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巖鋒
課題來源:本文系邢臺市“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語文課堂多元評價方式的實施策略研究”(課題編號:1701081)研究成果
多元化評價方式是現代教育所倡導的一種評價模式,無論是在評價形式上,還是評價內容上,都注重從多個角度客觀評價學生。這種方式的應用更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同時也會提升教師的評價藝術。但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實踐并不成熟,要達到顯著的成效,還需要充分結合學科特征和學生狀況探究更科學的實施辦法。
評價是初中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它不僅可以強化教學質量,使學科更具吸引力,同時也可以更好地開發(fā)學生語文潛力,全面、深刻地認識不足,以在語文中取得實質性進步。而以往初中語文教學評價體系存在多種問題,評價內容片面,評價的標準缺乏靈活性,且評價主體單一,致使學生過于關注成績,難以實現綜合素質的發(fā)展[1]。當下,要以語文學科特征為方向,結合綜合素質培養(yǎng)目標,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即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評價理念。一方面設置靈活的評價標準,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實現個性化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豐富評價內容,更全面地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獲得良好學習體驗。
例如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情感的認識以及知識的應用,要促使學生在閱讀中實現思維品質、知識能力等多個方面的發(fā)展,那么相應針對閱讀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以此從多個維度來評價學生。而且在閱讀評價的標準上要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延伸性,不能局限于學生對核心思想和關鍵語段的理解,還需要深入去評價學生對文本情感思想、表達手法、人物形象等多方面的把握,以此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獲取全方位的能力。
傳統(tǒng)語文教學評價方法單一,限制了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要實踐多元化評價方法,則要充分整合多種評價手段,比如將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結合、質性評價和量內化評價結合,以此適應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更好地發(fā)揮課堂教學中評價的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多種評價方式的整合對于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改變以往固化、單一的評價形式,還要結合當下學情開發(fā)合理、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評價方式,不斷地根據開放性考試、學生行為觀察、情景測試等路徑調整評價方式,以此深化新課程評價理念,使語文教學質量有效提升[2]。
例如在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會接觸不同風格的寫作體裁,比如新聞寫作、傳記寫作、散文寫作等,每一種寫作對于學生的要求各不相同,在語言的表達、情感的抒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展現等方面每個學生都有差異性表現,那么關于寫作的評價,教師必須要多角度分析評判,針對學生課堂語句的仿寫、完整作品的呈現等途徑評價,在量化與質化評價中發(fā)展學生的作文能力。
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應用在語文課堂中,意味著對于學生在語文中的表現不再是單一的尺度評價,而是有多把“尺子”。這要求在教學中將多元化評價方式滲透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思維、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的發(fā)展,除了對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總結、還需要對課后、日常的表現有所觀察,給予客觀的評價和引導。同時按照語文培養(yǎng)目標,全過程的多元化評價方式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方面著手,使學生通過多層次的評價健全人格,提高語感和思維能力[3]。最后,關于初中語文課堂對多元評價方式的滲透,需求強調學習結果、原有基礎、探究過程以及長期效應這四個方面的評價,以此更好地強化語文教學深度。
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味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時,將多元化評價方式滲透在整個課堂,那么教師要觀察學生的表現,及時通過語言、測試等方式評價學生。比如課文的重點是描述百草園的部分,就學生掌握寫景抓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的手法狀況,教師針對學生的語言闡述、思考方式,相應給予評析,讓學生認識到個人不足以及表現良好之處,從而獲取顯著學習成果。
多元化評價方式既可以讓學生擁有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激發(fā)學科興趣,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其深刻的實踐功能使其在教學中發(fā)揮重要意義。在初中語文中應用這一評價方法,需要在全過程滲透,結合語文課程的特征構建完善的多元評價體系,適應“以人為本”的綜合培育目標,以多角度評價學生,使得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更好地把握潛能,全面、高效地提升語文學科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