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 青,張亞龍,王建武,吳培培,陸麗娟
(灌南縣人民醫(yī)院耳鼻喉科,江蘇 灌南 222500)
會厭囊腫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病。進行支撐喉鏡下單極高頻電刀凝切手術是臨床上治療此病的主要方法。此手術具有操作簡單、術中出血量少、術野清晰、費用低廉等優(yōu)點[1]。但術中進行電凝切除及電凝止血時造成的熱損傷可引發(fā)創(chuàng)面腫脹、疼痛等癥狀。本文對2015 年1 月至2020年3 月灌南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2 例會厭囊腫患者進行研究,旨在觀察用冷生理鹽水沖洗法對接受支撐喉鏡下單極高頻電刀凝切手術的會厭囊腫患者進行創(chuàng)面冷療的效果。
選擇2015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灌南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2 例會厭囊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鹽水冷療組(31 例)和對照組(31 例)。鹽水冷療組患者中有男14 例,女17 例;其年齡為19 ~63 歲,平均年齡(35.22±2.75)歲;其病程為5 周至3 個月,平均病程為(2.7±0.4)個月。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5 例,女16 例;其年齡為18 ~64 歲,平均年齡(36.15±2.35)歲;其病程為4 周至4 個月,平均病程為(2.8±0.3)個月。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的對比(± s )
表1 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的對比(± s )
組別 例數(shù) 平均年齡(歲) 平均病程(個月)鹽水冷療組 31 35.22±2.75 2.7±0.4對照組 31 36.15±2.35 2.8±0.3 P 值 0.0975 0.129
納入標準:1)病情符合《耳鼻咽喉- 頭頸外科學(第8 版)》中規(guī)定的會厭囊腫的診斷標準;2)入院時存在咽喉部梗阻、有異物感等癥狀;3)初次接受相關手術;4)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1)存在明確的手術禁忌證;2)對疼痛過于敏感;3)患有多發(fā)性會厭囊腫。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支撐喉鏡下單極高頻電刀凝切手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協(xié)助其取仰臥墊肩位。置入支撐喉鏡,暴露囊腫,對支撐架進行固定。連接顯像系統(tǒng),在支撐喉鏡的引導下用喉鉗夾住囊壁。將高頻電刀的功率調至25 ~30 W,用特制的長電刀頭切除囊腫。將切除組織送病理檢查。若患者存在創(chuàng)面滲血的情況,可采用0.1% 的腎上腺素棉球對其創(chuàng)面進行壓迫,然后再進行電凝止血。必要時用單極帶吸引孔的電凝棒邊吸引邊電凝,以減短止血的時間,提高止血效率。在進行囊腫電凝切除及創(chuàng)面電凝止血時,對對照組患者不進行特殊處理,應用冷生理鹽水(水溫在18℃左右)反復對鹽水冷療組患者的術區(qū)進行沖洗。在完成止血處理后,使用冷生理鹽水灌浸其咽喉腔。在患者麻醉清醒后、為其拔除氣管導管前,吸盡其咽喉腔內的生理鹽水。
1)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的癥狀。于患者術后1 d、3 d、5 d、7 d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 評價其疼痛程度。2)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腫脹的情況、創(chuàng)面白膜脫落的時間和創(chuàng)面愈合的時間。
對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術后1 d、3 d、5 d、7 d,鹽水冷療組患者的VAS評分分別為(3.63±1.19)分、(2.59±1.31)分、(0.79±0.22)分、(0.10±0.01)分,對照組患者的VAS 評分分別為(5.98±1.90) 分、(5.16±1.37) 分、(3.01±1.02) 分、(0.17±0.22)分。在術后1 d、3 d、5 d,鹽水冷療組患者的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 <0.05。在術后7 d,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相比,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1 d、3 d、5 d、7 d VAS 評分的比較(分,± s )
