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瑀,鄧 俊,邱立華,范新陽,黃 靜,王榮平 ,苗永旺
(1.云南農業(yè)大學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畜牧獸醫(yī)學院,云南 昆明 650212;3.云南省畜牧總站,云南 昆明 650224)
畜禽生長速度主要體現在某一時段內體質量及體尺指標的生長量上。生長發(fā)育性狀作為肉用畜禽中最主要的經濟性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養(yǎng)殖業(yè)的經濟效益[1]。生長速度快,意味著養(yǎng)殖周期短,同等時間內的畜產品產量升高,時間、勞動力及飼養(yǎng)管理等生產相關成本大大降低。畜禽早期生長速度易受品種、年齡、性別和生理狀況等自身因素以及溫度、濕度、光照和海拔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動物的生長發(fā)育與年齡存在非線性關系,在生產中可用非線性數學模型來描述其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2]。近年來,各國研究者為了更好地描述畜禽累積生長曲線,構建了多種非線性數學模型,例如Gompertz、Logistic 和Von Bertalanffy模型等,用于描述畜禽的生長發(fā)育特征。這些方程可以有效地消除試驗誤差的影響,反映畜禽不同群體在生長率、最大體質量或體尺方面的差異,同時還可對某些器官或組織的生長參數進行模擬和估計[2-3]。理想的曲線模型不僅能確定畜禽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還能預測畜禽體質量增長率、飼料消耗量及轉化率[4],對畜禽的飼養(yǎng)管理和培育具有指導意義。
那米雞主產于云南省維西縣攀天閣鄉(xiāng),體型結構緊湊,外貌優(yōu)美,特征明顯,具有適應高海拔寒冷山地氣候環(huán)境,抗逆性強、耐粗飼、覓食力強、野性足、肉質佳和蛋品質好等優(yōu)良特性。該雞是未經選育的原始地方雞種,迄今鮮有對其種質特性的研究報道,其早期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尚不清楚。為闡明那米雞的早期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本研究對那米雞從出生到210 日齡的體質量進行了測定,并采用Gompertz、Logistic 和Von Bertalanffy 3 種常用的非線性曲線模型對那米雞的生長發(fā)育進行擬合研究,以進一步揭示其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為今后那米雞的選育利用及其早期飼養(yǎng)管理提供依據。
本研究所用的那米雞觀測群體(200 只)由維西縣那米雞保種場提供。試驗用雞采用舍內平養(yǎng)模式,且飼養(yǎng)管理方式保持一致。試驗飼料選用華港農牧集團云南大理康華飼料有限公司生產的蛋雞配合飼料,主要原料組成:玉米、豆粕、棉粕、菜粕、玉米酒糟(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 from corn,DDGS)、豬油、石粉、維生素、氨基酸、植酸酶、磷酸氫鈣和氯化鈉等礦物元素及防霉劑等。50 日齡以前飼料成分保證值為:粗蛋白≥20%,粗纖維≤5.5%,粗灰分≤8.0%,鈣0.70%~1.20%,總磷0.30%~1.20%,氯化鈉0.30%~0.80%,蛋氨酸0.50%~0.90%,水分≤14%。51~150 日齡成分保證值為:粗蛋白≥18%,粗纖維≤6.0%,粗灰分≤10.0%,鈣1.50%~2.00%,總磷0.30%~1.20%,氯化鈉0.30%~0.80%,蛋氨酸0.80%~0.90%,水分≤12.5%。150 日齡以后成分保證值為:粗蛋白≥16%,粗纖維≤6.0%,粗灰分≤15.5%,鈣3.00%~4.50%,總磷0.30%~1.20%,氯化鈉0.20%~0.70%,蛋氨酸0.80%~0.90%,水分≤12.5%。
經正常孵化,試驗雞出殼后(1 日齡)即對健康雛雞進行隨機抽樣60 只稱質量,其余各日齡取樣數量:2 日齡60 只,15 日齡57 只;30 日齡公、母各30 只;60 日齡公、母各21 只;90 日齡公、母雞各20 只;120 日齡公雞35 只、母雞20 只;150 日齡、180 日齡和210 日齡公、母雞各15 只。測定時,所有雞需禁食12 h 后才稱體質量。在試驗期間,保持雞只自由采食及飲水,所有免疫程序嚴格執(zhí)行,飼養(yǎng)管理按照場內制定規(guī)范執(zhí)行。
