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光軍
引言: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內(nèi)容很多都是來源于生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應該把握好這一點,將教學與生活有效地銜接起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理解,提升教學質(zhì)量。不過就具體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一味地沿用灌輸式教學手段,同時存在嚴重的照本宣科的問題,對于其他方面比較忽視。這樣,導致學生覺得思想政治離自己很遙遠,進而不愿意主動參與其中,影響到教學效果。加強教學與生活的結合則能很好解決這一問題,有效豐富教學內(nèi)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調(diào)動學生原有認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理解,并形成良好的思想素養(yǎng)與政治意識,為其今后學習進步奠定扎實的基礎。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改革已然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也積極實踐,不過因為認知不足,在具體實踐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嚴重影響到改革成效。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改革中,教學模式應用不夠深入是十分突出的一大問題,而且教師所選用的生活化案例和教材內(nèi)容銜接性不足,導致教學偏離主題,難以達成理想的效果[1]。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使枯燥的教學活動變得更加趣味性和生活化,會主動引入一些生活案例,然后借助此進行知識點的導入。不過在教學逐漸深入的時候,教師卻忽視了對案例的分析,導致生活化教學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為教學提供服務。
高中教學面臨著高考壓力,因此學校領導、教師等基本都將重心放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借助此衡量教學質(zhì)量。這樣,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往往就是盲目的進行知識的灌輸,然后讓學生大量的練習,期望應用這種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沒能讓學生從生活中進行知識的感受。就學生方面而言,面對升學壓力,一般會采用大量刷題和機械硬背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的學習。這樣,極大阻礙到教學生活化改革,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時,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發(fā)展也有著很大的不良影響。
在具體教學中,部分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往往存在照本宣科的情況,不愿意積極進行知識的拓展。具體表現(xiàn)為在課堂上,教師一味地對照教材內(nèi)容進行理論式的講解,而學生則被動接受,雙方缺乏有效地互動,教師也不能結合教材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匮由臁_@樣導致課堂氛圍十分的枯燥無趣,學生學習熱情難以被調(diào)動,極易出現(xiàn)開小差的情況,如走神、聊天等,教學效果自然很不理想。
思想政治和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清楚認識到這一點,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合理借助生活化方式,借助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鋪墊,同時發(fā)展學生的生活化思維。首先,在課前可以進行提問,又或者是設置懸念,借助此引出與課程知識相關的生活事例。以《個人收入分配》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先不要急著呈現(xiàn)收入分配方式,而是可以先提出問題:“你們的父母從事什么職業(yè)呢?”不同職業(yè)中蘊含的分配手段和要素都是不一樣的,而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逐漸引出正文,這樣便能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2]。又如在投資理財專題知識教學中,其中內(nèi)容主要就是投資、銀行等方面的,高中生接觸不多。為此,在開課之初,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下自己的投資理財經(jīng)歷,然后逐漸過渡。這樣,便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生活與政治之間的聯(lián)系,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助力;其次,借助新聞資訊導入。如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影響”這節(jié)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中美貿(mào)易戰(zhàn)”這一資訊進行課程導入,引導學生分析這一事件對我國經(jīng)濟產(chǎn)生的影響,這樣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提升學習有效性。
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關鍵所在就是將教學與生活有效地結合,使得課程內(nèi)容可以與學生的生活更加地貼近。而將知識和學生的生活有效融合起來,能夠很好地激起學生的思考,主動進行知識的探索,最終實現(xiàn)深度理解與掌握。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進行生活場景的創(chuàng)設。這里所講的生活場景可以是自然情境,也可以是生活中、校園中的情境。在具體構建中,教師可以引入多樣化的手段進行輔助,如語言藝術、信息技術等,又或者是直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深入生活情境中感受。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不論采用哪一種方式,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深入情境中積極探索和體驗,實現(xiàn)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管理》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入貼近學生生活的班干部選舉這一實例,讓學生了解怎樣借助班級實現(xiàn)自我管理,然后基于此逐漸引入正文,這樣遠比教師直接口頭講授效果要好得多,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課改下,僅靠課堂教學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要,所以還得教師積極進行教學拓展,使得教學可以深入社會與生活中。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側重于理論方面,進而給學生一種枯燥無趣的感覺。而在生活化教學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師需要積極做出改變,組織多樣化的課外實踐活動,以便促進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并讓學生從中學會思考和探究,還有靈活應用自身所學解決具體問題。以《我們的中華文化》這節(jié)知識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入本地博物館、展覽館的圖片視頻,借助此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3]。之后在課后作業(yè)布置上,可以減少以往的書面作業(yè)量,帶領學生進入博物館、展覽館等地進行親身感受,感受完成之后,再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上交,將體會到的中華文化通過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加深他們的印象,并借助此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得學生可以主動了解中華文化方面的知識,強化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不斷推進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改革顯得十分緊迫,傳統(tǒng)教學模式顯然很難有效滿足教學要求。為此,教師需要加強關注,合理滲透生活化。與此同時,還得客觀地面對一些“偽生活化”的問題,給予學生課堂主體性充足的尊重,這樣,學生才能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主動進行知識的思考和探究,進而更好地發(fā)揮生活化的作用,推動教學目標有效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