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麗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兒科 洛陽471003)
小兒肺炎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由細菌、病毒等感染或羊水吸入所引起的肺部炎癥,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呼吸急促、咳嗽、咳痰、精神不振以及肺部啰音,重癥患兒可累及其他系統(tǒng)器官損害[1~2]。 目前治療方案包括抗生素控制感染,解熱抗炎、擴張支氣管等對癥治療以及并發(fā)癥處理[3~4]。 本研究旨在探討布地奈德混懸液+吸入用異丙托溴銨溶液聯(lián)合頭孢唑肟治療小兒肺炎對其癥狀改善及炎癥介質(zhì)水平的影響。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將2018 年6 月~2019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肺炎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 例。 對照組男24 例,女31 例;年齡2~7 歲,平均(3.73±1.04)歲;體質(zhì)量8~25 kg,平均(12.54±4.32)kg。 觀察組男25 例,女30 例;年齡2~7 歲,平均(3.89±1.12)歲;體質(zhì)量8~25 kg,平均(12.98±4.12)kg。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經(jīng)胸片、病原學、實驗室檢查確診肺炎;發(fā)熱、咳嗽、咳痰、精神不振為主要癥狀;細菌感染性輕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入院前未經(jīng)抗生素、促排痰藥物治療;患兒家屬知情研究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兒;先天發(fā)育不健全患兒;合并其他系統(tǒng)疾病患兒;對本次研究藥物過敏患兒。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解熱、鎮(zhèn)咳、排痰等對癥治療,并靜脈滴注注射用頭孢唑肟(國藥準字H20083753)抗感染治療,劑量50 mg/kg,3 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注冊證號H20140475)+吸入用異丙托溴銨溶液(注冊證號H20150159)治療,具體方式如下:用2 ml 0.9%氯化鈉注射液+1 ml 布地奈德混懸液+1 ml 吸入用異丙托溴銨溶液配置成混合液體,再將混合液注入與壓縮式霧化機連接好的簡易霧化器內(nèi),3 次/d。霧化期間,患兒保持上身直立做好,將簡易霧化器緊密貼合面部緩慢呼吸。 兩組患兒均治療7 d。
1.4 評價指標 (1)治療后,比較兩組體溫、胸片結(jié)果恢復正常時間和咳痰、肺啰音消失時間;(2)于治療前、治療7 d 后比較兩組炎癥指標: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C 反應蛋白(CRP)、 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用(±s)表示,組間比較運用t檢驗, 組內(nèi)比較用配對樣本t檢驗; 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胸片恢復正常、咳痰消失、肺啰音消失時間均早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對比(d,±s)
表1 兩組癥狀體征消失時間對比(d,±s)
胸片結(jié)果恢復時間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咳痰消失時間肺啰音消失時間55 55 5.19±1.08 7.45±2.56 4.12±1.54 2.01±0.84 8.920 0.000 5.89±1.16 3.61±1.02 1.055 0.000 3.22±1.10 5.23±1.89 t P 9.477 5.174 0.000 0.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CRP、TNF-α、IL-6 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 后,兩組CRP、TNF-α、IL-6 均較治療前降低,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對比(±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
時間 組別 n CRP(mg/L) TNF-α(ng/L) IL-6(pg/ml)治療前對照組觀察組55 55 t P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55 55 t P 124.31±34.05 122.75±32.51 0.246 0.806 10.39±3.13*7.45±2.05*5.828 0.000 7.85±2.06 7.98±2.34 0.309 0.758 1.98±0.51*1.02±0.12*13.589 0.000 390.12±50.12 389.25±51.62 0.090 0.929 150.20±30.56*120.13±28.54*5.333 0.000
小兒肺炎是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 具有發(fā)病率高、易反復發(fā)作、季節(jié)性的特點,且是我國5 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另外,小兒支氣管、肺組織發(fā)育不成熟,支氣管管腔較狹窄,且免疫力低下,尚不能建立強大的免疫防御體系,故小兒一旦感染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后,病情易快速惡化,出現(xiàn)高熱、呼吸困難等嚴重影響患兒生命安全的癥狀[6]。 因此,抗感染、抗炎、擴張支氣管是治療該疾病的重要措施。頭孢唑肟是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具有抗菌譜廣、起效快、藥效強的特點,可以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和代謝,從而起到抗菌殺菌的作用,進而減輕患兒炎癥反應水平。但僅給予抗生素治療,不能快速有效控制患兒肺部的炎癥反應及咳痰、 呼吸困難的癥狀,故需聯(lián)合其他藥物強化治療。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治療后, 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胸片恢復正常、咳痰消失、肺啰音消失時間均早于對照組;治療7 d 后,兩組CRP、TNF-α、IL-6 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表明小兒肺炎采用頭孢唑肟聯(lián)合布地奈德混懸液+吸入用異丙托溴銨溶液治療效果更佳,可以促進主要癥狀改善,減輕患兒炎癥反應水平。分析原因在于,布地奈德是呼吸科常用抗炎藥物, 可以抑制肥大細胞釋放脂類炎癥介質(zhì),可以抑制復制性T 淋巴細胞分泌多種炎性因子[7];同時可以降低血管通透性,減少炎性細胞在支氣管及肺實質(zhì)的浸潤程度,從而減輕患兒炎癥反應,降低CRP、TNF-α、IL-6 等炎性指標水平[8]。 異丙托溴銨是M 受體阻滯劑, 且對支氣管的選擇性較高。 該藥物可以抑制迷走神經(jīng)的收縮支氣管作用,從而擴張支氣管[9];同時可以抑制呼吸道黏膜內(nèi)腺細胞的分泌功能,從而減少痰液量,也減少痰液堵塞支氣管的概率[10]。因此,異丙托溴銨可以改善患兒通氣,減少痰液產(chǎn)生,促進呼吸困難、咳痰等癥狀的改善。 另外,布地奈德、異丙托溴銨的給藥方式均為霧化吸入,可以快速彌散在肺組織內(nèi),從而使藥物起效更快更強。頭孢唑肟可以減少患兒體內(nèi)病原體數(shù)目,控制感染性炎癥反應,從而可以快速患兒體溫;布地奈德可以進一步減輕患兒支氣管炎癥反應;異丙托溴銨可以擴張支氣管,減少痰液分泌;故三者聯(lián)合可以有效控制肺部炎癥反應水平,促進肺功能改善。
綜上所述,頭孢唑肟聯(lián)合布地奈德混懸液+吸入用異丙托溴銨溶液治療小兒肺炎效果顯著,能明顯改善臨床癥狀,降低炎癥反應水平,促進肺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