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引言:
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掌握力學知識,并能夠有效運用,可為其物理學科的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高中物理經典力學知識呈現(xiàn)出抽象性特點,對于高中生的抽象思維有著較高要求。因此,高中生在學習高中物理經典力學內容時,需要運用有效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提升物理學科的學習效率。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物理基礎知識
高中物理力學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只靠背誦力學概念來完成。高中生要學好力學知識,必須具備較強的認知能力,能夠理解經典力學的概念,掌握基本原理,能靈活地運用經典力學知識,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經典力學知識水平。高中物理經典力學學習階段,高中學生應不斷夯實經典力學基礎知識,為以后的物理知識學習做好準備。例如,在學習高中物理新課標必修1教材中“摩擦力”一章的內容時,高中生要熟悉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并對其進行定義,摩擦力主要是由于兩個接觸物體之間發(fā)生相對運動而產生的力。高中學生在理解了摩擦力的含義之后,需要進一步探究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把握其產生的環(huán)境,從而進一步了解摩擦力。一般情況下,摩擦產生的條件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即兩個物體應具有相同的接觸表面,接觸點的位置不能太平滑,兩個物體之間發(fā)生相對運動。高中學生在學習這一章內容時,更需要抽象思維,提升自己的理解力,還可以聯(lián)系實際生活,從生活中找出與摩擦力有關的例子,運用自己所學的摩擦力知識進行分析,比如在教室中板擦與黑板之間相互接觸時會出現(xiàn)摩擦力,板擦在黑板上來回運動的過程中,與黑板發(fā)生了相對運動,黑板表面具有粗糙特點,便于學生理解摩擦力知識。高中學生學習物理要能靈活運用物理知識,通過生活實例加強理解,以達到夯實物理基礎的目的。
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傳統(tǒng)物理學科教學中,教師教學方式落后、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素質教育提出,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養(yǎng)。學生主動性的形成,對于學生科學態(tài)度、學生責任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課堂上教師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將自己從課堂領導者角色向課堂引導者角色轉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例如,當教師在講解“彈力與彈簧伸長的關系”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小組活動的展開,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促進學生在小組中去展開自主探索,在探索過程中把握教學知識點。學生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去展開一些實驗探究活動。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展開交流討論,通過相互學習、相互監(jiān)督,形成嚴密的科學態(tài)度。與此同時,學生小組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責任心,體現(xiàn)了學生對自己負責、對小組負責的態(tài)度。
三、有效開展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是一個實用性學科,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聯(lián)系學生生活展開實驗教學,可以深化學生對課堂教學知識點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實踐應用能力。另外,將物理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還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使枯燥的物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例如,高中物理教學在講解“彈力與彈簧伸長的關系”知識點時,可以引進一個生活實踐,展開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教師讓每個學生都準備有個彈簧和幾個具有重量的生活小物件,如手機、杯子等,將手機和杯子分別稱重,發(fā)現(xiàn)杯子較重。然后將手機和杯子分別掛在彈簧的倒鉤上,用直尺去測量彈簧拉伸的長度。通過測量我們發(fā)現(xiàn):彈簧上掛手機和杯子所拉伸的長度不同,拉杯子時彈簧延伸長度較長。最后經過師生的相互探討,可以得出相關結論:彈簧受到拉力會伸長,平衡時彈力與拉力大小相等,且拉力越長,彈簧伸長的長度越長,彈力越大。物理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展開離不開物理知識理論與實踐應用的結合,學生只有具有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才能對更高層次的物理教學知識進行探究。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深化學生對物理教材原理的理解,還在于促進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學生理解能力。
總結語:
在高中物理力學學習過程中,高中生需要夯實自己的物理基礎知識,重視實驗學習,對物理學習方法進行合理運用,能夠全面掌握、理解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實踐中,提升物理學科的學習效率。對于教師而言,應該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對力學知識進行有效學習和具體分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陳燕.高中物理力學教學中“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
[2] 吳晟.新課標理念下提高高中物理力學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
[3] 何林娣.略論高中物理力學教學難點及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7:57-58.
[4] 曹正東.關于高中物理力學教學的若干思考與分析[J].文理導航(中旬),2014,000(002):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