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壯志,陳 瑤,盧 爽,胡夢蝶,黃彤萍,段寶鳳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000)
臨床實習是醫(yī)學生涯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醫(yī)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中,促進其理解和掌握[1]。有研究[2]表明,護生離開學校進入臨床,在面對高強度的護理工作和人際溝通方面的困難時,常常會出現緊張、不知所措等狀況。Duchscher等[3]將其定義為角色轉變沖擊,并提出了角色轉變沖擊模型。當前醫(yī)療環(huán)境復雜,病種多樣,護生由學生角色轉變?yōu)樽o士角色時,受知識、責任、角色的影響,會產生迷茫、緊張、懷疑及定位不明的感受和體驗。不僅影響護生對臨床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影響護生的工作滿意度和未來職業(yè)發(fā)展[4]。臨床護生角色轉變是影響護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因素[5],本研究通過對臨床護生角色轉變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旨在提高護生實習質量及職業(yè)認同感,幫助護生順利完成實習[6]。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重慶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6—2017年本、專科實習護生共250名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在該院實習的本、??谱o生。排除標準:(1)因病假、事假等原因導致一個月及以上不在醫(yī)院者;(2)進修人員;(3)不愿意參加本研究者。
剔除標準:缺失值>10%者。
1.2.1 研究工具 根據文獻回顧法,采用自制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包括3部分:(1)一般資料,包括姓名、年齡、學歷、實習科室、實習時間。(2)護生角色轉變自評問卷,包括19個條目,每條4分,單向計分,總分76分,得分越低表示角色適應越好。(3)帶教教師、患者、醫(yī)院因素。
1.2.2 研究方法 問卷發(fā)放前對調查人員進行同質化培訓,取得被調查者知情同意后發(fā)放問卷。根據文獻資料查閱及樣本量公式計算,估計樣本量為200。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采用匿名方式填寫,當場回收。本次調查實際發(fā)放問卷250份,有效回收238份,有效回收率為95.2%,剔除無效問卷,最終回收有效問卷228份,合格率為91.2%。
1.2.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進行分析。其中問卷資料中的分類資料采用百分比或構成比描述,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采用多因素分析比較護生一般資料對角色轉變的影響關系,檢驗水準α=0.05。
228名臨床護生角色轉變適應得分為(33.76±3.78)分,處于中等水平。
單因素分析顯示護生的性別、學歷、實習時間長短等3個因素對其角色轉變有影響(P<0.05),見表1。其中,男生比女生、本科比大專學歷的護生角色轉變更好(P<0.05)。對不同實習時間護生進行比較發(fā)現,實習9個月以上護生角色轉變適應優(yōu)于其余各組(均P<0.001),實習6個月以下護生角色轉變適應最差;實習7個月與8個月無顯著性差異。
表1 護生角色轉變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為進一步探討臨床護生角色轉變適應不良的影響因素,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意義的性別、學歷、實習時間為自變量,以角色轉變適應得分為因變量,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學歷、性別與護生角色轉變呈正相關,實習時間與護生角色轉變呈負相關,其中性別對護生角色轉變影響最大,其次是實習時間(見表2)。
表2 臨床護生角色轉變適應的多因素檢驗
護生進入臨床后,由于對醫(yī)院環(huán)境及周圍事物感到陌生,往往表現出不自信。因此,影響臨床護生角色轉變的因素除了護生自身因素,還有帶教教師、患者、醫(yī)院因素。帶教教師因素中教師性格特點,患者因素中患者的信任度,醫(yī)院因素中的科室輪轉時長為影響臨床護生角色轉變最大的3個外部因素(見表3)。
表3 影響護生角色轉變適應的帶教教師、患者、醫(yī)院因素
3.1.1 護生自身因素 護生進入臨床后,由于自身角色多樣、患者期望值不同、護生自身準備不足等原因,難免使護生感到困惑或不知所措[7]。由于職業(yè)本身的特殊性和醫(yī)學知識日新月異,臨床和理論知識之間存在一定差異,護生在工作中常常難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易造成護生角色轉變適應不良。護士角色人格[8]又稱護士職業(yè)心理素質,特指從事護士行業(yè)的群體,共同具備并形成相似角色適應性心理特征的總和。擁有較好溝通技巧的護生往往能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但絕大多數護生缺乏良好的溝通技巧。護生面對患者時語言生硬、少言寡語或者不交流就直接進行操作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因此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和護理效果[9]。在面臨較復雜的臨床操作時,護生會產生畏懼心理,害怕犯錯,甚至會為了避免犯錯而產生少做事的心理,這種負性心理在護生實習中無疑是一大阻礙。
