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琪
蒼山、洱海,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我的老鄉(xiāng)——明代蜀中狀元楊升庵筆記有曰:“山則蒼蘢壘翠,海則半月掩藍……一望點蒼,不覺神爽飛越?!遍喿x至此,令我對大理心生向往。
就這樣,一次偶然,我和家人來到了大理。
一
人生之路上,我們常常渴望一種銘心的艷遇。在大理,這種渴望很容易被滿足。大理流行這樣一副聯(lián)語:“下關風,上關花,下關風吹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風、花、雪、月,大理,就以這種種“艷遇”,讓游客心旌搖曳。
漫步古城,你會發(fā)現(xiàn)好多稀奇古怪的人:有追逐夢想的少年,也有游山玩水的青年;有攜妻避世的匹夫,也有篤定安詳?shù)姆蚱蕖魃说?,寧靜安詳。也許,緊張的大城市生活讓我們身心俱疲,才讓我們在此稀釋生活的沉淀,覓得歲月的靜好。
在我們隨意性地散步途中,一座陵墓突兀于眼前。仔細一看墓碑,“總統(tǒng)兵馬大元帥杜文秀墓”十一個字赫然入目。墓前,立著著名歷史學家白壽彝先生的序文及重修碑記。一時,我記憶的閘門打開,思緒飛向近一個半世紀之前的晚清。
二
現(xiàn)在,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更多地關注自身的發(fā)展、口袋的消長、三餐的質量。
但杜文秀生活的時代不同。
杜文秀通曉伊斯蘭經(jīng)典,還曾經(jīng)中過秀才。但就是這樣有“功名”的人,也受到官府的欺壓,族人還遭到屠殺。為了討一個公道,杜文秀曾經(jīng)跋山涉水,輾轉萬里,到京城控告,但訴告無門。1856年,在太平天國農(nóng)民起義的大背景之下,杜文秀率眾“革命滿清,救民伐暴”,堅持了十八年之久。最后,為了大理免遭清軍屠城,杜文秀自服毒藥,后赴清營,被清軍將領岑毓英、楊玉科所殺。
歷史是一本厚重的大書,只不過,在當今商潮滾滾的時代,它早已蛛絲蒙卷,少有人讀。幸而大理的百姓,還記著這位曾經(jīng)讓大理“安居樂業(yè),夜不閉戶”的“總統(tǒng)兵馬大元帥”。右望蒼山,左鄰洱海,一代風云人物,就這樣靜靜躺在大地的懷抱。
也許,在大理古城,身為游客,你不屬于你,我不屬于我。我們都屬于路途,屬于遠方,屬于山水林園,屬于風花雪月。
但杜文秀屬于大理,屬于這一方他曾經(jīng)付出的土地,他曾經(jīng)深愛的人民。他的一切,都已融入古城,融入七里橋鄉(xiāng),融入下兌村,靜靜地融成了一道繞不開的風景。
三
很喜歡“天鏡閣”這個名字。
古人謂鏡子曰“鑒”,“鑒”多系銅鏡。入清以后,才有西洋傳來的玻璃鏡。古詩中寫美人照鏡,如果不是像木蘭那樣“對鏡貼花黃”照銅鏡,一般就會面對一盆水,或者站在平靜的河邊整理一番。所以,那時候把這種“照鏡子”,叫“鑒于水”?!度龂萘x》中的司馬徽號稱“水鏡先生”,大概來源于此。北宋詩人劉攽《雨后池上》曰“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就是以這樣的情形作比。
而“天鏡”很多時候指的是月亮或者湖面。宋之問謂:“石帆搖海上,天鏡落湖中?!彼_都剌謂:“西湖天鏡碧墮地,吳山蛾眉春入窗?!苯允沁@樣。因此,以“天鏡”為閣名,的確詩意盎然,令人浮想聯(lián)翩。
天鏡閣在洱海東岸的玉案山上,山勢到這里忽向洱海伸去,成為一個半島,名曰“羅荃半島”。三面臨水,懸崖壁立,地勢險要,有山環(huán)吞海,澄海如鏡之勢。自明代建“天鏡閣”后,便成了大理洱海四大名閣之一。
登上天鏡閣,只覺得天風高敞,俗心一洗。遠望蒼山,白雪皚皚,晶瑩潔白,蔚為壯觀。俯視洱海,時而碧波蕩漾,令人心曠神怡;時而波濤洶涌,令人驚心動魄。蒼山、洱海渾然一體,有如相依相伴的親密戀人,讓人愛憐頓生。
如今,天鏡閣已成為大理的一個著名景區(qū),是觀賞大理蒼山、洱海風光的最佳去處。登高望遠,景象萬千,令人神清氣爽。
四
傍晚,我們坐在才村附近的一處湖岸石階上,靜靜地聆聽洱海的聲音。
天還沒黑盡,一彎月兒卻已出來。仰望洱海月,我不由得想起白天聽導游講述的一個傳說。
“洱海月”被白族人民稱為“金月亮”,無時無刻不在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傳說月宮里的公主思慕人間,來到洱海邊,與漁民岸黑成婚。為了幫助漁民多打魚,她把自己的寶鏡放在海中,照得魚群清清楚楚。漁民打魚多了,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公主的寶鏡在海中變成了金月亮,世世代代放射著光芒。
洱海是一個風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呈狹長形,南北長四十公里,面積二百多平方公里。自古生活在這里的白族人民,多么渴望無論是洱海,還是生活,一切都“風平浪靜”啊。平淡才有味,平安才是福。一個簡單的傳說,包含著多深的意味。
洱海風拂浪拍岸,洱海風息浪無聲。時光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逝去,月兒已爬上當頭。
據(jù)說,西漢司馬相如為中郎將,觀洱海風景后嘆曰:“此水可當兵十萬,昔人空有客三千?!蹦显t王曾經(jīng)命人在洱海中的一塊大礁石上,刻下“國門在此”四個大字。古代,洱海不僅僅是“天鏡”,同時也是“天塹”。
如今,令我等欣慰的是,國泰民安,吉祥萬家,古人之慨,已為陳跡。如果司馬相如復生,一定會驚呼不可思議吧?
旅行家阿瑟·米蘭達在其著作《人一生要去的五十個地方》中說:“一個旅行者如果走到大理,就再也不想離開?!?/p>
誠然,如果論情調(diào),大理肯定沒有麗江的繁華與浮躁;如果論風景,大理也沒有梅里的雄奇與險峻。大理只是依山傍水,風光明媚,平平靜靜,如此而已。
但自從我在地圖上看到大理,我的目光便再也不忍移開;自從我偶然走進大理,我的夢境從此便五彩斑斕。
人曰,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大理,這一次的擦肩而過,我將時時祝福你笑靨如花,祝福你美麗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