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芹
(河南省內黃縣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一 內黃456300)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TIA)為臨床腦血管常見病癥,好發(fā)于中老年群體,多是由于腦血管疾病引起的腦部局灶性或短暫性視網膜功能障礙?;颊吲R床表現為耳鳴、嘔吐、惡心等,隨病情進展,可導致缺血性腦梗死發(fā)生,損傷神經功能,危及生命,因此需盡早診治[1~2]。臨床針對TIA 患者多采用拜阿司匹林進行治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3]。 但單獨使用對部分患者療效欠佳,仍需聯合其他藥物,以提高療效。 丁苯酞軟膠囊具有改善腦微循環(huán)、縮小腦梗死面積等效果。本研究選取我院102 例TIA 患者,旨在探究拜阿司匹林+丁苯酞軟膠囊治療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1 月~2020 年5月收治的102 例TIA 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聯合用藥組和常規(guī)用藥組,各51 例。聯合用藥組男28例, 女23 例; 年齡42~78 歲, 平均年齡(60.27±5.63);體質量指數19.3~27.4 kg/m2,平均(22.47±1.09)kg/m2。 常規(guī)用藥組男27 例, 女24 例; 年齡43~79 歲,平均年齡(61.04±5.32)歲;體質量指數18.9~27.6 kg/m2,平均(22.73±1.04)kg/m2。 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經CT、X 線、腦血管等檢查確診為TIA;患者及其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免疫系統疾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依從性差;合并肝、腎、心、肺功能障礙;對本研究涉及藥物過敏;合并活動性消化性潰瘍。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依照具體情況予以降糖、降壓、抗感染、營養(yǎng)神經等基礎治療。
1.3.1 常規(guī)用藥組 接受拜阿司匹林腸溶片(注冊證號H20130339)治療,口服,100 mg/次,1 次/d。持續(xù)治療14 d。
1.3.2 聯合用藥組 接受拜阿司匹林+ 丁苯酞軟膠囊(國藥準字H20050299)治療,拜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常規(guī)用藥組,丁苯酞軟膠囊口服,0.2 g/次,3次/d。 持續(xù)治療14 d。
1.4 療效評估標準 治療14 d 后進行療效評估。顯效:發(fā)作頻次較治療前下降>75%,眩暈、眼震、站立、 行走不穩(wěn)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 且>30 d 未復發(fā);有效:發(fā)作頻次較治療前下降50%~75%,上述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且>30 d 未復發(fā);無效:未達有效、顯效標準。 將有效、顯效計入總有效。
1.5 觀察指標 (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2)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包括低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高切全血黏度,采用AU5800 全自動血液生化儀檢測。(3)兩組治療前后凝血酶指標水平比較,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 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采用半自動血凝儀檢測。(4)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包括胃腸道不適、牙齦出血等。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用藥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常規(guī)用藥組高(P<0.05)。 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后聯合用藥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水平較常規(guī)用藥組低(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mPa·s,±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mPa·s,±s)
血漿黏度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用藥組常規(guī)用藥組組別 n 高切全血黏度治療前 治療后低切全血黏度治療前 治療后51 51 t P 8.61±1.02 8.49±1.08 0.577 0.565 5.41±0.64 6.67±0.62 10.098<0.001 17.51±1.87 17.48±1.83 0.082 0.935 10.87±1.71 12.54±1.88 4.693<0.001 2.11±0.42 2.09±0.41 0.243 0.808 1.08±0.27 1.63±0.34 9.047<0.001
2.3 兩組凝血酶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凝血酶指標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聯合用藥組PT、APTT 較常規(guī)用藥組高,FIB 較常規(guī)用藥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凝血酶指標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凝血酶指標水平比較(±s)
FIB(g/L)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用藥組常規(guī)用藥組組別 n PT(s)治療前 治療后APTT(s)治療前 治療后51 51 t P 13.02±3.94 13.34±3.86 0.414 0.680 18.78±3.27 16.19±3.18 4.055<0.001 20.85±5.76 21.27±5.73 0.369 0.713 33.73±6.24 28.69±5.55 4.310<0.001 3.28±0.45 3.11±0.51 1.785 0.077 2.14±0.37 2.52±0.41 4.914<0.001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聯合用藥組出現1例胃腸道不適,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96%(1/51);常規(guī)用藥組出現1 例胃腸道不適,2 例牙齦出血,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5.88%(3/51)。 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60,P=0.308)。
TIA 具有發(fā)病急驟、易復發(fā)、發(fā)作持續(xù)時間短等特點。 目前發(fā)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多認為與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痙攣、血液成分異常、血流動力學改變等因素相關,當發(fā)病時間>2 h,易對大腦神經功能造成損傷,影響患者生活質量[4~5]。 因此,臨床應采取及時有效措施,以控制疾病進展,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拜阿司匹林為臨床TIA 患者常用治療藥物,是常見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通過降低環(huán)氧化酶活性,從而對環(huán)氧化酶與前列腺素、花生四烯酸結合產生影響。 此外,拜阿司匹林還具改善血管微循環(huán),降低血漿黏度,改善血流動力學效果,達到治療目的。 本研究將拜阿司匹林+丁苯酞軟膠囊治療方案應用于TIA 患者, 結果顯示, 聯合用藥組總有效率為94.12%,高于常規(guī)用藥組的76.47%,治療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FIB 較常規(guī)用藥組低,PT、APTT 較常規(guī)用藥組高(P<0.05)。 由此可見,丁苯酞軟膠囊+拜阿司匹林治療TIA 患者效果明顯,能有效改善凝血功能,調節(jié)血液流變學水平。丁苯酞軟膠囊主要成分是丁基苯酞,可調節(jié)腦缺血及線粒體功能,改善抗氧化作用,延緩細胞凋亡、壞死,進而改善微血管痙攣,修復受損腦細胞。 此外,丁苯酞軟膠囊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調節(jié)缺血區(qū)微循環(huán)和血流灌注,進一步緩解腦水腫,修復血腦屏障功能,進而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因此,聯合用藥可進一步提高療效, 改善凝血功能, 調節(jié)血液流變學水平。 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常規(guī)用藥組與聯合用藥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拜阿司匹林治療TIA 基礎上,加用丁苯酞軟膠囊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 拜阿司匹林+ 丁苯酞軟膠囊治療TIA 患者效果明顯,能有效改善凝血功能,調節(jié)血液流變學水平,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