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越來越重要,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途徑。傳統(tǒng)模式化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對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問題 策略
一、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閱讀是學生了解社會、了解世界和增長知識的最好途徑。它能夠給學生以不同的體驗,通過閱讀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對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與文字能力十分重要,而現在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模式化的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沒有起到輔助作用,閱讀教學的比重較低,不具備科學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這大大削弱了初中語文教學的實際作用。因此,我們需要在現有的教學基礎上進行探索,對現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改進,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的能力。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缺陷
傳統(tǒng)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仍然以教師為主體,而沒有把學生作為閱讀教學的主體。只是一味地讓教師去教授,而沒有讓學生主動去探究,學生被動接受,沒有參與感,沒有獲得感。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溝通交流,沒有思想碰撞,教學過程中沒有思想多元化的體現,只有單一的衡量標準和固定的答案,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缺乏科學的引導方式,缺乏精準的教學設計,不善于引導學生,不善于讓學生深入挖掘文本并進行適當拓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調動。
(二)學生閱讀能力提升不受重視
由于一些學校、學生和家長對語文沒有產生足夠的重視,更不用說是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在教學中,語文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把更多的關注點都放在了數理化等科目上。同時,在以往的應試教育中,社會、學校、家長往往更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能力等一系列技能并不重視。教師在教學設計以及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對閱讀教學并沒有突出的體現,使語文課堂有所缺失,學生的閱讀能力無法得到提升,閱讀環(huán)境無法產生。應試教育下的教學方法雖然可以把知識、解題方法傳授給學生,但是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以及閱讀能力的提升都存在缺陷。
(三)閱讀教學方法落后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盲目性,一方面是對閱讀教學的不重視,組織開展閱讀活動較少,另一方面,是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閱讀水平、課內外閱讀內容的銜接和網絡閱讀資源的有效應用都沒有做到充分的重視和合理的規(guī)劃,并沒有達到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對學生個人的閱讀能力沒有本質性的提高,甚至會產生一些反作用,使學生對閱讀產生畏懼。
(四)學生對閱讀重視不足
學生對語文閱讀重視不夠。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往往以答對答案作為目的,并沒有把握住文本的重點,也沒有適合的閱讀方法,在閱讀中往往不進行思考,缺乏有深度的閱讀和主動性的閱讀,平時不注重積累,個人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使得閱讀效率低,達不到預期閱讀目的。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優(yōu)化策略
(一)重視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社會、學校、教師應當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給予重視。在以往的應試教育中往往忽略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視,但只有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起來,才能夠得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理念,要引導學生的閱讀意識,要讓學生自己愛上閱讀,從而在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并解決相關問題。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閱讀的目的,達到閱讀的要求,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要建立師生共同閱讀體系,通過閱讀加深彼此了解,使得師生形成合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教師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既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也要有一定的引導閱讀能力。在學生閱讀遇到困難時,要積極進行引導,要能夠解決學生的疑惑,使學生更快地進步。同時,要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有學習興趣,要將學生精力集中在課堂上,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教師要吃透教材,提高對教材文本的解讀能力,如果教師對教材文本沒有進行深挖,那么也就無法教好學生。教師要把閱讀文本的能力傳授給學生,而不是單一地去完成一些特定的分析。
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個人閱讀水平,不能過高或過低標準地開展閱讀教學,否則就會得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要通過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真正融入課堂,并對文章產生自己的理解,要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重視學生的心理建設,不能搞一刀切,對表現好的學生要予以表揚,對表現稍差的學生要進行鼓勵和支持。要關注學生的差異,要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導向,為學生準備不同的閱讀資料,使不同閱讀能力的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運用多元化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調整現有的教學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要定期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相關活動,讓學生有參與感,有想法,同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初中語文教師作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引導者,應當對此給予充分的重視,并且在教學活動中進行適當的調整。
同時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閱讀情境。在閱讀中,要讓學生讀進去,走進去。讓學生身臨其境,引發(fā)情感共鳴。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通過線上線下聯(lián)動的方式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感。同時,要豐富和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梢赃m當開展交流探討,活躍學生的思想,在交流和探討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構建新的閱讀模式,要以興趣為主,有比較、有聯(lián)想、有思考、有評議、有拓展、有溝通、有交流。要對文章進行深挖,讓學生能夠感受其中的情感和內涵。要因材施教,走近每一個學生,可以將一些適合的課文進行續(xù)寫,從而促進學生想象力、思維力和寫作力的提高。還要給學生介紹不同的閱讀方法,比如詳讀、略讀、選讀、跳讀等,關注首尾呼應、重點字詞、文眼、背景、經過、事件等。要采取多種閱讀方式,比如對話式閱讀、朗誦式閱讀、分角色閱讀、小組閱讀、討論閱讀等。要加強學生的閱讀溝通交流。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梢怨膭顚W生寫讀書筆記或分享讀書心得,開展一些集體活動,讓學生能夠提高自身能力和積累文化知識,切實提高文化素養(yǎng)。開展教學時還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課前進行閱讀,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知識,在課堂上要循序漸進地設置問題,通過一條主線引導學生,讓學生一步步地讀懂、讀透文章。
(四)重視文本解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高度重視語言的作用,從文本語言人手,通過對閱讀內容的細致分析來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積累豐富的知識,還能夠掌握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要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在文本基礎上大膽地進行思考和感悟,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要加強審美體驗,通過對文本背景的了解和文字的揣摩以及作者的經歷等等,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同時要注重對重點字詞以及文本的解讀,要把文章讀細。通過對細節(jié)的關注,發(fā)現文章的內涵。要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關鍵詞句,來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核心,更好地去閱讀這篇文章,同時要厘清文章的思路,要知道文章講什么。要有一定的思維概括能力,通過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深化精神感受,對文章中體現的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要進行繼承和發(fā)揚。
此外,要重視對語文知識的積累,不僅是課內,也包括課外。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對這篇文章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知識點要內化,要有一個積累的習慣,同時要加強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對古今中外的名著進行閱讀,來拓展閱讀范圍,進一步為課內閱讀教學做輔助。
(五)應用“互聯(lián)網+閱讀”教學模式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要充分重視互聯(lián)網等高新技術的應用,要適應在“互聯(lián)網+”的環(huán)境下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進行課前預習,將課件、重難點提前公布,同時在閱讀教學開展過程中,通過圖片、視頻、影音資料及框架圖等對整體課文進行一個高度概括和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利用互聯(lián)網引導學生掌握一些課外的閱讀資源,提升學生對閱讀的感受,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提升閱讀教學的水平。
四、結語
初中階段,語文學習對學生的發(fā)展十分重要,閱讀教學占據了很大的比重,更好地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需要初中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有全面的認識,認識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切實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優(yōu)化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閱讀意識,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塑造學生的閱讀水平。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學習之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
(作者簡介:張政,男,碩士研究生在讀,延安大學2019級,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