3.1.2 臨床帶教教師因素 帶教教師的性格特點、溝通能力、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工齡、學歷、專業(yè)理念會對護生角色適應產生影響。臨床帶教教師的學歷和操作水平參差不齊,缺乏豐富的知識和評判性思維,不能有效為護生答疑解惑。調查顯示,帶教教師性格特征對臨床護生角色轉變影響最大。性格又稱之為個性或人格,它確定了我們如何審視自己及周圍環(huán)境,它是不斷進化和改變的,并具有個體差異性。每個人都具有自身獨特的性格特征,帶教教師在帶教時不免與護生產生摩擦。同時由于科室工作繁忙和護生實習期較短,帶教教師無法認識每一位護生,導致護生歸屬感較低[10]。帶教教師作為護生臨床實習的引導者,其自身的溝通能力也很重要。由于護生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相對欠缺,因此,帶教教師的指引至關重要,帶教教師必須以扎實的理論知識做支撐,但部分帶教教師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護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11]。帶教教師不僅承擔著臨床帶教工作,還要承擔科室工作,時間和精力都非常有限[12]。同時調查顯示,帶教教師的工作年限、學歷和專業(yè)理念對護生實習期間的角色認知產生一定影響,護生初涉臨床,需要有豐富經驗的帶教教師,有針對性地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護理理念。
3.1.3 患者因素 隨著社會進步,患者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13],許多患者不信任臨床護生的工作能力,常常拒絕護生對其進行較難的護理操作[11]。而近年來,醫(yī)患矛盾凸顯,導致護患之間的信任度下降,一旦發(fā)生差錯,患者就會對護生以及醫(yī)院產生不滿情緒,導致護患關系處于緊張狀態(tài),甚至引發(fā)護患糾紛[14]?;颊唠y以接受缺乏臨床經驗的護生對其進行診療操作,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護生的工作積極性?;颊叩木裥睦頎顟B(tài)、病情嚴重程度也是影響護生工作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在遇到束手無策的患者及其家屬時,剛進入臨床工作的護生應急能力不強,因此患者及其家屬不免對護生產生不良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護生的工作積極性,無形中給護生的診療操作帶來壓力。調查顯示,影響護生角色轉變適應的最主要因素為患者信任度和患者病情嚴重程度。
3.1.4 醫(yī)院環(huán)境因素 在醫(yī)療體制不完善或護理資源缺乏時,醫(yī)院常常會大量使用實習護生,而護生一上崗就面臨著很大工作量[15],給其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16]??剖逸嗈D時間長短會影響護生的適應情況,各個科室都有其獨特之處,每一次輪轉,護生都必須掌握新的操作技能以及科室相關知識??剖业膬x器設備種類不同,具體操作也不同,導致護生學習難度加大。護生在實習期間直接或間接接觸到醫(yī)院暴力,而醫(yī)院又缺乏良好的心理輔導措施,常常導致護生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3.2.1 增強護生職業(yè)認同感 帶教教師在帶教過程中要尊重護生,并重視與護生的情感交流[17],不僅要傳授臨床知識,還要幫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做好言傳身教。帶教教師應認識每位護生并記住其名字,使護生找到歸屬感。院校應從醫(yī)學使命、職責等方面對護生進行引導,使其認識到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增加護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18]。
3.2.2 加強臨床帶教教師的遴選和考核 嚴格按照醫(yī)院臨床教學管理制度[10],成立臨床帶教師資庫,胡娟娟[19]將新入職護士定義為畢業(yè)3年以內的護士,因此選擇擁有良好品德[12]和豐富知識,操作技術水平較高且工作年限超過3年的護士進入師資庫,定期對帶教教師進行理論和操作的培訓及考核,對帶教工作質量做出科學且合理的評定[20]。定期更新師資庫,將不合格的帶教教師移出師資庫,納入合格的帶教教師。
3.2.3 培養(yǎng)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有效途徑。良好的溝通技巧可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增進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理解,有效避免護理差錯事故的發(fā)生[21]。學校應加強對護生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適當增加人際交往課程[4]。帶教教師向護生示范如何運用溝通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指導護生如何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使患者信任并配合護生工作。
3.2.4 營造良好的實習氛圍 醫(yī)院應加強對護生的培訓,并建立完善的培訓制度,注重提高護生的綜合能力,提高護生整體素質[15]。在不良事件發(fā)生時,醫(yī)院要積極面對并妥善處理,總結經驗,避免事故再次發(fā)生。同時醫(yī)院應加強安全監(jiān)管,為實習護生營造一個相對安全的實習環(huán)境。由于臨床工作的性質和特點,護生學習內容較為固定,難以達到科室整體護理的要求,科室可安排護生進行階段性換崗實習[22],使其全面認識科室的護理工作。重視入科宣教,使護生全面了解科室情況,嚴格實行實習一對一帶教模式,因材施教[10],讓護生感受到價值和意義[16]。重視護生的實習工作,為其奠定職業(yè)發(fā)展基礎。
臨床實習是在校護生轉變?yōu)榕R床護士的一條必經之路,是提升護理技能,把理論知識轉變?yōu)榕R床經驗的過程。在此期間,處理好護生角色適應不良這一情況尤為重要,根據護生進入臨床實習期間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促進臨床護生角色轉變,幫助護生適應臨床護士角色,提高護生對本職業(yè)的認同感。