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
關于閱讀,朱永新教授講過四句話: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又提出 “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的觀點,這更是就閱讀的方法而言的。由此,這五句話就初步形成了朱先生的閱讀觀。用更加簡潔的語言來表達閱讀的價值和意義,那就是——“改變,從閱讀開始”。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低年級不少于5萬字,中年級不少于40萬字,高年級不少于100萬字。面對這樣的要求,我們進行了問卷調查,但調查結果卻顯示:能完成閱讀量要求的幾乎為零,能完成百分之五十的僅占調查總數的五分之一還不到。
只有基于實際的研究才有價值,只有解決問題的研究才有生命。我校地處城鄉(xiāng)交界處,生源一半以上是當地因城市改造需要被動遷而失地的農民。這里孩子的父母不是奔波于安身立命,就是拿著動遷費享受暴富的生活。前者看待薪水的多少勝過于對孩子的陪伴,對孩子的養(yǎng)育也僅僅停留于溫飽層面的滿足;后者則只看眼前認為給孩子積累了足夠的財富就足夠了!不論前者還是后者,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寧可多花錢為孩子補習文化課也不愿陪孩子讀書!因此,家里有書、能陪孩子讀書的家庭少之又少,讀書習慣更是奢望了。
閱讀重要,閱讀能力關鍵!如果說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是我愿意,那么我愿意的前提就應當是我喜歡并且能做好。歸納一下,我愿意應當把它稱之為動力。那么,我喜歡就應當是興趣,而能做好就應當是好的方法。所以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學生喜歡參與并且容易達成目標的方式,引領沒有閱讀基礎的孩子慢慢愛上閱讀,經過長期訓練養(yǎng)成閱讀習慣,成為有閱讀能力的人。我們目光鎖定在繪本閱讀上,鎖定在繪本閱讀教學上。
把繪本作為課堂教學內容,有兩方面考慮:第一、從孩子認知和興趣角度出發(fā),讀圖要比讀純文字更適合孩子、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第二、簡單介入放低起點,靜悄悄地引領,只待喚醒。
繪本引發(fā)孩子閱讀的興趣。結構方面,繪本版式精到獨特,和封面、扉頁、下文以及封底,構成一個近乎完美的整體。美術方面,繪本多樣的表達、生動的物象、鮮明協(xié)調的色彩等的獨特優(yōu)勢。文學方面,具有文學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
繪本降低孩子閱讀的難度。從簡單的文字中能自由想像圖畫,從圖畫中又能顯示出簡單文字的重要。甚至有一個字也沒有只有繪畫來講故事的繪本,即便不認字的孩子,也能“讀”出其中的意思,而這還能提升孩子依據畫面的想象力。識字基礎弱的孩子更可以閱讀繪本,圖文共享,美哉妙哉。
但怎樣進入?進入的價值何在?是單擺浮擱的另一種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類型,還是嘩眾取寵的時髦形式,亦或是另辟蹊徑的補充教材中此類訓練的缺失?而我認為:只有從學科必須能力或素養(yǎng)著手的研究才適合學科需求,才適合學生的生長需要。
通過低中年級學生單純的繪本閱讀入手,到繪本教學中讀讀結合、讀說結合、讀思結合、讀寫結合、讀創(chuàng)結合,讓學生愛上閱讀。重點內容是:第一、完成閱讀興趣培養(yǎng)的引領;第二、從圖+文字閱讀到純文字書閱讀的過渡;第三、在課題實施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繪本閱讀校本課程及課堂教學模式;第四、通過繪本教學,提升小學低中年級學生的讀寫能力。
具體做法是:
1. 研——調查研究,了解現(xiàn)狀。利用閱讀調查問卷,了解兩個問題。一是學生的閱讀經歷、閱讀習慣、閱讀困惑,閱讀希望以及目前存在的共性問題。二是家長對閱讀的認識、對閱讀的重視程度、對孩子閱讀的關注程度、是否經常陪伴孩子閱讀、有多少家庭有固定閱讀或親子閱讀時間。
2. 思——深入思考,合理布局。思考讓研究“獲得共識、有效破局、容易操作、積極參與、保證實效、真正獲益”。
3. 讀——課內課外,同步進行。
⑴ 課外——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推送繪本故事微課,由親自引領激趣引讀逐漸過渡到繪本故事微課大賽優(yōu)秀作品推送。讓學生利用晚上時間觀聽,通過有意思的情節(jié)和畫面,力求達到兩個層次,即:
第一層次,聽故事,引讀書。引發(fā)學生去重讀所聽的繪本故事。進一步通過翻閱紙質書體驗故事的精彩和閱讀的樂趣。
第二層次,聽故事,說故事。引發(fā)學生在聽故事之后,利用繪本故事語言復現(xiàn)的特點,能用自己的話重現(xiàn)故事內容、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故事。
⑵ 課內——通過完成兩種引讀、領讀。其一,通過一本書、一個故事引讀一類故事,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主動找書閱讀;其二,通過一類或一個主題的故事介紹,向學生推薦一個閱讀主題的系列書目菜單,再重點引讀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引發(fā)學生對這個主題的閱讀興趣。
4. 寫——繪本故事說、寫。這個步驟的重點是:把繪本故事引入課堂教學,通過大量的實踐積累,形成適合學生成長的校本課程。重點是:讀繪本,做語用。利用語言復現(xiàn)的特點,模仿句型說話、寫話、模仿故事寫片段、結合實際情況寫文章。通過不同的繪本故事教學,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將繪本課的教學側重點確立為五個結合,分別是:讀讀結合、讀思結合、讀說結合、讀寫結合,讀創(chuàng)結合。
5. 創(chuàng)——繪本故事寫、畫。(自創(chuàng)繪本)學生通過繪本閱讀課上學習的內容,結合生活實際或者是自己的想象,進行繪本故事的創(chuàng)作。內容包括:寫故事和畫故事。期待呈現(xiàn)文字與圖畫,兩者成為“圖文結合、結構完整、情節(jié)合理、物象生動、色彩鮮明”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原創(chuàng)繪本故事。
6. 理——繪本教學,梳理建模。通過長期的實踐,依據不同的課型,確立不同繪本教學的流程及教學模式,并總結歸納實施過程中做法的成功之處、失敗之處的調整和實踐中的思考與新生成的目標期待,調整出目前的教學模型。
圍繞“讓每一個成員更愛讀書、更會讀書、讀更多書”這一目的,堅持開展“引讀”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給大家一種啟示,起到帶動的作用?;谡n堂教學思路的思考、基于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研討、基于課堂教學設計的培訓、基于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一直在堅持、一直在打磨。
一起學習、一起思考、一起研究、一起計劃、一起行動、一起調整、一起總結、一起成長……
*課題基金項目:用“繪本教學”提升低中段小學生讀寫能力? 課題編號JG18CB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