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衡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00)
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是當前科技發(fā)展的重要成果,其較好的改變了傳統(tǒng)的電路設計方法(即基于變量估計與電路實驗),可以為相關設計人員的各項操作提供輔助,使其借助計算機,高質量、完整性的完成各項工作,如邏輯、功能設計,以及功能分析、時序測試等,此外,還能通過計算機系統(tǒng)軟件的應用,開展PCB板的電磁兼容與溫度分布測試(EMC),因而有助于產(chǎn)品研發(fā)周期的縮短,促進產(chǎn)品市場競爭力的大幅提升。本文結合當前實況,給出了一種以Multisim2001(EDA軟件)為基礎,可以在設計輔助系統(tǒng)時,圍繞電路,根據(jù)其實際情況,開展仿真分析,現(xiàn)對此作一剖析。
針對Multisim而言,實際就是由加拿大ⅡT公司基于EWB而開發(fā)出的一種電子電路仿真設計軟件,其作為一種EDA工具,主要用作電子線路的仿真與設計。需指出的是,Multisim實為一種基于Windows而開發(fā)出的仿真工具,在設計板級的模擬/數(shù)字電路板中也使用,囊括了諸多內容,不僅有基于電路原理圖且比較先進、實用的電路硬件描述語言攝入方式,而且還有圖形輸入等,因而有著更好的仿真分析效率。還需要強調的是,其作為一種涉及內容寬泛且較為健全的集成化設計環(huán)境,主要特點為:(1)在圖形界面上比較的直觀。其在具體的操作界面上,更加的清晰與直觀,并且還富有人性化,無論是在繪制電路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元器件,還是在仿真分析過程中所用到的一些測試儀器,均可以拖入到屏幕上,然后用鼠標進行雙擊,如此一來,便可用導線將其高質量的連起來。(2)元器件庫龐大。能夠提供多種建模精確的元器件,如電阻、極管及電感、電容等。而在根據(jù)現(xiàn)實需要對集成電路進行模擬時,提供諸多集成電路、運算放大器等。而在數(shù)字電路方面,也有著較多類型,比如有4000系列、74系列集成電路等。(3)仿真能力強大。除了能夠圍繞模擬電路或者數(shù)字電路展開仿真分析之外,還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開展數(shù)?;旌戏抡娣治觯貏e是增加了更為先進的射頻(RF)電路的仿真功能,即便出現(xiàn)仿真失敗情況,也會將出錯信息顯示出來,并將出錯原因提示出來;另外,所得到的仿真結果,會被實時儲存與打印。(4)分析功能強大。其提供了多達14種仿真分析方法,比如變流分析、噪聲分析、直流工作點分析、失真分析等。(5)健全的虛擬儀器功能。在整個儀器儀表庫當中,提供了諸多儀器儀表,比如頻譜分析儀、字信號發(fā)生器、瓦特表、信號發(fā)生器、萬用表、邏輯轉換儀等[1-2]。
利用Multisim2001對電路展開全面設計,無需去學習計算機控制語言,也不需要學習輸入、輸出指令;還需要指出的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無需圍繞電子電路圖的具體程序展開編寫,僅需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及具體需要,在電路設計窗口當中,把虛擬儀器、虛擬電子元件置入,且利用節(jié)點與連線,與所對應的測量接口相連,便可以自虛擬器儀表上,觀察各種仿真波形,此外,還需要明確相關參數(shù)結果的準確性?,F(xiàn)圍繞檢波放大電路(Ⅰ級伺服控制器Ⅱ中)為對象,就其設計思路進行有目的性的改進與分析:針對基礎型運載型號產(chǎn)品,其檢波功能電路(伺服系統(tǒng))的主要構成為兩級運算放大器;其中,對于第1級來考量,實際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T形網(wǎng)絡反相比例運算電路(由LM108構成),其有助于輸入阻抗的提升,且還能實現(xiàn)低通濾波;對于第2級來講,實為一個電流并聯(lián)負反饋電路(由LM747構成),其作為一個近似恒流源,能夠高質量的完成電壓-電流轉換。
用Multisim2001圍繞電路實施仿真分析,用開關與直流ⅠV電源,進行1個1V階越信號輸入的模擬。需指出的是,此電路的階躍響應時間是3.9ms(將達成響應的90%當作響應完成),位于繞組上的電流是7.95mA,也就是電流與電壓之間的比值為7.95mA:1V,其相比于理論計算值,有偏差。通過對誤差原因展開全面、深入分析,從中發(fā)現(xiàn),在非理想運算放大器當中,除了有輸入失調電流Ⅰos之外,還有與之相匹配的輸入失調電壓Vos,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非理想因素,比如輸入偏置電流ⅠB等;針對T形網(wǎng)絡反相比例運算電路來分析,其失調匹配電阻R5的偏差較大,導致電路輸出有著比較大的誤差電壓(即9.52mV),最終輸出的是累積誤差,實際電流選用的為67k,有著并不大的影響,輸出誤差電流是3.42μA。考慮原先電路比較復雜,器件多,決定對原先電路進行改建,即構建一個電流并聯(lián)負反饋電路替代原先電路的功能[3]。
綜上,借助Multisim2001軟件對模擬電路進行模擬,其測試結果基本相同于實驗室面板上所建立的電路測試結果,但需要指出的是,其不受儀器、元器件數(shù)量等因素的干擾或限制,因而可以達到節(jié)約成本以及節(jié)省時間的目的。因此,提高分析能力,促進仿真性能的提升,可以輔助設計者,使其更好、更快的完成各項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