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啟軍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鄉(xiāng)村書屋”工程經過10余年的建設和發(fā)展,如今已遍布全國。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全國各地鄉(xiāng)村書屋結合本地實際,有針對性地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精神加油站”。部分地區(qū)的鄉(xiāng)村書屋因獨特的建筑風格成為了“網紅打卡地”,促進當?shù)卮迕裨鍪?,真正讓書屋變成了“黃金屋”。
被譽為中國最美觀云海之地的牛背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蒲麥地村。曾經,這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因生計匱乏而造成村落凋零等問題。為了改善村里的現(xiàn)狀,一群青年志愿者在公益項目的支持下,在這里建造了一座“志愿者之家”。建筑底層完全開放,擁有讀書閱覽、聚會等多種功能。結合實用功能而重新設計的鋼網架門,即可以存儲木柴,又可在完全打開時,將室內外空間融匯貫通。最吸引人的觀景臺位于二層的拱形瓦檐下,它的起伏如同遠山與云海。每到夜晚,山間徒步的人就會看到從這間書屋中泛出的微光,這就如同在航海中的人看到燈塔一般,是一種召喚和安慰。
安徽銅陵的沿江岸邊碼頭林立。隨著城市的發(fā)展,沿江廢棄的工業(yè)遺跡已和周圍環(huán)境顯得格格不入。當?shù)卣驯姸喙I(yè)碼頭作為工業(yè)遺跡進行改造利用?!按a頭書屋”是其中之一。書屋運用鋼結構玻璃幕墻,將建筑“懸浮”在舊碼頭上,營造出上、中、下三個觀江平臺。建筑如同從土地中長出一般,形成了一個通往“書?!钡摹按a頭”。讀書閑暇,看看周邊的環(huán)境,開闊整齊的玻璃幕墻讓窗外的景色一覽無遺,晴天感受陽光的撫慰;雨天傾聽雨點的音符。剛進門的竹走廊、“藏經閣”上的竹風鈴、陽臺上的竹窗簾、一路的竹地板……使人忘卻喧囂,感受田園的寧靜。
廈地村位于福建省屏南縣屏城鄉(xiāng)東南部,有著800多年歷史,仍然保留著明清時期村落格局?!八飼辍碧幵谝黄镏校且蛔膹U已久的當?shù)孛窬?,僅保留著三面完整的夯土老墻和殘破的院墻。建筑師將殘存的老墻視為容器,新建部分基本隱匿于老墻之內,從外面看似乎不見什么改造痕跡。而其中,卻足具現(xiàn)代氣息,仿佛所有的書都在述說著過去、當下與未來的故事。通過一杯咖啡,更能感受到這山野間有關時間的秘密。入眼和稻穗、梯田和山峰,層層疊疊,郁郁蔥蔥,能把人帶入桃源仙境。
青龍塢因盤臥桐廬深山的一條溪流而得名。鄉(xiāng)村膠囊旅社書店曾是一間老屋,南面背依青翠山林緩坡,北面低臺院落,緊鄰山間可俯看山谷,東端可見叢林。房子經歷兩個不同年代擴建的痕跡依稀可見,墻身上還有農業(yè)合作社時期遺留下來的斑駁標語。在這個占地232平方米,高7.2米的兩層高民宅里,有著20個膠囊、11個不同平臺高度的錯綜復雜的內部空間,同時也是一個可以自由穿梭或者停留的空間。漫游、攀爬、靜止、閱讀、入“囊”休息……置身其中,不見全貌,卻在每一處停頓和轉身時捕捉到不同的景觀,在這一片室內的山水園林中尋趣。
高步村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經過數(shù)百年的沉淀具有較高的文化遺產價值。但仍受到城市現(xiàn)代化的沖擊,傳統(tǒng)正在逐步消失。以侗族建筑的傳統(tǒng)木結構設計為起點的“高步書屋”面積約200平方米,乍看是傳統(tǒng)的侗族建筑,而參與其中去就會發(fā)現(xiàn)它是新與舊的融合。底層中心處貫通整座書屋的樓梯,是它的標志性元素。開放的空間讓村民休息或供舉辦展覽等活動,二層和三層則由不同主題的圖書書架構成外墻。這座書屋不只是圖書館,而是一個讓村民互動的公共建筑,也讓孩子們放下各種電子設備,透過書籍觸碰到他們的夢想與未來。
“唐堡書院”在陳堡鎮(zhèn)的村口,是基于村落獨特的文化屬性而為當?shù)睾⑼⒋迕褚约坝慰徒ㄔ斓囊粋€寓教于樂、文化交流的鄉(xiāng)村活動場所。在這里,村落縱橫穿插、錯落有序,河流繞田而過,生生不息。在不經意間自然勾勒出了一幅“山水田園繞城郭,人居美景入畫來”的極致村落景象。為重新詮釋這一中國田園山水畫般的詩意訴求,讓建筑與自然完美融合。設計師通過對村落肌理原型進行提取和轉譯后,植入到設計中,既形成相互穿插的整體建筑布局,又尊重與保護了村落群體建筑的肌理特性,活態(tài)傳承了江蘇省興化地區(qū)村落肌理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