根據體質量測定結果繪制那米雞體質量累積生長曲線,并利用Gompertz、Logistic 和Von Bertalanffy 3 種非線性生長曲線模型對那米雞進行生長曲線擬合,計算模型參數A(極限生長量)、B(常數尺度)、k(瞬時相對生長率),根據擬合度R2對生長模型進行評價,通過分析那米雞體質量隨日齡的變化趨勢,揭示那米雞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各模型表達式見表1。
表1 3 種常用動物生長曲線模型Tab.1 Three common growth curve models of animals
根據所測數據,按照公式(1)和(2)計算那米雞的絕對生長量及相對生長率,并繪制出絕對生長曲線和相對生長率曲線。
式中,w0為前一次測定的體質量或長度;w1為后一次測定的體質量或長度;t0為前一次測定時的日齡;t1為后一次測定時的日齡。
本研究的觀測數據用Excel 2010 進行初步整理,計算各日齡平均體質量,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同時計算絕對生長量及相對生長率,根據計算結果繪制曲線圖,然后用SPSS 17.0 軟件進行生長曲線擬合。
不同日齡公、母雞體質量(平均值±標準誤)見表2。根據各日齡平均體質量繪制出累積生長曲線,那米雞累積生長發(fā)育曲線呈現為“S”形曲線(圖1)。30 日齡以前,公、母雞生長發(fā)育較為緩慢,自30 日齡以后,公雞體質量明顯高于母雞,但均呈現為穩(wěn)定增長的趨勢。那米雞30 日齡之前公、母雞累計生長比較一致,30 日齡之后特別是60 日齡之后公、母雞平均月累積增重的差距逐漸拉大,反映出公雞生長比母雞快。從累積生長分析看出:公、母雞生長規(guī)律基本相似,早期生長速度較慢,至210 日齡時均未達到累積生長高峰(表2、圖1)。那米雞在60 日齡以前,公、母雞生長速度基本一致,自60 日齡以后,公雞的生長速度明顯快于母雞,但均在90 齡左右達到生長速度的最高峰,隨后生長速度逐漸下降(圖2)。自30 日齡起,那米雞的生長強度呈現逐漸下降的狀態(tài),從總體水平看,在30 至120 日齡期間,公雞生長強度均高于母雞生長強度,120 日齡以后,公、母雞生長強度基本保持一致(圖3)。
表2 不同年齡那米雞體質量統(tǒng)計表Tab.2 Statistics on the weight of Nami chickens at different ages
圖1 那米雞累積生長曲線Fig.1 Cumulative growth curve of Nami chicken
圖2 那米雞絕對生長曲線Fig.2 Absolute growth curve of Nami chicken
圖3 那米雞相對生長曲線Fig.3 Relative growth curve of Nami chicken
選用Gompertz、Logistic 和Von Bertalanffy 3 種常用的非線性曲線模型對那米雞的生長發(fā)育進行擬合。3 種模型的擬合參數估計值及擬合度(R2)的相關結果見表3、4。那米雞體質量實際觀測值與3 種模型曲線擬合估計值比較結果見表5。3 種模型的擬合曲線與那米雞公、母雞的實際生長曲線基本吻合(圖4)。
所用的3 種曲線模型均能較好的擬合那米雞公、母雞的生長曲線,擬合度均達0.99 以上(表4、5)。其中,Gompertz 和Von Bertalanffy 模型對公雞的生長曲線的R2均達0.998,對母雞的生長曲線的均達1.000,Logistic 模型對公、母雞生長曲線的R2相同,均為0.994。故從R2來看,以Gompertz 和Von Bertalanffy 模型對那米雞的擬合效果最佳。由表5 可知:Gompertz 模型預測的公、母雞極限體質量與那米雞210 日齡體質量較近,但在預測母雞早期生長時差異較大;Von Bertalanffy 模型預測的那米雞公、母雞210 日齡估計值與觀測值較接近,但在預測公雞早期生長的擬合值與觀測值差異較大。綜合而言,Gompertz模型對那米雞公雞體質量的擬合度更高,Von Bertalanffy 模型對母雞體質量的擬合度更高。擬建立的公雞Gompertz 模型生長曲線方程為:y=2 564.915e-4.38469exp(-0.02156t);母雞Von Bertalanffy 模型生長曲線方程為y=2 083.609 (1-0.783 65e-0.01493t)3;通過Gompertz 模型擬合那米雞公雞的極限體質量為2 564.915 g,拐點日齡為68.57 日齡,拐點體質量為943.58 g;通過Von Bertalanffy 模型擬合母雞的極限體質量為2 083.609 g,拐點日齡為57.24 日齡,拐點體質量為617.37 g。
累積生長指畜禽在任何一個時期測得的體質量求體尺,表示畜禽生長發(fā)育的累積結果,通過不同階段的累積生長值,可了解畜禽的生長情況。通常情況下,畜禽累計生長曲線近似于“S”形;絕對生長指畜禽在某一時段內的生長,用以揭示畜禽某時段內的生長速度,是評定不同品種或品系優(yōu)良與否、制定及檢測飼養(yǎng)管理方式的重要依據之一;相對生長率指一定時間內,體質量或體尺增長量占初始量的比率,可反映畜禽生長強度,生長強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其曲線近似于“L”形[1]。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的研究結果是制定畜禽生產規(guī)劃的重要依據之一,對生產實踐具有重要意義[5]。
