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娜
高中時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心理上都會有很大的負擔,由于追趕教學進度等因素,在課堂的創(chuàng)新上,很難有新的突破。久而久之,大部分教師都將精力放在了學生成績的提高上,很少去顧及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對于高中生來講,他們的學習深度應該較從前有較大的延伸,不要再停留在知識的表層,而是要繼續(xù)挖掘下去,深入探究背后的種種。為了使教學正常順利開展,教師要提高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這樣才能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助力學生的成長留出更多的發(fā)展空間。
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傳遞數理知識的科學,其知識體系由來已久,在前人、后人的綜合不懈努力之下,自成一套科學的系統。然而,學生對化學的了解不夠深入,他們大部分都是自初中畢業(yè)之際才開始正式學習這門課程的,時間短任務重,對這門學科的一些背景知識了解都不夠深入。除此之外,在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這個話題上,教師也應該著手處理,讓學生找到化學學習的樂趣?;瘜W學科背后的知識體系十分龐大,其中蘊藏的奧秘也有很多,除了現有的知識,仍然也有很多未知的領域等著學生去探索。
因此,教師可以在新授課的時候引入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化學奧秘,從而產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元素周期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提前搜集相關的資料,給學生講解相關的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元素周期表”誕生的由來。作為化學學科的重要理論基礎,“元素周期律”存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學生在整個高中階段要學習的重點。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來向學生娓娓道來,在課前以這樣的形式實現課堂的導入。這樣一來,通過引入背景知識,有利于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化學奧秘。
在整個高中時期,化學實驗都是重要的存在,為許多知識的呈現做好了鋪墊,也是開發(fā)學生智力、腦力的重要途徑。綜合以往的教學經驗不難發(fā)現,化學實驗與化學知識一脈相承,在知識的應用上,能夠發(fā)揮巨大的作用,讓學生親身體驗化學物質的作用,這有利于加深他們的學習印象。然而,受教學時間的限制,高中生接觸化學實驗的機會可謂是少之又少,對于他們而言,這也是喪失了一項技能。在核心素養(yǎng)的提倡之下,教師要多側重學生綜合能力上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化學實驗,增添更多的課堂樂趣。
例如,在教學《氧化還原反應》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化學實驗來推動課堂的開展。為了提高課堂效率,不耽誤太多的寶貴時間,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向學生展示實驗的具體過程。通過觀看教師播放的視頻,相信學生心中對此類實驗的操作能夠有更加清晰的認識。緊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并且記錄下實驗現象、實驗過程,以供后續(xù)研究。這樣一來,通過組織化學實驗,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對化學現象產生更深的感觸和思考,從而增添更多的課堂樂趣。
作業(yè)對學生來講是必不可少的,是他們用來鞏固知識的有效途徑。雖然學生可能在課堂上對所學習的知識印象深刻,但是記憶的遺忘也是很快的,今天學習的知識往往第二天就會有所遺忘了,等到有用時,往往大腦一片空白??紤]到這一點,教師務必要督促學生鞏固知識,通過不斷的復習,使得短暫記憶發(fā)展成為長時記憶。因此,教師可以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以此來銜接課上課下的學習,不要讓學生“顧頭不顧尾”,與此同時,通過檢查學生的作業(yè),發(fā)現學生的薄弱之處,以此來“對癥下藥”。
例如,在教學《非金屬及其化合物》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整理所學內容,并且對做過的錯題進行回顧、再練,確保不會再出現同樣的錯誤。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構建知識框架,將知識進行凝練,以框架的形式進行復習,以小見大,串聯起前前后后的知識。在課上,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檢測,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以此作為改進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這樣一來,通過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有利于銜接學生在課上、課下的學習。
綜合上文可以看出,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策略可謂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和自身的教學實際出發(fā),展開教學實踐與思考。首先,教師可以引入背景知識,將一個個化學原理產生的故事講述給學生,從而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化學奧秘。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化學實驗,讓學生著手操作,在實驗中消化平日里所學習的知識,從而增添更多的課堂樂趣。最后,教師可以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銜接學生課上課下的學習,督促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并且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