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描述:顧沄《四季山水圖》四屏軸,紙本,尺寸132.5×32×4,每幅約3.8平尺,1885年作,上款人為同治十三年(1874)狀元,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丞相)、“帝師”的陸潤庠。
作者簡介:顧沄(1835—1896),江蘇蘇州人。字若波,號云壺、壺隱、云壺外史、壺翁、濬川、頌墨,室名自在室、小游仙館。清代書畫家,為近代海上畫派六十名家之一。少有丹青之志,深諳山水經(jīng)營布置之法,畫名漸起,及長寓上海鬻畫為生。畫工山水,得“四王”、吳、惲諸家之長,上探元、明諸家,獨樹一幟。間作花卉、人物,近于新羅。其畫墨法明潤秀雅,筆意疏古清麗,一生恪守有清以來之正統(tǒng)畫風,功力之深厚,時罕其儔。光緒十四年(1888)嘗北赴京畿,與諸士大夫游;又于同年東游扶桑,遍覽東京諸勝,所畫一樹一石皆備受贊賞,畫名遠播。出版有《顧若波山水集冊》等。
上款人簡介:陸潤庠(1841—1915),江蘇蘇州人。字云灑,號鳳石、固叟。懋修子。同治十三年(1874)狀元,授翰林院修撰。自光緒二年(1876)至宣統(tǒng)三年(1911)間,歷官至翰林院掌院學士,體仁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等。辛亥革命后,任弼德院院長,毓慶宮授讀,為溥儀師傅、顧問大臣,授太保、太傅銜。贈太傅,謚號“文端”。于文學、史學、哲學、書法諸方面均有較高造詣,尤對歷代官職制度深有研究。其在諸成就中,尤其書法藝術為后人所稱道。幼年即習書,初習王羲之《圣教序》,既而遍習漢魏及唐、宋諸家。擅行楷,方正光潔,清華朗潤,勻圓豐滿,意近歐陽詢、虞世南筆法。
款識:1.空山古木何人住,流水長橋隔遠溪。風動白云吹斷續(xù),幾家煙火夕陽低。若波顧沄畫于都門。2.煙波埋古木,顧影相揖讓。此中無弦琴,又見陶元亮。云壺外史顧沄。3.古人下筆有取予取則形象彷彿,予則筆斷意含,惟在氣韻勝耳!擬曹知白,云壺。4.倣石田老人筆意。光緒乙酉九秋,畫奉鳳石尊兄大人鑒正,若波弟顧沄。
鈐?。喝舨ㄓ痔栐茐兀ㄖ欤⑷舨ǎㄖ欤?、顧沄之印(白)、顧沄之?。ò祝?。
人物軼事:顧沄少有丹青之志。片紙尺縑,遇畫輒研寫不已,時常州、婁東、虞山畫風鼎盛,沄深諳山水經(jīng)營布置之法,畫名漸起,遂往上海鬻畫。上海乃商賈云集之東南都會,乾嘉時已與維揚、姑蘇、寧波等城市同為鬻畫之勝地。五口通商,中外資本匯聚,富庶繁華更勝蘇、揚。商人風雅,各有所好,便有了各路畫家一展伸手之空間。時稱“三熊四任”的任渭長、任阜長、任伯年、任立凡、張子祥、朱夢泉以及朱夢廬、胡公壽、虛谷、趙之謙、王秋言、蒲作英、錢慧安、吳昌碩、吳石仙、陸廉夫、倪墨耕、吳觀岱等周邊畫家,先后前往上海發(fā)展,遂有海上畫派之興起。沄一生恪守有清以來之正統(tǒng)畫風,功力深厚,倒也在新風陣陣之滬上知音多多,以“澤古功深,集四王吳惲諸家之長”獨樹一幟。光緒十四年(1888)嘗北赴京畿,與諸士大夫游,又于同年東游扶桑。畫名遠播(光緒十四年(1888)游日本,遍覽東京諸勝,所畫一樹一石皆備受贊賞。長期鬻畫滬上。出版有《顧若波山水集冊》。
(文/行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