁多。玉雕制品做種呈現(xiàn)出的效果、質量,取決于加工工藝的應用;玉雕制品的設計必須因材施藝,根據玉石的質地、紋理、顏色來進行精巧的構思,并在精湛的技藝配合下呈現(xiàn)出玉料本身的意境之美。正因如此,進行玉雕制品加工工藝的深入研究,對于推動我國玉雕制品行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
隨著我國工藝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玉雕加工工藝隨著時代變化而發(fā)生演變。如在明清時代,玉雕工藝包括搗沙、掏膛、打鉆、透花等,其工序總共分為十幾道,且此工藝方法一直沿用到20 世紀世紀50 年代。
20 世紀60 年代初,電動機被應用于玉雕領域,實現(xiàn)以電力來取代人力,使得玉雕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60 年代中期,各式各樣的磨玉機被應用于玉雕制品加工。70 年代初,鉆石工具被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玉雕制品加工領域同樣開始重視對鍍鉆石粉工具的應用。不同于鐵工具頭而言,鉆石粉工具頭無法進行鋼銼形狀的轉變。隨后,蛇皮鉆的問世為工匠轉變加工工藝打下良好基石。玉雕制品制作過程中較關鍵的一道工序當屬琢磨,琢磨主要分為切割以及雕磨。切割主要是指對玉料進行初步修繕的過程,無法使用的瑕疵或臟點均在此環(huán)節(jié)得以妥善處理;雕磨則是玉雕成形的關鍵步驟,此環(huán)節(jié)的基本手法包括沖、抹、軋、勾等。傳統(tǒng)雕磨過程中多采用沖鉈、串錘、平口等工具對玉雕進行修繕;而隨著我國工藝技術的不斷革新,現(xiàn)階段多種粉磨工具、電動設備被應用于玉雕制品加工領域,如超聲波打孔設備、激光雕刻、振動拋光機等,在大幅度降低人工強度的同時,實現(xiàn)對玉雕制品加工效率的提升①。
作為玉雕制品加工的首要步驟,設計與選材效果直接影響到后續(xù)工藝的影響,并影響到玉雕制品的最終呈現(xiàn)效果。在具體玉雕加工過程中,無法做到對玉雕設計、玉雕選材前后順序的區(qū)分,具體原因在于某些玉雕先是確定設計方案后采取選擇合適的玉石材料,而有的玉雕則是先確定玉石材料,然后根據玉石材料的形狀、體積去確定設計方案②。通常情況下,玉雕加工多以因材施藝原則為主,即在加工過程中,以玉石材料為基礎進行設計方案的確定,設計方案完全根據玉石材料的形狀、大小等因素來確定。
玉石材料的選擇,需注意對材料大小、質量以及外觀的把控,深入了解玉料的硬度、熱敏性、脆性等情況,盡可能避免材料整體存在大規(guī)模的裂縫、瑕疵等。若工匠依據設計方案進行玉石材料的選擇,則需更為重視與玉石材料質量的把控,需要在關注玉石材料顏色、質地的同時,還需考慮玉石材料的特性、特點等,確保其材料的選擇不脫離設計主題③。
針對玉雕設計方案的確定,玉雕制品最終呈現(xiàn)出的效果取決于方案的設計,所以對于設計方案的把控至關重要。玉雕外觀體現(xiàn)出玉質美和造型美,而要做到兩種美的和諧,需要做到在充分掌握玉石材料基礎特性的基礎上來設計雕琢方案。在實際雕琢加工過程中,工匠需要在保證玉石材料玉質美的前提下,將工藝美術設計融入其中,依據材料的各種特性確定契合的雕琢方案。
另外,針對玉雕制品的設計,并非只針對于玉石材料琢磨之前,而是需在玉石琢磨全過程中進行玉雕設計工作的貫穿。即在玉石加工過程中,工匠需結合自身能力水平的分析,結合對玉石材料特性變化的掌握,進行玉石產品設計稿的合理改動,避免因材料特性變化而影響到玉雕的最終呈現(xiàn)效果。
此外,需注意對粗繪、細繪的把控,所謂粗繪,是指以玉石材料為載體,將設計造型、圖案的大致臨?。患毨L是指依據所臨摹的圖案、造型,利用相關工具進行方案的具體繪制,進而呈現(xiàn)出玉雕作品的整體造型、圖案④。待確定設計方案以及細繪完成后,方可進行玉石材料的琢磨。
作為玉石材料加工的關鍵工序,琢磨雕琢是形成玉雕制品的必要步驟,在實際雕琢過程中,需按照設計方案進行玉石材料的雕刻、造型,常用手法包括雕磨與切割,具體表現(xiàn)為:
1.切割。
相較于雕磨而言,切割處理操作相對簡單,是指在加工期間,借助專業(yè)工具進行玉石材料多余邊角、余料以及輪廓之外材料的切割。然后觀察玉石材料的整體情況,若存在臟點、瑕疵,同樣需要利用切割手法進行去除。經過切割手法的應用,可以將玉石材料處理成初具雛形的玉雕料坯。帶切割完成后,則需借助專業(yè)工具進行玉石材料雕磨。
2.雕磨。
該手法的應用是形成玉雕制品,并影響到產品最終效果的關鍵工序,常用雕磨手法包括沖、磨、鈍勾等。并且雕磨處理需要輔以專業(yè)設備與工具,包括工作頭、磨頭、電動機、皮帶傳動裝置、工具箱等⑤。針對不同設備儀器的應用,進行工作頭與電動機的連接,能夠實現(xiàn)工作頭的同步運行,在實際加工處理過程中,利用皮帶傳動裝置將電動機提供的動能傳遞至工作頭中的磨頭,磨頭在作用力的影響下高速轉動,工匠通過對磨頭的操控即可實現(xiàn)對玉石材料的雕磨。針對磨頭的應用,多以電鍍鉆粉磨頭為主,不僅價格低廉,且質量較高,并且因磨削效果較好,所以成為玉石雕磨工藝中常用工具之一。
