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研究不同性能、不同長徑比的圓柱體燒結釹鐵硼樣品在不同溫度下的不可逆磁通損失,探究了燒結釹鐵硼磁體不可逆磁損與內稟矯頑力、居里溫度、長徑比之間的關系,并闡述了磁體不可逆磁通損失的產生機制。本實驗研制了一種具有中等矯頑力(Hcj=1915 kA/m)、較高居里溫度(Tc=449.7℃)的耐高溫燒結Nd-Fe-B磁體。其長徑比為6/10的樣品在220℃下保溫2 h后,不可逆磁損與同等矯頑力(Hcj=2033 kA/m)的常規(guī)磁體相比降低了70%,與更高矯頑力(Hcj=2468 kA/m)的常規(guī)磁體相比降低了22%,具有優(yōu)異的低不可逆磁損特性。同時對不同長徑比磁體的不可逆磁損研究結果表明,當磁體內的磁場狀態(tài)不同時,同一種材料的最高使用溫度有很大差異,磁體在實際工況下可耐受的使用溫度是隨著磁體內部退磁場的不同而變化的。
《稀土》2020年06期
【摘要】由于氯化鑭的價值相對較低,且缺乏環(huán)保經濟的沉淀結晶技術,使得南方離子型稀土礦及釹鐵硼廢料冶煉分離企業(yè)只能將氯化鑭料液堆存,成為企業(yè)的一個痛點。碳酸鈉是一種低成本、無氨氮污染的稀土沉淀劑,但其沉淀獲得的碳酸鑭產物普遍存在晶型差、難過濾的問題。本文從影響碳酸鑭結晶過程的主要因素入手,研究了加料方式、沉淀劑碳酸鈉流速、反應溫度、氯化鑭料液濃度、晶種循環(huán)等對碳酸鑭結晶效果的影響。研究表明,以正加料方式,在碳酸鈉流速4.0 mL·min-1、反應溫度15℃、料液濃度1.0 mol·L-1,晶種循環(huán)2次的條件下,獲得了沉降速度快,晶型良好的碳酸鑭,其物相為La2(CO3)3·8H2O,粒度D50為21.80μm,形貌為片層狀晶體聚集成的類球形晶簇。本研究為碳酸鈉沉淀獲得晶型碳酸鑭的實際生產過程提供了解決方案。
《稀土》2020年06期
【摘要】采用浸漬法合成不同CeO2含量的CeWTi催化劑,通過XRD、N2吸附-脫附、XPS、H2-TPR和NH3-TPD等表征對催化劑的結構及性能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隨著CeO2含量的增加,TiO2結晶化程度降低,且TiO2和CeO2保持一定的結晶度有利于催化劑脫硝性能的提高;CeO2和WO3之間強的相互作用和催化劑界面處活性氧數(shù)量對SCR活性影響較大;隨著CeO2含量的增加,弱吸附氨物種數(shù)量整體呈增加趨勢,強吸附氨物種的數(shù)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其中化學吸附的NH3物種數(shù)量增多且穩(wěn)定性增強有利于脫硝性能的提高;孔徑分布較集中且適當小的平均孔徑和孔體積、表面適當?shù)腃e3+含量和吸附氧物種有利于SCR性能的提高。通過SCR性能測試,CeO2的含量對CeWTi催化劑的脫硝性能影響較大,其中20CeWTi催化劑具有最佳的NH3-SCR活性,其在250℃時NOx的轉化率接近60%,300℃~ 450℃范圍內NOx轉化率達90%以上。
《稀土》2020年06期
【摘要】以內蒙古某地的鈣基膨潤土為原料,對其進行特性分析、鈉化改型,再以改型膨潤土為基質,采用常規(guī)水相合成法制備了蒙脫石層間鋁-稀土柱撐膨潤土(Al-Rare earth/Pillared Interlayered Clay)。借助X射線衍射分析(XRD),氮氣吸附及掃描電鏡(SEM)等分析手段,考察了堿化度、柱撐劑反應時間、柱撐反應溫度和稀土元素種類對柱撐膨潤土在層間距(d001)、比表面積(BET)等性能方面的影響行為。結果表明,當堿化度為2.5(以Al計),柱撐劑反應時間2 h,柱撐反應溫度60℃,稀土元素Ce為復合柱撐劑時,500℃煅燒后鋁-稀土柱撐膨潤土的d001層間距穩(wěn)定在1.845 nm,比表面積達299.9 m2·g-1,具有較好的熱穩(wěn)定性。
《稀土》2020年06期
【摘要】通過氣流磨工藝將相同配比成分的NdFeB合金片粉碎成不同粒度的粉末,并經壓制成型和燒結工藝制備出不同晶粒尺寸的基礎燒結NdFeB永磁體,在相同工藝的鏑晶界擴散工藝處理后形成晶界擴散磁體。通過實驗研究分析,對比Dy晶界擴散前后磁體的晶粒尺寸變化、磁性能變化、Dy含量和微觀結果的變化,結果表明:晶粒尺寸在擴散過程中有輕微長大現(xiàn)象,晶粒尺寸4.46μm的基礎磁體樣品在Dy晶界擴散后,晶粒尺寸長大到5.21μm,樣品矯頑力Hcj提高了571 kA·m-1,晶粒尺寸越小的基礎磁體其面內晶界密度越大,相同工藝擴散過程中的Dy擴散量越多,面內晶界密度越大,擴散后的矯頑力提升量更多。
《中國稀土學報》2020年06期
【摘要】對草酸鹽沉淀法制備多種形貌粒度的前驅體草酸鑭及La2O3粉體材料進行了研究。以LaCl3為原料,以Na2C2O4為沉淀劑,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備前驅體草酸鑭,再通過煅燒制備La2O3粉體??疾炝似鹗既芤簆H值、反應物濃度、加料速度、反應溫度、表面活性劑等因素對草酸鑭粒度及形貌的影響,研究了煅燒溫度、煅燒時間和煅燒機制對La2O3粉體粒度及形貌的影響。結果表明:控制不同的結晶條件可制備四邊形片狀、層狀六面體、四棱柱型六面體等多種形貌和多種粒度的前驅體草酸鑭;草酸鑭晶體隨加料速度的變慢按照一維、二維、三維的空間順序長大;煅燒過程中,隨著草酸鑭分解,前驅體會先裂解產生細顆粒La2O3,產物La2O3顆粒隨著溫度升高及時間延長出現(xiàn)"燒結"長大情況,控制合適的煅燒條件可制得平均粒度為1μm的類球狀La2O3粉體。
《中國稀土學報》202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