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
(雅安市人民醫(yī)院麻醉科,四川 雅安 625000)
目前,臨床上對顱內腫瘤、高血壓性腦出血、創(chuàng)傷性顱內血腫等腦外科疾病患者主要是進行手術治療。在對患者進行腦外科手術時易導致其血流動力學指標出現變化,使其出現強烈的應激反應,從而不利于手術的順利實施[1]。臨床實踐證實,在對患者進行腦外科手術時對其施行有效的麻醉能穩(wěn)定其血流動力學指標,減輕其應激反應,保障手術的順利實施。本文主要是研究用右美托咪定與丙泊酚對接受腦外科手術的患者進行麻醉對其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0(IL-10)、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影響。
選取2018 年9 月至2020 年2 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全麻下腦外科手術的87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參考《中國顱腦創(chuàng)傷外科手術指南》[2]);病歷資料完整;其家屬自愿讓其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合并有傳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嚴重的感染性疾病;術前或術中失血量過多,導致血流動力學指標不穩(wěn)定;病歷資料缺失或中途退出本研究。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n=46)與對照組(n=41)。在41 例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16 例;其年齡為24 ~77歲,平均年齡為(57.54±5.64)歲;其體重為42 ~84 kg,平均體重為(63.51±8.94)kg;其中,顱內腫瘤患者有6 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有12 例,創(chuàng)傷性顱內血腫患者有23 例。在46 例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18 例;其年齡為25 ~78 歲,平均年齡為(56.97±6.01)歲;其體重為41 ~86 kg,平均體重為(64.05±8.37)kg ;其中,顱內腫瘤患者有9 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有11 例,創(chuàng)傷性顱內血腫患者有26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術中對其均進行靜脈麻醉,方法是:術前30 min 為患者肌內注射0.5 mg 的阿托品和0.1 g 的苯巴比妥,以抑制其體內腺體的分泌,預防其發(fā)生胃腸肌痙攣,緩解其緊張的情緒。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為其建立靜脈通路,并密切監(jiān)測其心率、血壓、氧飽和度等指標。為對照組患者靜脈推注4 μg/kg 的芬太尼、2 mg/kg的丙泊酚、0.1 mg/kg 的維庫溴銨和0.05 mg/kg 的咪達唑侖進行麻醉誘導。麻醉誘導成功后,對其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術中持續(xù)為其靜脈泵注0.5 ~1.5 mg·kg-1·h-1的丙泊酚進行麻醉維持。在麻醉誘導前10 min,為觀察組患者靜脈泵注1 μg/kg 的右美托咪定,共泵注10 min,之后對其進行麻醉誘導(方法與對照組患者相同)。麻醉誘導成功后,對其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術中持續(xù)為其靜脈泵注1 ~2.5 mg·kg-1·h-1的丙泊酚和0.2 ~0.4 μg·kg-1·h-1的右美托咪定進行麻醉維持。
比較兩組患者麻醉誘導前(T0)、切皮時(T1)、手術進行60 min 時(T2)和手術結束時(T3)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及心率(HR)。比較術前及術后24 h 兩組患者血清IL-6、IL-10 及TNF-α 的水平。
用SPSS 21.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T0,兩組患者的SBP、DBP 及HR 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在T1、T2和T3,對照組患者的SBP、DBP 和HR 均高于T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在T0、T1、T2和T3,觀察組患者的SBP、DBP 及HR 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在T1、T2和T3,觀察組患者的SBP、DBP 和HR 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術中不同時刻的血流動力學指標(± s )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術中不同時刻的血流動力學指標(± s )
注:a 與同組T0 相比,P <0.05 ;b 與同組T0 相比,P >0.05 ;c 與對照組T0 相比,P >0.05 ;d 與對照組同一時刻相比,P <0.05。
組別 例數 時刻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對照組 41 T0 125.58±16.14 81.22±7.65 67.89±14.27 T1 139.59±18.91a 89.84±7.63a 84.05±16.1a T2 142.45±18.62a 89.27±8.94a 86.83±17.24a T3 139.52±18.63a 89.55±7.77a 85.54±16.43a T0 126.88±15.74c 81.17±6.93c 67.95±14.34c T1 128.61±16.97bd 83.84±7.86bd 74.25±14.39bd T2 128.43±17.36bd 84.06±7.98bd 72.94±15.74bd T3 127.48±17.13bd 83.21±8.07bd 72.06±15.33bd觀察組 46
術前,兩組患者血清IL-6 及IL-10 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術后24 h,兩組患者血清IL-6和IL-10 的水平均高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術后24 h,觀察組患者血清IL-6 和IL-10 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術前,兩組患者血清TNF-α 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術后24 h,兩組患者血清TNF-α的水平均高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術后24 h,觀察組患者血清TNF-α 的水平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3。
表2 對比術前及術后兩組患者血清IL-6 及IL-10 的水平(± s )
表2 對比術前及術后兩組患者血清IL-6 及IL-10 的水平(± s )
組別 例數 時間 血清IL-6(ng/L) 血清IL-10(μg/L)對照組 41 術前 60.78±7.44 42.06±7.24術后24 h 187.26±64.26b 115.27±20.69b觀察組 46 術前 63.14±5.84a 44.24±7.98a術后24 h 134.59±31.08bc 87.55±13.11bc
注:a 與對照組術前相比,P >0.05 ;b 與同組術前相比,P <0.05 ;c 與對照組術后24 h 相比,P <0.05。
表3 對比術前及術后兩組患者血清TNF-α 的水平(ng/L,± s )
表3 對比術前及術后兩組患者血清TNF-α 的水平(ng/L,± s )
注:a 與對照組術前相比,P >0.05 ;b 與同組術前相比,P <0.05 ;c 與對照組術后24 h 相比,P <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血清TNF-α對照組 41 術前 2.17±0.11術后24 h 7.84±1.46b觀察組 46 術前 2.21±0.12a術后24 h 4.58±1.05bc
臨床上進行腦外科手術的時間普遍較長,且術中進行氣管插管、切開硬腦膜等操作會對患者產生強烈的刺激,從而易導致其出現應激反應,使其血流動力學指標出現異常,不利于手術的順利實施[3]。在進行腦外科手術時,理想的麻醉方案應具備起效迅速、患者術中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平穩(wěn)、無強烈的應激反應、無神經系統(tǒng)功能障礙及術后清醒無延遲等特點[4]。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中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和術后血清炎性細胞因子的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這說明,用右美托咪定與丙泊酚對接受腦外科手術的患者進行麻醉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丙泊酚是一種烷基酸類的短效靜脈麻醉藥,其主要成分為2- 異丙基苯酚。此藥在進入人體后可增加氯離子的傳導作用,誘導γ-氨基丁酸(GABA)受體脫敏,進而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5]。右美托咪定是一種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可下調突觸前膜α2腎上腺素能受體的水平,抑制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和神經元放電,進而可起到良好的鎮(zhèn)靜作用[6]。孫桂珍[7]、沈倩等[8]研究發(fā)現,丙泊酚可抑制大腦中谷氨酸的釋放,激活大腦中的星形膠質細胞,進而可抑制IL-6、TNF-α 等炎性細胞因子的分泌和釋放;右美托咪定可阻斷NF-kB 信號通路,減少炎性細胞因子的合成。
綜上所述,用右美托咪定與丙泊酚對接受腦外科手術的患者進行麻醉能保持其術中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wěn)定,降低其術后血清炎性細胞因子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