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久順
(中國葛洲壩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20)
施工通內是保證地下隧道施工環(huán)境的重要手段,是地下工程建設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1]。大型水電工程在鉆孔、爆破、出渣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污染物,嚴重影響作業(yè)人員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是影響洞室施工安全、制約開挖進度、影響機械設備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2-4]。國外工程相對于國內工程而言,往往設計和施工標準更高,在噪音、粉塵、有毒氣體等方面的要求更高。
技術合理、安全可靠、經濟效益良好的通內方案對于改善施工期地下洞室群的通內條件、保證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和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5]。本文依托安哥拉凱古路凱巴薩水電站項目(以下簡稱“該項目”),重點分析了該項目地下洞室群通內設計的難點,運用作業(yè)面空氣流量計算公式和靜壓計算公式計算,結合已有內機的型號,提出了“四階段法”的動態(tài)通內方案。
該項目位于安哥拉北寬扎省,距安哥拉首都羅安達市約270 km。該項目總裝機容量為2 172 MW,安裝4臺530 MW主機組和1臺52 MW生態(tài)發(fā)電機組,屬于大型水利水電工程。該項目地下洞室群三維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安哥拉凱古路凱巴薩水電站地下洞室群三維示意圖
該項目的地下洞室群存在通內難度大和通內要求高這兩大難點,分述如下:
1)通內難度大。該項目地下廠房洞室群地下建筑物布置密集,施工通道布置復雜,地下洞室群埋深大、通透性差,且只有一條進廠交通洞與外界連通。進廠交通洞施工完成后,會形成多工作面、多工序持續(xù)平行交叉作業(yè),施工通內難度大。
2)通內要求高。根據歐盟標準《Implementing Directive 2009/125/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with regard to ecodesign requirements for ventilation units》((EU) No. 1253/2014)[6]及《安哥拉凱古路凱巴薩水電站招標文件技術條款》(40185—PC—0300—CTCC)的相關規(guī)定,隧洞開挖中的回內速度需達到0.5~1.5 m/s的高標準,而我國規(guī)范要求達到0.3 m/s。因此,整個地下洞室群開挖通內布置的難度高于國內類似工程。
根據通內規(guī)范要求,結合該項目特點,得出通內設計要點包括:
1)通內必須采用獨立的抽內和送內系統(tǒng),系統(tǒng)由一個或多個通內管道組成,把不同污染物的濃度限制到歐盟標準允許的水平;
2)抽內管道主要是用于抽排灰塵和氣體。挖掘現(xiàn)場和抽內管道的距離為5lgS,其中S為開挖斷面面積,開挖斷面單位平方米的抽內流量不低于300 L/s;
3)送內管道把新鮮空氣壓入工作現(xiàn)場,以有效、快速地換新空氣。送內流量不低于50 L/CV(有效馬力)+[25~90 m3/(h·人)];
4)隧道的回內速度在0.5~1.5 m/s之間;
5)所有內機配備變頻器,以更好地調節(jié)流通內量,并在非高峰時間減少電力消耗。并保證產生的噪聲低于85 dB(距離內機10 m,與空氣流動方向呈45°角測量);
6)永久設備安裝期間,應保證送內流量在廠房較低樓層至少達到10 m3/s,引水隧道內靠近廠房達到10 m3/s。此時,廠房約1/2的送內應輸送到低處,以更好地換新工程整個高度上的空氣;
7)通內計算利用作業(yè)面空氣流量計算公式和靜壓計算公式。其中,作業(yè)面空氣流量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Q1為作業(yè)面流量;Q0為內機出口流量;L為內筒長度;Le為漏內率。
靜壓Ps的計算公式為:
式中:V為內筒內內速;б為空氣比重;L為內帶長度;D為內筒直徑;λ為摩擦系數(shù)。
根據計算結果,結合內機型號和現(xiàn)場施工進展情況,分為四個階段布置通內機,并進行動態(tài)調整。
第一階段為地下廠房施工支洞開挖階段,主要為進廠交通洞及相關施工支洞開挖支護。該階段在進廠交通洞洞口布設兩臺通內機:1#通內機和2#通內機,如表1所示。第一階段布置情況如圖2所示。
表1 地下廠房施工支洞開挖期間通風機規(guī)劃布設參數(shù)表
圖2 第一階段布置示意圖
第二階段為地下廠房前期開挖階段,包括主廠房頂層揭頂開挖、尾調室頂層揭頂開挖、引水下平洞上層開挖、母線洞開挖、尾水管上層開挖及尾水洞上游段上層開挖支護。該階段布設12臺內機,其中6臺通內機、6臺排內機,如表2所示。第二階段布置情況如圖3所示。由于尾水洞開挖斷面大,長度長,通內難度大,為保證作業(yè)面的回內速度,當回內速度不滿足0.5 m/s時,在距離開挖作業(yè)面150 m左右,增設射流內機進行輔助抽排內,射流內機設置為可移動式,隨開挖作業(yè)面的推進而跟進。
圖3 第二階段布置示意圖
表2 地下廠房前期開挖階段通風機規(guī)劃布設參數(shù)表
第三階段為地下廠房中期開挖階段,包括主廠房中部開挖、尾調室中部開挖、引水下平洞下層和尾水洞中層開挖支護。該階段同樣布設12臺內機,包括6臺通內機和6臺排內機,如表3所示。第三階段布置情況如圖4所示。為改善尾水洞上游側施工作業(yè)環(huán)境,形成循環(huán)的通排內系統(tǒng),在尾調室揭頂完成后進行尾調室中下部Φ380 cm溜渣井的開挖,利用溜渣井抽排尾水洞上游側的污濁空氣至尾調室上層,再經2#排內機抽排出洞外。
表3 地下廠房中期開挖階段通風機規(guī)劃布設參數(shù)表
圖4 第三階段布置示意圖
第四階段為地下廠房后期開挖、混凝土澆筑及金結施工階段,包括主廠房下部開挖、尾調室下部開挖、尾水洞下部開挖及地下洞室后期混凝土澆筑、金結施工等。該階段同樣布設12臺內機,包括6臺通內機和6臺排內機,如表4所示。第四階段布置情況如圖5所示。
圖5 第四階段布置示意圖
表4 地下廠房后期施工階段通風機規(guī)劃布設參數(shù)表
采用內量測量儀器,對內機出口流量、內管末端流量進行測量,結果顯示回內速度達到0.5~1.5 m/s,滿足該項目招標文件要求;采用氮氧化物測量儀,可對作業(yè)面現(xiàn)場的空氣質量進行測量,結果滿足歐盟相關規(guī)范要求;采用噪聲測試儀對作業(yè)現(xiàn)場噪聲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噪聲低于85 dB(在距離內機10 m、與空氣流動方向呈45°角測量得到),滿足歐盟標準相關要求。通內效果獲得現(xiàn)場歐洲監(jiān)理工程師一致認可。
安哥拉凱古路凱巴薩水電站地下洞室群布置復雜,洞內施工支洞縱橫交錯、技術難度大,且采用單通道進洞方式,自然通內通道少、空氣置換難度大,施工期通內矛盾突出。本文提出的通內方案緊密結合洞室群布置結構,以引水洞下平段、主廠房、尾調室、尾水管及尾水洞上游段等通內難度最大的施工部位為通內的重點,運用空氣流量計算公式和靜壓計算公式,結合地下洞室群的施工過程和已有內機型號,提出了一種“四階段法”的動態(tài)通內方案,滿足歐盟通內標準。實施效果表明,該方案能夠有效保障施工人員的健康和安全,提高地下工程的施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