表3 那米雞公雞3 種模型生長曲線參數估計值和擬合度Tab.3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fitting degree for growth curves of three models in Nami cock
表4 那米雞母雞3 種模型生長曲線參數估計值和擬合度Tab.4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fitting degree for growth curves of three models in Nami hen
表5 那米雞體質量實際觀測值與3 種擬合曲線估計值比較Tab.5 Comparison between observed value and estimation value of three fitting curves in Nami chicken
圖4 那米雞生長曲線擬合比較Fig.4 Comparison of growth curve fitting of Nami chicken
從累積生長曲線、絕對生長曲線和相對生長率來看,那米雞的累積生長曲線近似于“S”形。雛雞在60 日齡以前,由于消化機能發(fā)育不完善,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率較低,再加之那米雞產地海拔較高,所以整個生長過程中表現為60 日齡以前生長較緩慢,在60~120 日齡這一階段為那米雞的生長旺盛期,在此時段內,那米雞對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率最高,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提供高能飼料,促進那米雞快速生長,但同時應注意能量過剩引發(fā)禽痛風和過度肥胖,進而導致站立不穩(wěn)、長期伏地甚至死亡;120 日齡以后,那米雞生長速度減緩,公母雞生長趨勢基本保持一致,盡管生長緩慢,但在210 日齡時,仍未達到累積生長極限。因此,在那米雞飼養(yǎng)過程中,在育雛期(60 日齡以前),可采用公、母雞混養(yǎng)模式,以減少飼養(yǎng)管理成本。60 日齡以后,由于公、母雞在生長發(fā)育上的差異,應實行公、母雞分群飼養(yǎng)模式,以確保那米雞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營養(yǎng)需求,最大效率的縮短飼養(yǎng)周期,進而提高生產效率。
本研究選用的3 種曲線模型均能較好的擬合那米雞公、母雞的生長曲線,擬合度均達0.99 以上,且擬合值與實際觀測值均較接近。其中,Gompertz 模型對公雞生長曲線的擬合度最佳,擬合度為0.998,這一結果與申志超等[6]對鹽津烏骨雞、劉雙燕等[7]對騰沖雪雞、李青青等[8]對獨龍雞、白優(yōu)等[4]對烏蒙鳳雞、佟薈全等[9]對大圍山微型雞、朱志明等[10]對藏雞、孟信群等[11]對赤水烏骨雞的研究結果一致。Von Bertalanffy 模型對母雞生長曲線的擬合度最佳,擬合度為1.000。這一結果與李建[12]對壩上長尾雞、牛建芹等[13]對東鄉(xiāng)黑雞、姜自芹等[14]對武定雞的研究結果一致。Gompertz 模型擬合公雞的拐點日齡為68.57 d,拐點體質量為943.58 g,極限體質量為2 564.915 g;Von Bertalanffy 模型擬合母雞的拐點日齡為57.24 d,拐點體質量為617.37 g,極限體質量為2 083.609 g。提示那米雞公雞在68 日齡、母雞在57 日齡以前增重速度較快,在此之后生長速度逐漸變慢。所以在那米雞體質量生長的拐點日齡以前,應做好那米雞的飼養(yǎng)管理工作,保證日糧的營養(yǎng)性,進而提升那米雞的飼料轉化率和利用率,以促進那米雞生長發(fā)育,提升其生產性能。在拐點日齡之后的飼養(yǎng)階段,可適當地調整日糧配置,進而達到通過降低飼養(yǎng)成本以提升經濟效益的目的。
那米雞體質量生長曲線近似于標準的“S”形,表明其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正常,表現為早期生長速度較慢,60~120 日齡階段為該雞的生長旺盛期,120 日齡以后生長速度逐漸減緩,210 日齡尚未達到累積生長高峰;3 種非線性曲線擬合模型中,Gompertz 模型對那米雞公雞體質量的擬合度更高,Von Bertalanffy 模型對母雞體質量的擬合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