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文銘
教師評價是現(xiàn)代教育評價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其對于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乃至推動現(xiàn)代教育進步均有著重要意義。而要做好教師評價工作,自然少不了相應的評價機制作為依據(jù)和標準。否則難以做到系統(tǒng)化、客觀化、有效化評價,導致教師評價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目前針對高中生物教師的評價機制過于片面,不管是從目標還是從內容上來看,都很難全面、綜合地反映教師實際情況。雖然評價指標廣泛覆蓋“績”、“能”、“德”、“勤”等四大方面,但基本上都是以“績”為核心,以“勤”為基礎,通過考勤與績效考核的方式進行片面化評價,“能”與“德”方面的評價則較為隨意甚至敷衍,并不能真正實現(xiàn)綜合化評價。毫無疑問,這種過于強調某一部分的評級機制,并不契合素質教育要求,也很難真實反映教師綜合素養(yǎng)。
為了保障教師評價工作的順利落實,不少高中學校都是基于具體的評價指標對生物教師進行考核與評價,借助量化指標保障考核工作的有效落實。但是生物教師評價的內容及內涵極為豐富,部分評價內容難以通過可量化的指標進行有效表示。這意味著在實踐中要么是直接忽略這部分內容,要么是強行通過量化的方式對其進行簡化式評價,二者均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與有效性。與此同時,這種完全基于數(shù)據(jù)指標的量化評價機制過于死板,在實踐中往往會遇到不少難題,可操作性較差,評價質量與效率都難以得到保障。
在開展教師評價工作的過程中,評價程序不完善的現(xiàn)象也較為普遍。首先,評價模式較為單一,過分依賴他評模式。雖然引入了領導評價、專家評價、同行評價與學生評價等各種方式,但是從本質上而言均屬于他評模式,而且不同評價主體的角色、能力等均有所不同,導致過度依賴他評反而容易出現(xiàn)評價結果相矛盾、難以維持客觀公正的情況。其次,評價缺乏過程性與連續(xù)性。生物教師評價基本上集中在期中、期末等特殊時期,在平時則缺乏相應的有效評價。這樣不但難以持續(xù)反映教師發(fā)展情況,也可能因為過于短促、片面的評價導致評價結果失真。最后,評價結果處理與利用不到位。生物教師評價結果往往來自不同評價主體,包含大量內容,需要進行綜合處理與挖掘利用,才能充分發(fā)揮評價作用。但是相關機制并不完善,導致評價工作流于形式,存在為了評價而評價的亂象。
高中生物教師評價機制之所以會過于片面,從根本上而言還是評價目的觀過于滯后。不少高中學校領導沒有及時更新教師評價目的觀,忽視了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依舊只關注教師在教書方面的價值,和傳統(tǒng)填鴨式教育一樣唯成績論,著重從教師的教書效果也就是學生們的學習成績層面對教師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結合必要的考勤評價,對教師的工作進行較為基礎和片面的評價。而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必然需要推動評價目的觀的有效更新與合理轉變。首先,高中學校領導應當對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有正確認知,并意識到教師評價從單項評價向綜合評價轉變的必要性,真正做到全面圍繞“績”、“能”、“德”“勤”對教師進行綜合化評價,并以此加強教師約束、管理和培訓,打造一支能完全勝任新課程背景下教書育人任務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其次,樹立持續(xù)發(fā)展的評價目的觀。教師評價不應當作為“鑒定”、“分等”的工具,而應當是幫助教師正確認識自身、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成績、持續(xù)改進的依據(jù),是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關鍵。
不管是出于對教師評價的可操作性考量,還是出于對評價結果的可靠性保障,都需要構建科學、系統(tǒng)、合理的生物教師評價指標體系,并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從各個層面對教師進行綜合化評價。以教學為重心,對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指標進行適當分解,并構建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能夠為評價工作的落實提供必要依據(jù)和標準。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課堂文化等維度,就高中生物教師的“績”、“能”、“德”“勤”進行綜合化評價,構建合適的評價指標。其中從學生學習層面看,可以通過課前準備、認真聽講、主動互動、自主探索、目標達成等展開評價;從教師教學層面看,則可以通過環(huán)節(jié)銜接、內容呈現(xiàn)、教學對話、課堂導控等展開評價;從課程性質層面看,可以通過大綱目標、課程內容、能力品質、教學資源、教學評價等展開評價;從課堂文化層面看,可以通過思考探索、民主自由、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生物文化、教學風格等展開評價。當然,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需要從其他維度進行補充,如作業(yè)管理、個人德行、考勤記錄、進步發(fā)展,真正做到全方位、綜合化評價,全面反映生物教師的實際情況。
對生物教師評價程序進行合理優(yōu)化,是進一步強化評價結果真實性、客觀性、有效性與可靠性的關鍵。引入自評模式,充分參考教師對自身的評價,結合他評模式進行客觀分析并得出最終結果。同時要加強對評價者的引導和培訓,促使各評價者基于正確的價值取向進行客觀評價,提高領導、專家、教師等的評價素養(yǎng),從而保障結果的可靠性。同時對評價過程進行優(yōu)化,將評價活動合理分布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以及各個方面,真正實現(xiàn)全面覆蓋、全過程覆蓋,通過過程化、持續(xù)化的評價進一步強化結果的可靠性。另外還需要加強對評價結果的綜合化處理,借助先進技術如大數(shù)據(jù)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對評價結果中的信息價值進行全面、深度挖掘,更加有效地把握生物教師的特點、優(yōu)勢與不足,從而為相應的教師培養(yǎng)與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據(jù),促進生物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與綜合化進步。
綜上可知,對高中生物教師評價機制進行合理優(yōu)化十分有必要,這是保障教師評價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的基礎,對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高中學校需要根據(jù)本校實際情況,積極通過各種可行方式,探索推動生物教師評價機制有效優(yōu)化的可行路徑,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生物教師評價質量和效率,全面、客觀反映教師綜合素養(yǎng),并針對教師所暴露出的各種不足進行針對性改善,致力于打造一支綜合素養(yǎng)足夠高的優(yōu)秀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