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增
(河南省武陟縣中醫(yī)院口腔科 武陟454950)
牙列缺損為常見口腔疾病,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其發(fā)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輕化趨勢發(fā)展[1]。 義齒種植、固定義齒、可摘局部義齒等方法均為臨床常用修復手段,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美觀度需求滿意度逐漸提升,常規(guī)修復已無法滿足患者要求。有研究顯示,對牙列缺損患者實施磁性附著體義齒覆蓋修復,能改善牙齦健康狀況,提高義齒修復滿意度[2]。 本研究選取我院124 例老年牙列缺損患者,分析磁性附著體義齒覆蓋修復對老年牙列缺損患者牙周指數及美觀效果的影響。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11 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124 例老年牙列缺損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2 例。對照組女29例,男33 例;年齡61~79 歲,平均(70.12±4.23)歲;病程6 個月~4 年,平均(2.13±0.68)年。 觀察組女30 例,男32 例;年齡61~79 歲,平均(70.86±3.79)歲;病程6 個月~4 年,平均(2.25±0.59)年。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為牙列缺損;均為老年人;X 線檢查顯示牙根周圍組織破壞>根長50%;根管治療無效;無凝血功能障礙;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口頜系統性疾??;夜磨牙;牙齒功能完全消失;合并其他器官疾病;全身性疾??;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或中途失訪。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接受傳統卡環(huán)固位體義齒覆蓋修復。 觀察牙列缺損情況,調整缺牙與鄰牙間隙、倒凹情況,以便提高固位效果;制作托盤,印膜,制作石膏模型、蠟提與暫基托、金屬支架,試戴;確認基牙與卡環(huán)松緊情況,以及其對牙齦邊緣的壓迫情況,根據患者主訴進行調整,修復后再次試戴,確認義齒佩戴后的咬合關系、位置等基礎情況。
1.3.2 觀察組 接受磁性附著體義齒覆蓋修復。 治療牙周基礎疾病,提供根管治療,磨平基牙根面,平齊于牙齦,將中心部位磨成凹狀,置入銜鐵根帽,常規(guī)根管內預備6 mm,將根面修成圓鈍型。 常規(guī)排齦后,將混合物注入冠周,插入塑料針,至根管,取頜弓與基牙印膜,制作石膏模型。 在石膏根面、根管壁涂抹石蠟油,插入根管,對銜鐵進行包繞,執(zhí)著根帽蠟模,對于雙鑄道,均設置在蠟模頰舌側,操作包括鑄造、包埋、拋光等,試戴根帽,確認合適后,使用粘接劑將根帽覆蓋在基牙上,在銜鐵上附著磁體,制作印膜。 患者試戴2 周,確定合適,且黏膜與義齒間完全貼合后,使用裂鉆擴大磁體窩,在舌側對面基板上打磨溢出孔,吸附磁體、銜鐵,在磁體窩內調自凝塑料,粘固磁體;佩戴,指導患者咬合,確認效果后取下義齒,清除多余塑料,再次進行打磨、拋光。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后1 年牙齒松動情況。 牙齒松動評估標準:牙齦未松動為0 級;牙齒向頰舌方向松動,動度<1 mm,其他方向未出現松動為1 級;牙齒向頰舌方向松動,動度1~2 mm,或牙齒向頰舌方向、近遠中方向同時松動為2 級;牙齒向頰舌方向松動,動度>2 mm,或牙齒向頰舌方向、近遠中方向及垂直方向同時松動為3 級。(2)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后1 年牙周指數,包括牙周袋深度、齦溝出血指數、齦溝液量、牙槽骨高度。 齦溝液量評估方法:將濾紙條插入Eppendorf 管,稱重,測量正中頰緣、舌側齦緣、近中頰乳頭及遠中頰乳頭4 點,將濾紙條放入齦下,時間為30 s/次,若濾紙條上有血跡應重取, 再次稱重, 測量前后差值即為齦溝液量。(3)比較兩組美觀效果。治療后1 年采用自制量表評估修復美觀度,總分100 分,將醫(yī)師、患者得分平均值作為美觀度結果,得分越高表示美觀度越高。