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愛
【摘 要】 提起語文能力,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優(yōu)秀的寫作能力,卻忽視了同等重要的語言表達能力,雖然說學習語文要握緊筆桿子,但同樣的要磨煉嘴皮子,優(yōu)秀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為學生自由表達內心所感所想提供抒發(fā)的渠道,是伴隨學生一生的重要能力之一。本文就將基于初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重要性來簡單探討應用措施。
【關鍵詞】 語言表達能力? 初中語文? 重要性
在過去,初中語文教育的主要教學方式是強制的灌輸,內容則是課本中的知識,強調了背誦與默寫,卻唯獨落下了語言表達的部分,由于長期以來的忽視,使得所培養(yǎng)出的人才得不到社會的認可。雖然考試中不會出現非常明顯的對于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核,但實際上其元素已經暗含在題目中,必須引起教師的重視。
1. 初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重要意義
我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一直實行的是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教學模式的確在我國教育資源缺乏的背景下盡最大的可能為所有學生都提供了受教育的機會,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這一教學模式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尤其是其過于迷信成績,導致非常重要但不能帶來分數提升的部分就被忽視,比如語言表達能力。實際上,如果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夠,那么其未來的發(fā)展之路是非常艱難的。以下是詳細的介紹。
1.1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語言表達并不是隨便把腦袋里想到的語句說出來,而是要經過嚴密的梳理和整合,讓學生先在腦子里把要表達的東西給理順完畢,才能夠借助發(fā)聲器官表達。整個過程說來簡單,實際上卻是多個器官的協同合作,尤其是涉及到了大腦的運作,可以看做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和提升。
1.2優(yōu)化學生語言建構
人們口中常常稱贊某某人會說話,這個所謂的會說話就是指其優(yōu)秀的語言構建能力,一句話說出來合不合適不僅僅要判斷外部環(huán)境,還要經過說話者的藝術加工,如果說把每一次語言表達都看作是對語言建構能力的鍛煉,那么同樣的也會對相關的作文、閱讀等內容產生好處。
2.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主要策略
前文提到,在當下初中教育當中,基本沒有學校會為語言表達單獨安排課時,更多的是依賴教師的自覺,因此實際教學效果經常不如人意。所以說,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當主動在教學設計中對這一內容進行專門的安排,同時積極思考更豐富的教學方法。以下是詳細的介紹。
2.1優(yōu)化教學語言,采用多種形式
正如沒有學生會對單一的教學方式感興趣一樣,沒有學生不會被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所吸引,因此想要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生動力就必須積極開拓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要堅決摒棄照本宣科、誦讀課本的教學方式,在這一教學方式的作用下,學生大多會游離于課堂之外,學習效率堪憂。其次鼓勵教師充分利用新興的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播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文字、圖畫和音頻,讓這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充分為教學所用。比如說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藤野先生》時,教師就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硬件為學生播放有關魯迅先生以及當時時代背景的影片和圖像,然后結合文章內涵,讓學生起來發(fā)表看法,面對著如此形象具體的內容,學生的語言表達更加游刃有余。
2.2創(chuàng)建話題情境,引起學生共鳴
語言表達并不是空穴來風的,而是要圍繞一個固定的主題展開,這是生活中最常見也最基本的語言交流活動,因此教師可以借鑒,在課堂上也不斷地拋出話題來為師生交流創(chuàng)造條件,當然需要注意的是,話題的選取不能盲目和應付,應當選取師生都有共同語言的話題若不是一方熟悉,另一方陌生的情況。比如說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四課《白楊禮贊》時,就可以順勢把白楊的品行作為交流的話題。
2.3消除心理障礙,鼓勵學生表達
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誕生于那個教學資源緊張、教學面向集體化班級的時代,因此會把絕大多數人的訴求當做主要的參考,而不會專門的對少數人進行照顧。然而有過實際教學經驗的教師就會明白,現實中班級里學生不可能全部都能夠順暢的交流,會有一些人不愿意敞開心扉,不愿意與他人交流,面對到這些所謂的少數人,教師絕對不能像過去一樣放任不管甚至冷嘲熱諷,而是要以溫暖之鑰叩開其心門。這些不喜歡交際的學生除了極少數有生理障礙之外,絕大多數都是心理太過閉塞導致的,太久時間沒有陽光照進來自然就蒙了灰塵,因此,教師應當主動與這些學生接近,傾聽其心聲,為其排憂解難,并且鼓勵其他學生主動接觸,為其提供自由表達的空間。比如可以采取學習小組的方式,把學生均勻地劃分為數個學習小組,然后在組內開展合作和交流。
3. 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一大重要目標就是為了能夠幫助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為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fā)展爭取更多、更大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凌雅楠,于忠海.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審美教育的訴求、構成和實施[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20(6):71-73.
[2] 李傳訓.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同文體審美特質的呈現[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20(3):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