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新
久居小城,每日經(jīng)受著喧囂和紛雜的侵?jǐn)_,總感覺自己快要變成了一只惶恐不安的籠中鳥兒。所以,特別懷念前些年做驢友時(shí)徒步山巔的那種空曠沉寂、極目望遠(yuǎn)的感覺。總是希冀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在寧靜與淡然中去喚醒被麻木的神經(jīng),給自己留一份清新與恬淡。
徒步旅行,途中的些許寂寞是在所難免的,但與之相比,那種不可名狀的輕松自由卻更具有誘惑力。
初冬的一個(gè)周日,一場小雨在拂曉時(shí)分不期而至,灰蒙蒙的天空中,雨不疾不徐地飄灑著。沒有狂躁的雷和呼嘯的風(fēng)相伴,此刻的雨顯得那樣安靜。就是在這樣的天氣里,我開始了一次久違的徒步旅程。
收拾好背包,我們來到了萊蕪與章丘交界處的小山村。
雨,還在飄著,靜靜地、輕柔地,連一點(diǎn)淅瀝聲也聽不到。柔軟而模糊的雨簾和灰白色的霧氣共同交織出一道大大的天幕,把頭上的天、腳下的地變成了一個(gè)朦朧、潤澤而又安靜的空間。思緒在這個(gè)縹緲的境界里,隨著薄霧無邊無際飄散開來,最大限度地伸展著、蔓延著,令人倍感輕松自在。
幾間小屋孤零零地佇立在山腳下,雨水洗禮過的紅磚藍(lán)瓦格外明亮,與周圍蕭瑟的景物形成巨大的反差,像極了一位身著鮮艷袈裟的老僧,垂首合目,參禪入定。被綿綿冬雨打濕的山巒出奇地寧靜,草木、山石仿佛都已入睡。山上的樹木少了蔥郁的翠綠與婆娑,路邊的草不再婀娜搖曳,就連林間的鳥也噤若寒蟬,只有我們一行不速之客緩緩前行的沙沙腳步聲,打破著山的靜寂。
前行不遠(yuǎn),一處小湖映入眼簾,湖水波瀾不驚、清澈見底,遠(yuǎn)山倒映在靜靜的湖面,清晰可見。雨霧蒙蒙,一團(tuán)團(tuán)、一縷縷縈繞在四周,宛如仙境,令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微風(fēng)吹過,雨霧彌漫,松枝搖曳,不禁想起了蘇軾的那首《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p>
慢慢沿山間小路攀登,撿拾著季節(jié)殘留的每一處風(fēng)景,樹叢中的一片紅葉,崖頭上的一樹紅柿子,裝點(diǎn)在冬日山里單調(diào)的背景中,分外醒目。路邊每一片被雨水洗刷過的鮮艷巖石,蓬松藤條中的每一串野果,都激動著我已經(jīng)不年輕的心。對于如我一般整日奔波不安、忙碌不停的上班族而言,可能這樣的野游才是一種最好的休息或解脫方式,純粹的自然能夠擊碎久郁的心緒,排解紛繁的塵事,凈化沉淪的心靈。
抬頭望去,山路旁一面峭立的山崖陡峭奇峻,吸引住我的視線,裸露的山石被雨水洗刷過后清亮亮的,煞是好看。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闭驹谏綆p一處平臺眺望,霧氣繚繞之中,田疇原野、山間小路、林木巖石隱約可見,這自然的神秀造化宛然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丹青。
或許,人生許多地方都和爬山相似,你能嘗試向上攀登的激情,也可以體會俯視蒼生的豁達(dá)。人生只有真正爬過幾次山,才能對此有更加完整更加深刻的認(rèn)識吧。
我們都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許多時(shí)候根本無力去改變什么,唯有按照上蒼賦予的既定軌跡前行。但我們卻可以選擇在這個(g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著,并時(shí)常在其中找一點(diǎn)美來慰藉疲憊的心靈,讓生活里的乏味與枯燥,像這個(gè)清寂的雨天一樣變得情趣盎然。雖然,我們無法決定自己人生的長度,但卻可以努力去開拓自己生命的寬度,閑暇時(shí)不再選擇宅于小城一隅,而是走向遠(yuǎn)山的懷抱,讓心靈在大自然中徜徉。
人間自有清凈地,且向煙雨深處行。世事紛繁,世間并不安靜,但若真心想尋找一個(gè)安靜的所在卻并非難事。慶幸在這個(gè)雨天來到這樣一個(gè)僻靜的絕好去處,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讓心靈經(jīng)受洗禮,更慶幸自己能有心境去尋覓這份的美麗。徒步小山,喚醒心底一些漸已模糊的記憶,雨天,又像一首無韻的詩,把這記憶展開、拉長。用手中的筆記下所有的思緒,等到下一個(gè)雨天,靜享一份屬于自己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