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U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牙齒松動情況比較 治療后1 年,觀察組牙齒松動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牙齒松動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牙周指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牙周袋深度、齦溝出血指數、齦溝液量、牙槽骨高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 年,觀察組牙周袋深度較對照組淺,齦溝出血指數較對照組低,齦溝液量較對照組少,牙槽骨高度較對照組高(P<0.05)。 見表2。
表2 兩組牙周指數比較(±s)
表2 兩組牙周指數比較(±s)
牙槽骨高度(mm)治療前 治療后1 年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牙周袋深度(mm)治療前 治療后1 年齦溝出血指數治療前 治療后1 年齦溝液量(μg)治療前 治療后1 年62 62 t P 6.27±1.08 6.14±1.13 0.655 0.514 2.60±0.48 4.23±1.05 11.117<0.001 5.96±1.14 6.01±1.23 0.235 0.815 1.78±0.22 3.36±0.11 50.580<0.001 49.37±5.24 48.76±5.48 0.634 0.528 28.14±1.25 35.67±1.89 26.166<0.001 1.33±0.47 1.39±0.51 0.681 0.497 5.63±0.38 3.45±0.41 30.706<0.001
2.3 兩組美觀效果比較 治療后1 年,觀察組美觀度評分為(89.14±2.73)分,對照組美觀度評分為(80.27±2.56) 分。 觀察組美觀度評分較對照組高(t=18.662,P<0.001)。
傳統卡環(huán)固位體義齒覆蓋修復應用廣泛,但其對缺損牙列提供的支持力較小,固位效果一般,長期佩戴后,易影響牙槽骨吸收,降低牙周組織健康水平。且治療后殘留牙根與牙槽骨突出部位,可降低修復滿意度、固位效果。 老年患者耐受力低,使用磁性附著體進行固位,能增加覆蓋義齒固位力,減少損傷口腔、牙齒功能,保護口腔生理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1 年, 觀察組牙齒松動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老年牙列缺損患者接受磁性附著體義齒覆蓋修復,固位效果顯著。 與金鼎等[3]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主要原因為磁性附著體借助磁引力,可使義齒緊緊吸附于基牙上方,提高穩(wěn)固性、固位性,且通過閉合磁路,還能提升義齒固位力,從而減少牙齒松動;磁性附著體固位力較穩(wěn)定,在義齒受到側向力時,能自行移位,減少對基牙的扭轉力;此外,磁性附著體義齒覆蓋修復具有方便操作的特點,取下后易清潔,還能為老年患者提供義齒保健的便利[4~5]。
義齒覆蓋修復后,牙周唾液流動性降低,可影響口腔自主清潔功能、緩沖能力,易導致菌斑附著,引發(fā)牙周炎等并發(fā)癥[6]。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1年,觀察組牙周袋深度較對照組淺,齦溝出血指數較對照組低,齦溝液量較對照組少,牙槽骨高度較對照組高(P<0.05),表明老年牙列缺損患者接受磁性附著體義齒覆蓋修復,能優(yōu)化牙周健康水平。磁性附著體義齒覆蓋修復可保證基牙周圍應力均勻分布,減少牙槽骨壓迫, 延緩牙槽骨吸收, 避免牙周組織萎縮,破壞牙周組織微生態(tài),且磁性附著體后基牙冠根比例小, 患者在咀嚼時能使基牙牙根受力部位更加均勻,避免側向力、扭轉力,延緩牙槽骨吸收[7];可隨意摘戴, 不會對固位效果造成影響, 提高清潔方便度,抑制菌斑堆積,為牙周營造健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牙周健康水平。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1 年,觀察組美觀度較對照組高(P<0.05),表明老年牙列缺損患者接受磁性附著體義齒覆蓋修復, 美觀效果更好。綜上所述,老年牙列缺損患者接受磁性附著體義齒覆蓋修復, 固位效果顯著, 能優(yōu)化牙周健康水平,提高美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