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玲
加強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高教學效率是語文教學的總目標,而除了要以知識教學為核心外,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該給予寫作教學更多的關注。分段訓練是新的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此,可以通過分段訓練模式進一步實現(xiàn)寫作課堂的高質量教學。那么,在小學寫作教學中,如何實施分段訓練模式呢?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寫作教學中的問題
寫作是提升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在語文中占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同時對考試成績也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對寫作教學的關注和重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然而,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加之社會觀念以及教學環(huán)境整體發(fā)生了變化、教師個人教學能力和素質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寫作教學的問題仍然存在。
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寫作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與教師的教學理念不匹配。互聯(lián)網(wǎng)等科技手段給教學帶來了諸多便利,也帶來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既包括教學內容、教學要求等,也包括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習慣。面對這種變化,部分教師很難察覺以及適應,導致在教學中忽視了教學改革,仍然堅持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積極應用分段訓練等新模式,在適應新教學環(huán)境的基礎上提升教學效率。
二、分段訓練模式在小學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1.結合學生學習能力制定分段訓練計劃。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應用分段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寫作基礎和能力確定訓練內容。小學生由于接觸系統(tǒng)化寫作訓練的時間較短,與學前階段接受的教育內容不同,而且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較為鮮明,所以從整體上看,學生在寫作方面的需求各不相同。既有寫作基礎較好,能力較強的學生,也有基礎和能力不足的學生。寫作能力不強的原因,或者是因為缺少興趣,或者是因為訓練方法不正確。因此,教師在開展分段訓練時,可以先通過簡單的交流和寫作練習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并且按照原因和能力等不同標準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具體到分段訓練的內容,教師則主要遵循低階段以習慣養(yǎng)成為主、中階段以技巧提升為主、高階段以能力強化為主的原則。
例如,對于作文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在布置分段訓練內容時,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習慣和激發(fā)興趣為主,通過觀察日記、看圖寫故事等趣味性較強的訓練內容,讓學生逐步完成寫作的原始積累;而對于具備基礎寫作能力且對寫作感興趣的學生,教師需要注重寫作技巧的講解和指導。教師要總結不同類型文章的寫作技巧,在課堂上詳細講解或者結合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課下學習,同時結合教材中的閱讀文章,深化學生的體會和感受;對于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分段訓練的內容主要涉及文章的整體布局、作文水平的綜合提升等,要以完整的寫作練習為主要內容。通過這樣的分段訓練模式,處在不同水平和階段的學生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最大程度地提升寫作能力。
2.結合寫作主題組織分段訓練活動。應用分段訓練模式除了要以學生的寫作能力為標準外,也可以將作文練習的主題作為分段標準,從而根據(jù)不同的主題和寫作體裁要求確定不同的分段訓練活動。在小學階段,寫作主要涉及到寫人、寫景和寫物的記敘文以及日記、便條等應用文類型,不同主題和體裁的文章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進行分段訓練時,可以根據(jù)不同類型文章的要求選擇訓練的不同活動形式。
例如,對于寫景的記敘文,教師可以設計課下觀察、課上分享和片段練習等課堂活動,要求學生在課下了解寫景作文的主要要求,觀察所寫景物,并且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用照片、視頻等形式記錄下來,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分享后,再通過練筆將自己的觀察結果轉換成文字,切實提高學生的寫景能力。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按照寫作重點展開分段訓練,根據(jù)作文的開頭、正文、結尾以及描寫、結構等不同部分的具體要求,設計不同類型的訓練活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
綜上所述,在強調素質教育的當下,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同時也是課堂教學的難點。因此,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成為了教師重點關注的內容?;趥€性化教學的理念,教師可以在寫作教學中應用分段教學的模式,根據(jù)學生能力和寫作要求設計分段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