表2 兩組患者術后1 d、3 d、5 d、7 d VAS 評分的比較(分,± s )
組別 例數(shù) 術后1 d 術后3 d 術后5 d 術后7 d鹽水冷療組 31 3.63±1.19 2.59±1.31 0.79±0.22 0.10±0.01對照組 31 5.98±1.90 5.16±1.37 3.01±1.02 0.17±0.22
鹽水冷療組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白膜脫落的時間和創(chuàng)面愈合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其中存在術后1 ~3 d 創(chuàng)面明顯腫脹情況患者的占比低于對照組患者,P <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的恢復情況
會厭囊腫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一種喉部良性腫物。進行支撐喉鏡下手術是臨床上治療此病的主要方法。以往臨床上在進行支撐喉鏡下手術時常采用冷切器械進行囊腫的切除,但術野狹小,術中止血困難,且不易徹底切除囊腫[2]。近年來,高頻電刀切除、激光切除、等離子切除、超聲刀切除等手術技術在喉部微創(chuàng)手術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3-5]。但這些切除方式都屬于熱切除,其原理都是通過較高的溫度作用于組織來進行切割、燒灼、止血等操作。在使用高頻電刀進行切除操作時,接觸人體金屬部件的溫度高達150 ~400℃。這大大超過人體疼痛閾值溫度43℃。有研究指出,在使用高頻電刀進行切除操作時,切緣組織會因熱力損傷而發(fā)生變性、壞死,損傷組織可直接釋放大量的組胺、腫瘤壞死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白細胞介素-8 和高遷移率族蛋白B1 等,受損部位在這些炎癥介質的作用下可發(fā)生一系列的炎癥反應(如因微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發(fā)明顯的局部水腫),且炎癥介質刺激痛覺神經(jīng)可引發(fā)疼痛癥狀[6-8]。相關的研究表明,即使在脫離熱源之后,受損部位的熱力仍會繼續(xù)加重損傷。有研究指出,對遭受熱力損傷的患者進行冷療能防止熱力造成的繼發(fā)性損傷。在冷水的刺激下,局部組織血管可出現(xiàn)明顯收縮,從而可有效抑制對毛細血管有損害作用活性物質的產(chǎn)生,減少滲出,減輕疼痛及水腫。同時,還能降低局部組織代謝率,減少組織耗氧量,從而可減少組織內乳酸的產(chǎn)生,減輕組織乏氧,促進創(chuàng)面的愈合。多數(shù)會厭囊腫患者的手術創(chuàng)面相對較小,但由于其喉部分布有豐富的神經(jīng)、疏松結締組織,即使較小的創(chuàng)傷也能引起疼痛不適和腫脹。在進行熱切手術時,若不及時對其創(chuàng)面進行有效的處理,其術后創(chuàng)面疼痛、腫脹的情況通常較為嚴重。相關的研究指出,在應用高頻單極電刀切除會厭囊腫及進行術中止血時,用18℃左右的冷生理鹽水沖洗術處,能迅速降低用高頻電刀進行切割和止血時產(chǎn)生的高溫。術后使用冷生理鹽水灌浸咽喉腔,能使脫離熱源之后受損組織內殘留的熱量及時散發(fā),阻止繼發(fā)性損害的加重[9-13]。在用高頻電刀切割組織的同時,使用冷鹽水沖洗術處可使組織變性壞死的深度變淺,術后創(chuàng)面形成的白膜較為細膩,消退快,創(chuàng)面愈合的時間較短。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在術后1 d、3 d、5 d,鹽水冷療組患者的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 <0.05。鹽水冷療組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白膜脫落的時間和創(chuàng)面愈合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其中存在術后1 ~3 d 創(chuàng)面明顯腫脹情況患者的占比低于對照組患者,P <0.05。
綜上所述,用冷生理鹽水沖洗法對接受支撐喉鏡下單極高頻電刀凝切手術的會厭囊腫患者進行創(chuàng)面冷療能明顯減輕其術后疼痛及創(chuàng)面腫脹的程度,促進其創(chuàng)面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