玉雕制品的好壞從品相上就能夠看出一二,而拋光正是保證玉雕制品藝術性的關鍵步驟。拋光處理是進一步完善雕磨材料的工序,于雕磨處理后開展,通過合理的拋光處理,能夠使玉雕制品體現(xiàn)出自身的玉質美與造型美;若玉雕制品的拋光未處理好,玉石則會顯得黯淡無光,繼而影響其美學價值。所以,將玉石材料的造型、圖案雕磨完成后,必須重視對拋光處理的開展。拋光主要分為“膠亮”以及“硬亮”,其中膠亮反射光較弱,硬亮可呈現(xiàn)較高的亮度。操作者需根據玉料本身的質地、顏色以及設計要求去選擇拋光方式。拋光的過程中,凸顯局部位置的閃亮遠比整體發(fā)亮要重要;由于不同類型的玉石對于品相有不同的要求,部分玉雕制品需要呈現(xiàn)出亞光質地,而有些玉雕制品需通過強調個別位置閃亮來展現(xiàn)玉的溫潤。因此,拋光處理無法同一而論,需在符合該玉雕制品設計理念的同時從整體設計效果入手,達成整體和諧一致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盡管拋光處理的操作與玉石材料雕磨手法類似,但是二者使用的工具不同,雕磨的主要作用在于玉石材料圖案、造型的細致化,所以涉及諸多雕磨工具的應用,而拋光處理主要作用在于凸顯出玉雕制品的美感,所以處理材料多為拋光劑等。且傳統(tǒng)拋光處理工藝的應用,常用工具包括樹脂、布料、膠等材料。另外,為進一步提升拋光處理效果,可視情況采用下浸機進行拋光處理⑥。但需注意,下浸機的應用消耗時間較長,所以需綜合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拋光形式。
過蠟與裝模作為玉雕制品加工的最后工序,是影響到玉雕制品耐久性的關鍵所在。針對過蠟處理而言,需在血拋光處理完成后開展,通過過蠟處理來提升玉雕制品的色澤感,并起到裂紋、瑕疵遮掩的作用。同時,對于綠松石等存在多孔隙特點的玉石材料,通過過蠟處理能夠避免制品的結構受到影響,提高玉雕制品的抗污染能力。
現(xiàn)階段玉雕制品過蠟處理常用方式包括煮蠟與蒸蠟。蒸蠟的應用是指在蒸籠上放置玉件,然后將預先研磨成粉末的石蠟放入其中,通過加熱處理,使石蠟粉末融化斌并依附于玉件的表面。但需注意的是,此方式的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適用于對玉雕表面的過蠟處理;煮蠟的應用則是將玉件放置在篩狀平底容器中,同時添加石蠟煮融,此時玉件內部會被石蠟全面包圍,及時提起玉件并將多余石蠟甩掉,并將依附于玉件表面的石蠟利用毛巾、布料清除。煮蠟工藝的應用能夠做到對玉件深孔隙、縫隙的消除。需注意,在過蠟處理過程中,需第一時間將依附于玉件表面的多余石蠟徹底清除,確保經過蠟處理后,玉件的整體色澤、美感都得到質的提升。
等過蠟處理完畢,則需開展玉雕裝模處理。裝模是提升玉雕制品整體美觀度的工藝步驟,所以在玉雕過蠟處理完成后,工匠需視情況通過裝模處理來完善作品。即依據玉雕圖案、造型特點等,配備適合的木座、錦盒、紅線結等,進一步提升玉雕制品的整體呈現(xiàn)效果。
綜上所述,玉雕制品最終效果的呈現(xiàn),受到加工工藝應用的直接影響。為實現(xiàn)對玉雕制品造型美、玉質美的和諧體現(xiàn),需做到對玉石材料質量的嚴格把控,以及玉石特點合理設計方案,結合對雕磨、切割工藝的應用,最后通過過蠟、裝模處理完成對玉雕制品的精美制作,將其美感淋漓盡致的呈現(xiàn)。
注釋:
①鄒玉蘭,尹春潔.現(xiàn)代學徒制對高職玉器設計與制作專業(yè)玉雕工藝傳承的促進研究[J].岳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02):22-25.
②李鵬. 玉雕工藝的實踐教學研究 [J]. 藝術研究,2018(02):168-169.
③武玉楠. 珠寶專業(yè)"寶石加工工藝"課程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路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7(36):45-46.
④劉珺,樊溫泉,胡永慶,等.新鄭西亞斯東周玉器材料屬性與加工工藝的科技分析[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9(11):3637-3645.
⑤陳景. 民間玉雕工藝流程與技法分析 [J]. 明日風尚,2017(17):288-288.
⑥董國文.關于玉雕藝術創(chuàng)作的幾點分析[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8(1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