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艷茹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醫(yī)醫(yī)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頸肩腰腿痛是由于無菌性炎癥或者慢性勞損等引起的疼痛和局部腫脹[1-2]。因為頸肩腰腿痛發(fā)病較慢,且相對隱匿,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如果治療不及時,則會降低其生活質量,影響預后[3]?,F(xiàn)階段,針灸是治療頸肩腰腿痛常用方法,因為平衡針灸具有應用效果明顯、安全性高等特點,進而被廣泛用于臨床中。所以,本次研究針對頸肩腰腿痛患者采用平衡針灸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1.1資料 本文所選68例研究對象均為2019年1月-2019年12月前來本院治療的頸肩腰腿痛患者,以雙模擬法為基準分組,對照組(34例)中,有20例男,14例女;年齡段:25歲至75歲(52.41±6.32)歲;觀察組(34例)中,有18例男,16例女;年齡段:27歲至74歲(52.38±6.29)歲;一般資料方面,兩組比較,未見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針灸治療。手掌背側穴位包括中渚、合谷、后溪、內庭、足部太沖和足臨泣等。應用一次性0.22mm*40mm無菌針灸針。幫助患者選取仰臥體位。首先,消毒患者皮膚,進針角度為90度,快速進針約10mm,與此同時,患肢活動,得氣后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觀察組采取平衡針灸治療。針對踝關節(jié)疼痛者,選取踝痛穴,與此同時針刺雙側穴位。針對膝關節(jié)疼痛者,選取膝痛穴,聯(lián)合一步到位法與交叉取穴法實施針刺;針對臀部疼痛者,選取臀痛穴位,針刺治療按照交叉取穴原則,并采用提插針刺法;針對肘痛者,選擇肘痛穴,結合交叉取穴法與一步到位法實施針刺;針對腰痛這,選取腰痛穴,聯(lián)合交叉取穴法與一步到位法;針對頸部痛者,選取頸痛穴位,針刺治療采用交叉取穴法與一步到位法;針對肩部疼痛者,選取肩痛穴,利用交叉取穴法與一步到位法。
1.3觀察指標 ①統(tǒng)計臨床治療效果。療效判定:頸肩位置疼痛、頭痛、四肢痛、腳痛、腰痛等癥狀全部消失,表示顯效;以上臨床癥狀基本緩解,且得到控制,表示有效;與以上判定指標不符,表示無效。(有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治療總有效率。②評估疼痛程度,依據(jù)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明顯,反之表示疼痛較輕。
2.1治療效果 對照組中,有17例顯效,9例有效,8例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是76.47%;觀察組中,有21例顯效,11例有效,2例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是94.12%;觀察組比對照組高,差異明顯(χ2=4.221;P=0.039)。
2.2疼痛評分 疼痛評分方面,治療前,對照組是(9.32±0.35)分,觀察組是(9.39±0.15)分,兩組比較,差異較小(t=1.072;P=0.288);治療后,對照組是(5.08±0.79)分,觀察組是(2.14±0.06)分,觀察組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t=21.638;P=0.000)。
頸肩腰腿痛是當前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常見類型包括頸椎病、踝關節(jié)軟組織損傷、肩關節(jié)周圍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癥和腰肌勞損等,該病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最后導致功能障礙的發(fā)生[4-5]。當前,主要采用止痛劑及針灸治療頸肩腰腿痛,但是藥物治療無法全面改善疼痛,且具有一定毒副作用發(fā)生率,中醫(yī)針灸在該病治療中應用效果明顯[6]。
近年,平衡針灸技術越來越過,其同樣被廣泛用于頸肩腰腿痛治療中,該方法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簡單等特點,其逐漸代替了常規(guī)針灸[7-8]。平衡針灸治療過程中,更加關注機體平衡規(guī)律,其有助于機體狀態(tài)改善,改善其預后效果[9]。據(jù)有關資料顯示,平衡針灸治療方法可促進組織痛閥的提高,解除粘連組織,同時,對神經(jīng)通道進行調節(jié),可加快炎性介質吸收速度和組織恢復速度。治療原理如下:通過刺激神經(jīng)干及神經(jīng)支干,向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傳輸刺激信號,具有調節(jié)指揮中心作用,此外,其能夠快速調節(jié)高級中樞系統(tǒng)[10-11]。平衡針灸還可以及早恢復生理功能,加快排泄,促進炎性介質代謝速度的提高,以便局部組織血液循環(huán)改善。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和疼痛評分均比對照組優(yōu),差異均明顯(P<0.05)。平衡針灸可以破壞疾病穩(wěn)定狀態(tài),加快嗎啡受體及物質釋放速度,以便腦內鎮(zhèn)痛系統(tǒng)功能改善。
綜上所述,平衡針灸在頸肩腰腿痛治療中應用效果明顯,除減輕疼痛外,可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值得臨床采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